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圍繞職業院校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和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建設目標,從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校企合作、教研活動、社會服務等方面探討了全面培養教師的多種措施。
【關鍵詞】職業院校 師資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6-0003-03
一 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對教師的要求
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是技能人才,與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對師資的要求有自己的特點,即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熟練的專業技能、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及根據區域經濟發展開展應用研究、針對職業崗位開發課程、指導學生實習實訓的能力。
一般認為職業院校教師應具備雙師素質,既傳授理論,又指導實踐。但是職業院校師資都不是相應的高一級學校專門培養的,他們接受的是傳統理論為主、實踐為輔的教學,偏重理論;畢業后到學校從事教學,實踐經驗不足,技能欠缺或不熟練。與職業院校培養的掌握技能、會操作的高端技能人才目標不相適應。
二 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任務
面對職業院校的師資隊伍現狀,我們能做的是在現有基礎上獲得突破。主要有兩方面:(1)加強教師個人專業理論素質和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即學即用。(2)外聘企業行業實踐經驗豐富的行家里手和能工巧匠到校兼職授課,打造具有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即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要滿足高端技能人才培養的需要,就要培養一支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隊伍和打造一支專兼結合具有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這是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任務,也是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目標之一。
怎樣培養雙師素質教師和打造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呢?
從學校層面講,學校黨委、行政和人事部門應出臺教師激勵措施,鼓勵教師通過各種學習培訓鍛煉等途徑取得有利于教學的成果,提升素質和能力;鼓勵教師爭取在各種教學活動中取得新的突破。學校要制訂系列教師培養計劃,通過如“校園十大名師”“年度十佳教師”“校園十佳指導教師”等各種項目活動載體,鼓勵教師在各種教學實踐活動中脫穎而出,鼓勵他們到企業中實踐鍛煉和提升學歷。
從教師個人層面來講,教師要制訂個人成長規劃。教師首先要有個人成長規劃,要有內驅力,即教師主觀上愿意發展提升,尤其是年齡在45歲以下的年輕教師,他們應根據專業和職業對人才培養的需求,按照有能力勝任教學和實踐指導的目標制訂適合自己的短期、中期和長期發展規劃。也就是說,教師要根據自己的專業基礎和發展方向確定自己的主攻目標,在理論和實踐上都要使自己有所提高。
三 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措施
教師的個人成長和學校的激勵機制的建立是師資培養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學校應有師資隊伍建設的具體措施。
1.通過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和市場調研鍛煉教師
人才培養方案設置了學生在某一專業領域應學必學的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術課等。在課程的設置上下功夫可以讓教師體會理解專業人才培養對應的職業崗位應該具備的能力與知識。對專業與職業從更高層面有全面的理解和認識。
當然,這就要求教師隨時都應了解市場,參與到學校和系部組織的專業市場調研,更直接和更深入地了解職業崗位對人才的需求,促使教師在某一領域對自己缺乏和不足的知識加以學習和彌補,明確自己的主攻方向和提升能力應該達到的目標。
2.在課程建設中鍛煉教師
人才培養最終的落腳點在具體的每一門課程上,這是開展教學的基礎。課程建設中主要是課程標準的制訂、試題庫的建設和考核方法的確定。而課程標準中重要的是課程內容的選定、課程內容的組織和編排。哪些理論知識是必備而夠用的,哪些技能操作是必須掌握的等,這些都要根據職業崗位需求而定,來自于市場調研。課程內容的編排要根據生產流程和學生學習理解思維的順序性,以便于學習掌握。試題庫的建設即依據本門課程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點和技能目標,組織命題考查學生。作用在于讓教師在授課時能把握重點,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教學水平。課程建設的載體項目很多,普遍使用而有效的是精品課程建設。
3.在校企合作中鍛煉教師
從師資隊伍建設的角度講,校企合作主要呈現兩個方面的內容,即教師參與企業活動,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教師參與企業活動的主要作用是讓教師體驗市場和了解市場,使課堂教學內容更生動并貼近生產實際。企業舉辦的講座、論壇等交流活動能開闊教師專業視野。2013年,遵義職業技術學院動物科學系與重慶正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湖南大北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分別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就畜牧獸醫專業人才的培養達成一致意見,以培養適銷對路、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才。在合作過程中企業邀請了專業教師參加由企業舉辦的論壇和交流會,這讓教師開闊了視野。他們知道了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知道了企業對每個崗位的技能和素質要求。教師回校上課在授課內容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大大加強。大北農公司2013年邀請了楊玉能、李光全老師到貴陽參加
豬業發展高峰論壇,2014年邀請了王云、楊玉能老師到北京參加養殖業與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高峰論壇;動物科學系部分教師于2014年5月受邀到重慶正品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參觀交流。這些都極大地開闊了教師的視野,讓他們近距離接觸到企業生產實際,使他們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得到提高,受益匪淺。
學校層面,制訂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的制度是非常必要的,這一制度建立后在實施過程中需要監督。通常由教學系部提出教師實踐鍛煉的范圍、方向、人數及具體的人員名單和具體實踐鍛煉的時間,由人事部門負責考核。系部要加強和企業的聯系和雙向交流,為教師企業實踐鍛煉提供機會,提高教師的動手能力??己藱z查不由系部而由人事部門組織實施,主要在于公平嚴肅性等,避免教師到企業走一趟蓋個章敷衍了事流于形式,導致教師回校以后還是只會說不會做。這就要求教師放下架子甘當學生、當一名合格的學生,做好實習日志,留下有時間標記的實踐鍛煉視頻和圖片、總結體會等,企業認可簽名并反饋意見。
校企合作的一個作用還在于將企業專家、能工巧匠引到學校,作為兼職教師,有利于學校建設一支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其中企業教師還可以開展各種講座,參與系部教研活動,可以培訓學校教師等。
4.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中鍛煉教師
書到用時方恨少。教師只有在生產實踐中體會鍛煉并解決生產中碰到的實際問題,才知道自己真正掌握了多少。教師課堂教學與生產實際是有一定距離的。單純把課堂教學做好而學生不能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就不能體現教師的成就。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是生產中實踐成熟后總結提煉形成的,所以生產實際總是超前于教材。學生只有服務社會才真正體現學以致用。這就要求教師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必須過硬。單純的理論知識課堂可以滿足,但基層工作需要的不只是單純的理論知識。他們需要的是實際操作,解決生產實際問題。這就是倒逼機制,逼著教師掌握實踐技能解決實際問題,自己不會的在生產中向師傅學習。學好了教會學生,學生學好之后更好地服務社會。
5.教師參與技能培訓、鑒定與考證
在素質提高的基礎上,學校要鼓勵教師參與技能培訓與鑒定并考取相應職業資格證,這是教師能力提高的體現,也是師資隊伍建設中雙師隊伍建設建檔歸檔的材料,是雙師素質教師的證明文件。學校要鼓勵教師考取除教師資格證以外的職業資格證書,并為他們提供方便。
6.教師學歷提升
學校關于教師人事政策方面的制度應具有激勵性質,鼓勵教師提升學歷。當學校沒有相關激勵政策時,教師會抱怨學校政策不好,沒有給予學歷提升的機會。當學校鼓勵教師進行學歷提升的時候,教師限于各方面的因素真正付諸實踐的可能也并不多。學校擔心教師提升學歷后會造成人才流失,教師可能離開學校選擇別的地方。但是,真正有了好的政策,給予教師良好的發展空間和待遇,教師是會留下來的。
作為高職院校,有一部分高學歷的人才引領學校教學和科研的發展是必須的。從師資隊伍的層次要求上來看也是有必要的。這也為專業帶頭人、學科帶頭人的培養提供便捷途徑。他們應該是教學團隊中的佼佼者和帶頭人,他們必須視野開闊。
7.在參與科學研究中提升教師素質
高職院校有沒有科研?答案是肯定的。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的科研在技術開發與應用推廣上更多一些,在理論研究和基礎研究上相對較弱。教師也應參與教育科學研究,探討教法,探討技能人才培養的新的教育理念、創新方法等。
8.組織教師培訓
教師培訓是提高教師素質的常規手段。教師培訓有專業理論知識培訓、實踐操作技能的培訓、教育教學方法的培訓、基本素質和能力方面的培訓、人才培養模式探討、課程建設與專業建設方面的培訓等。這些培訓在教師素質提高的各個方面都會發揮作用,對教師能力提高的作用極大。
9.利用好教研活動平臺培養和鍛煉教師
教研活動可以有多種形式,也有各種內容。如在平時聽課的基礎上開展評課,在系統教學的基礎上開展說課以及教材教法探討、學生學習方法探討、公開課、示范課和實踐技能的鍛煉等。近年來,遵義職業技術學院動物科學系開展的教研活動,主要是針對教師技能操作能力的培訓,實行以老帶新的模式。老教師退休了,新教師沒跟上,對教師成長和人才培養的質量勢必會造成影響,所以我院設定了許多操作項目讓老教師培訓新教師和年輕教師,讓他們不出校門就可學到實用的操作技能,做到了知識和技能的傳承。
10.組織教師參與教材建設
教材內容是生產實踐的總結和升華,在教材編寫過程中教師所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得到了主觀上和客觀上的檢驗和升華。教材是高標準要求,查閱文獻、經驗總結、知識的定性定量界定等都對教師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即教師掌握的知識要更系統、更全面。教師通過教材編寫在整體專業素質上都得到提高。
11.在教學改革中鍛煉教師
課程整合對教師能力素質的提高也是有幫助的。課程整合后要求教師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更加全面。如原有畜牧課程和獸醫課程是教師分開教學的,2013年我院將畜牧、獸醫課程整合為養豬與豬病防治、養禽與禽病防治后,兩門課程分別由原畜牧教研室的教師進行教學,他們分別在禽病防治和豬病防治方面得到了提高,主要得益于教學過程中獸醫教師的指導。獸醫教師在教學養殖課程內容時也會和畜牧教師探討交流學習,使他們在養殖上的能力和素質也得到提升。這樣教師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提高了,服務社會的能力也增強了。
教學改革是永恒的,沒有改革就沒有創新、沒有進步。理論教學改革和實踐教學改革既存在于教學內容改革中,也存在于教學方法的改革中。改革的目的是讓學生更進一步地提高學習的效果,讓學生更容易掌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我院先期推動了養豬和豬病防治、獸醫臨床診療技術兩門課程的改革,將兩門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活動全部放在企業進行。我們與遵義黔圖牧業公司合作,將2013級畜牧獸醫專業48名學生的教學活動與黔圖牧業公司的生產聯系起
來,實行產教融合教學,生產的節奏就是教學的節奏,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一致反映這樣的教學效果好。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也得到了提高。
12.在指導學生興趣養殖小組和學生技能大賽中鍛煉教師
動物科學系在多年教學活動中總結出了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做學做”的教學模式。所謂做學做,即是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開展興趣養殖,做中學、學中做,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興趣養殖活動中教師也得到了提升。職業院校有技能大賽,技能大賽是檢驗學生技能掌握程度的平臺。學生在技能大賽中獲獎是教師的榮譽也是學校的榮譽,反映學院教學的水平。要取得好的技能大賽成績,必須要有教師的指導,在指導過程中,教師也要了解最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也要掌握專業新技術和新標準。教師通過技能大賽的指導也學習了新的知識、技能、技術和標準,對人才培養是有利的,是自身能力提高和素質提高的體現。
13.教學督導和常規檢查
教學督導和常規檢查是教學管理的必然環節,即說明加強教學管理在提高師資隊伍質量中的重要性。讓教師繃緊教學的弦不敢放松,一方面是確保教學質量,另一方面督導檢查對教學資料、教學過程的規范要求也讓教師有所提高。這主要是提高教師書寫教案、教學過程設計和課堂教學的能力和素質。不依規矩就不成方圓。教學有一定的節奏和程序以及相關標準和要求,所有這些都要求教師首先要學習,然后要實踐,使自身的教學活動和教學文件符合規范要求。
名師出高徒。一所好的學校必定有一批好的教師,有一批名師。職業院校的名師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在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上是豐富扎實和過硬的,在教學方法和技巧上也是出類拔萃的。要培養職業院校的名師有多種途徑和方法措施,歸根結底是要有良好的激勵機制,搭建多種平臺,創造各種機會讓教師在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以及教學理念方面得到鍛煉和提高。
參考文獻
[1]溫希東.成為高職院校優秀教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