在經濟學意義上,動物精神指的是那些“導致經濟動蕩不安和反復無常的元素”。格林斯潘將對宏觀經濟運行產生重大沖擊的動物精神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恐懼與狂熱、時間偏好、從眾行為、依賴傾向、互動傾向、家族傾向、競爭傾向、價值觀、樂觀主義傾向、珍視親人的傾向、自利傾向和自尊傾向等。由于“動物精神”所導致的非理性以及對于經濟體系的巨大影響,在金融市場表現得特別集中充分。從國際金融史上看,英國的南海泡沫、荷蘭郁金香泡沫、美國1929年泡沫、2000年納斯達克泡沫、2008年次貸危機,都是經典的案例。從國內看,盡管中國股市只有25年歷史,但已經經歷了1997年、2001年、2008年三次顯著的股市巨震,而每一次的股市動蕩,都可清晰地觀察到某種“理性的自負”與基于“動物精神”的非理性因素在其中摧枯拉朽的巨大作用。2015年中國股市即為最近一例。
自2007年進入熊市以來,中國股市經歷了長達8年的長熊期。2013年,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各方期待中勝利召開了,會議通過了《關于全面深化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改革的總旨是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在僅僅一萬多字的篇幅中,“每一句話就是一項改革”,改革數量多達360多項,改革內容直指多年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核心要害。《決定》的頒布,極大地激發了國內外的信心,“改革再出發”成為時代最強音。加上三中全會后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務實而大膽的舉措(如強力反腐、中國夢的提出、“一帶一路”等三大戰略的提出),都極大地增強了全社會的信心,各方面對于未來的樂觀預期快速提高。
所謂“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僅在以十年左右為周期的前提下才成立的更經常的情況是,股市往往提前對經濟社會的未來、即預期出反應。2014年下半年,在中國經濟基本面陷入“三期疊加”的泥淖而進退不得、改革也由于復雜的深層次原因而難以向縱深推進時,中國股市卻悄悄開啟了“牛市模式”。2015年1月、2 月,大盤緩緩上行,牢牢站穩3000點之上。3月中旬以后,大盤上行步伐加快,到4月初,大盤已接近4000點。此時,股市的財富效應開始顯現,社會上已開始流傳一夜暴富的神話,街頭巷尾都在談論股市,大批人開始排隊進入股市,其中不乏從未有過炒股經驗的80后和老年人。據中國結算統計,2015年第一季度,新增股票賬戶同比增長433%,達到795多萬戶,其中,80后成為主力軍,占62%,55歲以上人群也有一定比例,達5.2%。2015年4月10日,上證指數成功地站上了4000點。
由于種種原因,這期間政策層面對于股市上漲樂見其成。據說有這樣一個邏輯,股市上漲—財富效應增加—房地產等大宗消費市場回暖—實體經濟回暖,簡言之,擬通過股市繁榮所產生的財富外溢作用,來帶動實體經濟增長。而這,正是基于理性而對未來做出的人為設定。為此,政策層面不斷釋放出鼓勵信號,如主流媒體的激情號召、兩次降息、放開“一人多戶”限制等,加上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和未納入監管的場外配資,此時股市的資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充裕。在政策、資金、人氣的合力推動下,這期間大盤盡管有回調,但總體而言上漲速度越來越快,4月27日,大盤站到了4500點以上。進入5月,大盤幾乎天天創出新高。到5月27日,大盤站上了4941.71點,距離5000點僅有一步之遙。6月5日,大盤終于攻上了5000點大關,當天收報5023.1,并終于在6月12日達到了本輪行情的最高點:5178.19點。
好景不長,從6月15日開始,中國股市連續暴跌,持續達14之久天,上證指數最多跌30%、深成指跌34.67%、中小板跌34.86%、創業板跌39.12%,21萬億的市值灰飛煙滅。中國前所未有的股災發生了。
在此期間,我們一再看到“動物精神”對于股市的巨大影響,一旦股民對于股市悲觀的預期形成,即使監管部門連發數道政策金牌也無力逆轉。在股災發生的初期,決策部門一再祭出大力度的政策工具,甚至包括從未有過的同時降息、降息以及匯金公司出手購買ETF,力圖托住沉沉下滑的大盤。但在有如雪崩一般破裂的股民心理以及對于進一步下滑的預期下,再加上資本市場內部一系列復雜的風險傳導機制,大盤底線一再被擊穿。理性徹底潰退,“動物精神”充滿了股市,股市開始雪崩。6月29日,滬指盤中連破4200點、4100點、4000點、3900點,報收4053點,全天盤中巨震10.07%,滬深兩市逾1500股跌停。面對如此慘烈的局面,監管部門緊急扭轉方向,宣布說融資業務規模仍有增長空間、強制平倉規模很小,緊急發布養老金投資辦法征求意見,聲明回調過快不利于股市的平穩健康發展。但是這些都沒有用,完全擋不住股市下降的勢頭。6月30日,滬指再次暴跌,一度跌破3900點,滬深兩市近300只個股漲停。7月1日,上證指數大跌5.23%;兩市1300只左右個股跌停。7月2日,股指連續下挫失守3800點,滬深兩市1000余只個股跌停。7月3日,滬指盤中最低達3629.56點再創新低,最終大跌5.77%,兩市繼續千股跌停的。救市已不可避免。
此后,在國務院“強力救市”決策布置下,中國基本了動用了一切可能的救市手段:21家券商緊急進京,共同出資1200億元救市;匯金公司斥資數億元申購ETF;證金公司大幅增資擴股;央行注入無限流動性;證監會暫停止IPO,嚴令上市公司回購股份、董監高必須增持等,甚至公安部高調入駐證監會,宣布查處惡意做空等等。在這前所未有的多管齊下之后,中國股市在7月6-10日這一周,有如迷幻一般地上演了連續幾天千股跌停、千股漲停、千股停牌,甚至上午千股跌停、下午千股漲停的奇觀。直到7月20號以后,股市才基本穩定下來,而中國政府為此花費的代價是:1.6萬億!這還不算近20萬億的財富縮水。
到今天為止,股市仍在余震中。在這前所未有的股災中,我們親眼得見“動物精神”對于經濟運行極具破壞性的沖擊力,深切地感知到人類理性致命的自負,以及“牛熊一念間”的快速轉化,并從中體會到現代經濟中預期管理的極端重要性。亡羊補牢猶為晚,但愿這代價巨大的一課能促使各方面汲取教訓,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