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難發現,閱讀學術性、專業性的作品,往往比閱讀故事性的作品需要更專注的精力。但當你靜心閱讀后,你會發現,在專業性作品中收獲的往往是故事性作品給不了的!由云南出版集團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于2015年6月出版發行的《PPP項目實施指南——融資與案例》一書,讓我受益匪淺。該書是長期關注PPP項目發展的昆明理工大學王松江教授與中共昆明市委常委、高新區管委會主任王敏正主編的,全書共8個章節,20萬字。
翻開《PPP項目實施指南——融資與案例》一書的目錄,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PPP,那么PPP是何意呢?隨后在該書第二章31頁中找到了答案: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縮寫,PPP項目融資模式是“政府與私營經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式的項目融資及發展戰略”,是政府部門與社會投資者以某個項目為基礎而形成相互合作的關系模式。
有項目存在必然就有存在的意義,同樣在本書31頁中,編者提出:通過PPP融資具有重大意義,如:吸引各方社會投資者參與現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緩解各級政府財政支出的壓力。其次是引進外資,借鑒吸收國外的科學管理方法和先進技術。或者利于盤活現有公共基礎設施的存貨資產,優化資源配置。最后該融資方式是公共部門與社會投資者以某個項目基礎而形成的相互合作關系的模式。
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不由得聯想到了“互聯網+”的概念。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2015年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大幅放寬民間投資市場準入,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股權投資基金。政府采取投資補助、資本金注入、設立基金等辦法,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重點項目。在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領域,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這是國務院第一次正式把“互聯網+”和PPP模式同時推向市場前端。
中央在發力推廣“互聯網+”的同時,還大力推廣PPP模式,中國已經搞了三十年改革,公私合營這事古來有之,如今政府鼓足勁撐PPP的腰,這對我國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的發展具有影響深遠。我們知道,在目前這一波PPP熱潮之前,中國已經出現了廣義PPP的兩波高峰:一波是90年代中后期外資涌入參與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波是2002年,建設部推行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制度改革。可以看出,兩波PPP多以BOT或BT模式進行。所以,推動PPP模式是政府順應“互聯網+”情勢的明智做法。
全書結合國內外PPP項目融資案列,進行了一對一的專門研究分析,用項目數據有力地說明了PPP模式應用的經濟可行性、投資環境可行性及具備良好的項目運作基礎的可行性。同時在本書的第六章對PPP模式應用的風險控制與管理做了有效的識別分析,并且提出了具有實踐價值的應對策略。由此,可以看出編者的良苦用心,用最簡單明了的方式向社會各團體或者企業呈現全方位PPP項目,目的就是希望能讓PPP項目發揮最大價值。
PPP是強調政府與企業間的合作,形成在公眾監督下的VALUE FOR MONEY(物超所值)機制,不僅符合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應需要穩定、持續、高效和精細的基本規律,更是與我國“建設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目標高度相符,同時也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載體。所以任何PPP項目都應該有:特許經營合同、PPP股東合同、PPP融資合同、PPP工程承包合同、PPP運營服務合同、PPP原料供應合同、產品采購合同、保險合同、PPP爭議違約合同、PPP移交合同、PPP定價合同。關于這些合同的相關程序、內容、作用等,編者在本書第七章,從112頁至151頁,用了近40頁的篇幅來進行闡述。
本書除了具有很強的專業知識體系、有說服力的案列與全面的PPP項目流程分享及合同法律普及外,還有一個大亮點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與思考的,那就是章節上的排兵布陣。在章節內容先后的處理順序上,《PPP項目實施指南——融資與案例》一書具有很大的創意性與嘗試性,比如把案列研究放在第一章,不僅能吸取讀者興趣,更能讓讀者在閱讀后面章節內容時,回到前面的章節進行繼續研究分析,這樣便能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更值一提的是,文中利用模式圖、結構圖、模式圖,輔之以文字說明,使整體內容顯得簡潔明了,易于理解。可謂是具備了美觀與價值的感召力。目前,全國各地都在持續推進PPP項目,累計推出的項目總投資已超萬億。相信王松江老師和王敏正老師主編的這本書會是一個很好的學習范本。
該書內容體現出作者的寫作意圖:真心希望PPP模式在國內得到全面實施。希望未來改變城投公司絕對依賴貸款的模式、減少假PPP的BT模式;希望地方政府理性負債、完善預算監管;希望民營資本未來可真正從PPP中獲得收益,PPP中的民營權益可以獲得陸續出臺的法律細則的保護。這樣的經濟發展模式才是健康的,才是走向市場前端的基礎表現。
閱讀《PPP項目實施指南——融資與案例》一書,讓我明白,不管是融資或是創業,我們都必須看到那些讓你激動的、可以改變世界的東西,PPP恰好就是這樣的東西,她不只是一個工具,更是一種精神和文化指引。引用一句風險管理大師的原話:“所有人都在談論失敗的風險和問題,那么誰來告訴我成功的結果?”不要再沉湎于象牙塔的定義中,讓我們共同期待,國家發展中PPP項目融資模式真正成熟的那一天。
責任編輯:施鳳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