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派公益組織發展中心副主任丁立曾經講過,向公眾籌資的指導原則是:一聽就懂,一懂就感動,一感動就掏錢。如果按照這種說法,北京春苗兒童救助基金會的籌資策略算得上相當成功。
1月30日,北京春苗兒童救助基金會秘書長(下稱“春苗基金會”)崔瀾馨收到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的錄取通知書,如果一切順利,她很快將拿到公益獎學金來到這家亞洲頂尖的商學院學習,和中國青基會秘書長涂猛及“免費午餐”發起人鄧飛成為校友。
涂猛主導的青基會2013年籌款超過5億,鄧飛以個人號召力3年來也獲得了1.5億元的捐款。與他們相比,崔瀾馨的成績并不耀眼:春苗過去的四年里籌款總額是5006.68萬元。
不過,考慮到春苗及其創始人的草根背景,這個數字已經相當可觀了。
小人物發起的基金會
春苗基金會在2010年底在北京注冊成立,是一家沒有政府背景、沒有財團背景、沒有明星背景的非公募基金會。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是,由幾個“小人物”發起并注冊成立的基金會。
主要的“小人物”是劉東和崔瀾馨,劉東現任春苗基金會理事長,北京和睦家醫院的心臟外科醫生。2005年從美國進修回國,就成為一名志愿者,經常到孤兒寄養中心義診,救助貧困家庭大病兒童、養老院關愛老人等公益活動。
2006年,他結識了崔瀾馨,邀請她參加志愿者活動,崔瀾馨成為劉東最重要的“公益合伙人”。
崔瀾馨出生在河北承德,一個愛美愛時尚的姑娘,喜歡旅游和攝影。18歲中專畢業后,被分配到當地民政局工作。但她很快發現,體制內的工作并不適合自己,希望到外邊的世界闖一闖。2001年,她辭去公職,成為北漂一族,來到北京從底層的銷售業務員做起,多年打拼后成為年薪15萬的白領。
2009年前后,在事業上已經小有成就的劉東和崔瀾馨想為孩子們做多一些。他們通過注冊公司的形式創辦了春苗兒童成長中心,無償為身體殘疾但智力正常的孤兒進行教育和康復訓練。春苗兒童成長中心算得上是春苗基金會的前身,在基金會成立后,中心脫離原注冊公司,成為基金會的一個公益項目。
那段時間,劉崔二人特忙,既要救助患病困難兒童,又要打理成長中心,而且還是利用業余時間兼職做公益。正當他們努力實現心中的公益抱負時,問題來了。
劉東和崔瀾馨發現,兒童成長中心以商業公司的身份注冊,工作不好開展,不說別的,光是對外籌款就名不正言不順。崔瀾馨后來回憶,“如果沒有一個實體公益機構,跟家長和醫院都不好溝通,也不能給捐款人開捐贈票據,讓他們抵稅。”
2010年前后,他們考慮注冊成立基金會來解決身份問題,但這并不容易,光是200萬元的注冊資金就讓他們“頭痛”。劉東找到了老朋友,一家投資公司的老板,他叫齊宏。
據說,齊宏曾被公益傷過心,很長一段時間不再相信公益組織,但看到劉東一直專注兒童救助,他決定再試一次,個人捐出200萬元作為春苗的注冊資金。齊宏后來成為春苗基金會的監事,除了監督捐款使用,每年還捐出150萬元,保證基金會的運作和項目開展。
有了資金,有了機構,還差個操盤手。
經過再三考慮,還有劉東的鼓勵,崔瀾馨下定決心,辭去原來的工作,成為春苗的全職秘書長。為什么是她而不是劉東?崔瀾馨當時的想法是,“劉東醫生在兒童心臟專業領域有很深的造詣,又有非常豐富的臨床經驗,如果放棄工作對醫療資源也是一個損失。”
拿著好項目去籌錢
有意思的是,做了春苗秘書長后,崔瀾馨的工資又回到了10年前剛到北京時的水平,每月到手3000元。
錢不多,但壓力不輕。春苗擁有小苗醫療、小花關愛和陽光雨服務三大項目,分別對應貧困家庭先天性疾病患兒、棄嬰及孤殘兒童照料養育、志愿者愛心服務。眾所周知,兒童救助、照顧和養育是“燒錢”的項目,沒有持續不斷的資金,根本玩不轉。
盡管“財政”相當緊張,但崔瀾馨決定還是先把項目做好,再拿出去籌資。她給出的理由是:只有把項目做好,才會有人愿意資助。
在籌資策略上,春苗定期舉行開放日和回訪活動,及時給捐贈方反饋,邀請捐贈人或者潛在捐贈對象探訪救助兒童,和孩子們一起上課、做游戲。看著孩子們大大的眼睛,圓圓的臉蛋,許多人都愿意掏出錢包里的鈔票。
恩派公益組織發展中心副主任丁立曾經講過,向公眾籌資的指導原則是:一聽就懂,一懂就感動,一感動就掏錢。如果按照這種說法,春苗的籌資策略算得上相當成功。
2010年,春苗基金會剛成立時,年籌資額為200萬元,四年后,這個數字漲到2400多萬元。
按照春苗基金會公布的2014年捐贈數據分析顯示,資助型基金會占37%,大額個人及私企占27%,小額個人占30%。崔瀾馨說,大部分捐贈方都了解甚至深度參與春苗的項目,他們不僅自己捐,還動員身邊的朋友捐,重復捐贈不低于籌資總額的六成,“靠的是大家的口口相傳。”
談起口碑,崔瀾馨現在算是有點底氣了,但擱在四五年前,春苗還是個默默無聞的草根基金會時,她得想盡各種辦法獲得業界關注,尤其是資助型基金會的支持。崔瀾馨頻繁參加論壇刷臉,再上門拜訪各大基金會,她不太看好陌生拜訪,認為成功率較低,覺得應該“先認識,后拜訪,最終談合作”。現在,愛佑、敦和等業內知名基金會都成為了春苗的捐贈方。
眼下,春苗碰到的一個大問題是:員工的工資太低了。崔瀾馨沒有透露員工的平均薪酬水平,“雖然每年薪酬有所增長,但仍然偏低,僅能保障基本生活”。她2014年的月薪是7500元,雖然是稅后工資,但無法與國內一線基金會秘書長相提并論,甚至比不上部分企業基金會的中層管理者。
為了提升員工薪酬,他們甚至找到了資助型基金會幫忙。2013年,春苗希望組建一個專門負責基金會籌資、傳播和品牌工作的團隊,崔瀾馨找到了敦和慈善基金會,希望獲得支持。敦和當年資助了10萬元,去年漲到了20萬元,“用來給團隊發工資”。
這個團隊組成春苗的事業發展部,目前有4名全職員工。2015年,他們的任務是為基金會籌到2000萬元捐款。對于這個數字,崔瀾馨還是比較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