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焙沃^“互聯網+ ”?很多人或許面對它,還是一頭霧水。“互聯網+”即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它代表一種先進的生產力,推動經濟形態不斷的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絡平臺。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反觀云南高原特色農業,不難發現,互聯網+在云南高原特色農業上的應用有很大潛力可挖。另外,鑒于云南省的地緣優勢和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部署,“互聯網+農業”在云南省的發展還可輻射東南亞、南亞。如此,發展潛力就有了更大的空間。
如何借助“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浪潮,有效縮短時間和空間的距離,為云南農產品開拓銷售市場提供便利和條件,打響云南高原特色農業戰略品牌,將云南的高原特色農產品送上“云端”,走向市場、走出國門?就成了云南各界關注的熱點,因為這不僅事關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的發展,也事關云南的經濟、民生、老百姓的收入。
彩云之南,特色農業資源豐富,大家耳熟能詳的煙、茶、花卉、咖啡、核桃等多種作物種植面積為中國第一、產量也為中國第一;就連野生菌等產品的產量,也屬全國第一。但這些榮譽并沒給農民們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相反,受制于地理和交通條件,云南的高原特色農產品銷售普遍存在渠道少、推廣難、運輸慢、人才缺乏等困難和問題。所以,通過互聯網+打破傳統農產品交易中信息傳遞與交流的時空限制、減少農產品中間流通環節、縮短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距離,是推動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進入跨地區乃至跨國家的銷售網絡,帶動傳統產業和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有益嘗試。
“互聯網+農業”不僅催生巨大的數據搜集、信息平臺建設等技術服務需求,同時也為云南的農產品銷售開拓了更廣闊的空間;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產業鏈環節結合,將重新構建農產品流通模式,打破傳統農產品生產模式,建立新的信息來源模式。借助“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浪潮,是打造云南農業在全國乃至世界有優勢、有影響、有生產力的高原特色戰略品牌的好時機。
在目前市場總體供大于求的情況下,互聯網+有效地縮短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為農產品開拓銷售市場提供了便利條件。云南有著豐富的農產品資源,農業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互聯網+必然能聚集專家智慧和企業資源,共同推動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的大發展。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云南高原特色農業因互聯網+的助力,涌現了一批批龍頭企業:云南土生土長的“勵志橙”褚橙,網上預售于2015年10月10日在天貓正式開啟,上線僅6小時,銷售即達13萬公斤。據初步預測,2015年,褚橙總產量為1.2萬噸,云南省內上市期為11月初,將供應2800噸,昆明每天至少銷售8000箱。著名老企業家褚時健利用“互聯網+”的營銷模式為大家交出了一份關于云南高原特色農業龍頭企業的滿意答卷;
龍潤集團在茶葉領域為第一個上市品牌,在全民“互聯網+”時代,龍潤集順勢而為,重新變革渠道,成為中國最早涉及微商轉型的大型集團公司;
深究“互聯網+”的內涵,利用互聯網的便捷性、時效性、透明性等,云南沐葉農業科技公司加大了企業在O2O商業模式上的投入與創新。讓更多的人了解云南辣木,讓云南辣木呈現在更多的電商平臺上,以方便消費者購買;
……
互聯網+給云南高原特色農業插上了騰飛的雙翼,然而云系列農產品要真正走出去,還得靠腳踏實地地發揮優勢,挖掘潛力。時代的新浪潮,洶涌之時,難免泥沙俱下。可惜的是,甄別偽劣,汲取精華,云南高原特色農業善于去蕪取精,業已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更蔚然呈現出了一派蓬勃發展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