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各個行業對專業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急劇上升,同時也對他們的英語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工學一體化背景下高職教育要在完善學生英語語言基礎知識結構的同時,注重對學生行業外語能力的培養,采用科學的教學機制體制,達到公共外語與行業外語之間的銜接,實現雙方的融合。
【關鍵詞】工學一體化 公共外語 行業外語 銜接與融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6-0013-02
一 工學一體化背景
《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這是高等職業教育理念的重大變革。工學結合模式是多數高職院校采取的一種教學模式,主要指高職學生大一、大二在校學習,大三在企業或工廠車間進行頂崗實習,實習情況計入學生考核成績。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最大化地提高學生的公共外語和專業英語的學習能力,如何能在工學一體化背景下完成公共外語與行業外語的銜接與融合成為本課題研究的重點。
二 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工學一體化背景下,公共外語一直定位為公共基礎課程,所學內容通常與專業無關,也與未來職業規劃脫離。由于受各等級考試的影響,高職公共外語教學在面臨學生等級考試和職業培養的雙重任務時,大多把重點放在培訓考試上,以過級為主要目的,忽視了學生職業語言能力的培養,更不要提企業的實踐了。高職院校大部分專業不開設行業外語,有的即使開設行業外語,在課程難易程度的把握上也存在偏差,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沒有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出現了學會的知識不實用,實用的東西沒學會。因此,在工學一體化的背景下,如何將公共外語與行業外語較好地銜接和融合,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 本課題研究的切入點
在工學一體化背景下,實現高職公共外語教學模式上的突破和創新。本課題體現了中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趨勢——公共外語教學行業化。在學生學習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引入行業外語基礎知識,加強學生英語學習與所學專業接軌的能力,使英語成為提升個人專業知識水平的一個重要工具和載體,實現公共外語教學與行業外語教學之間的銜接。本研究打破了公共外語教師只教基礎英語、不涉及專業的傳統,既突出了公共外語教學的基礎作用,又實現了公共外語與行業外語的銜接與融合,使公共外語教學和行業外語教學為學生的頂崗實習和就業起到應有的作用,為實現學生的職業發展打下夯實的基礎。
四 高職英語教學中如何實現公共外語與行業外語的銜接與融合
高職英語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指導者,教材是必不可缺的載體,學校是教學工作順利實施的保證,這幾個方面互相影響,在實現高職公共外語與行業外語銜接與融合過程中必不可缺。
1.從學生的角度
第一,學習興趣。高職學生學習多以興趣為導向,如何使對英語感興趣的學生長期保持英語學習的熱情,使對英語感到頭痛的學生重拾學習英語的自信,這對教師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戰。作為一名教師,應多注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個性,善于發掘學生的學習熱情。
第二,學習動機。高職學生有不同的學習動機,如有的學生希望能盡快通過四六級考試,增加自己的社會競爭力;而有的學生有出國打算,希望熟練、流利地掌握日常生活用語和對話;還有的學生有自己計劃從事的工作種類,希望能看懂英文機械操作說明書,想學會如何查閱并研讀英文原版資料。教師需根據學生的不同動機,將學生做簡單的分組,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這樣可以取得最大化的學習效果。
第三,學生層次。由于學生英語學習的水平各不相同,這便給90多人接近100人的合班授課造成了困難和不利。如照顧絕大多數學生就意味著放棄英語學習層次較低的學生,同時也打擊了英語學習優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了負面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在設置課堂內容時需要分層次,使每位學生都有事可做,達到課堂效果最大化。
2.從教師師資的配置和培訓的角度
第一,公共外語課教師對相關專業知識涉獵不多。公共外語課教師通常按照教材設置講解英語基本知識點,如語法、詞匯、聽力、翻譯、寫作等基礎知識,與學生所學專業關聯不大。公共外語教師很少涉獵其他專業的相關知識,對相關專業英語知識通常一帶而過,甚至避開講解。另外,公共外語教師在授課上自主性不大,學校一般要求教授同一本教材的教師在教授知識點方面統一備課,內容安排、教學進度和教學計劃等也要求統一,這樣教師就很難根據所教的班級和學生特點進行因材施教。
第二,專業外語課教師的學科專業知識儲備較豐富,但英語專業知識能力不過關。專業外語課多由精通相關專業知識的專業課教師擔任,該教師為非英語專業畢業,雖然精通專業課知識,但英語知識運用能力與英語專業畢業生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在課堂教學中,該教師絕大多數英語課的授課極可能用母語表達或英語表達不夠準確,這樣減少了學生聽說的機會,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3.從教材改革的角度
各個高職院校所設置的專業不同,學校重點建設專業的側重也有所不同,目前存在專業英語教材專業性匱乏的問題。不同專業可能會選用比較折中的專業英語教材,針對性較差,學生工作中所需要的專業英語知識沒有實質性的積累。這就要求學校加大教材編寫力度,針對不同專業編訂專業英語教材,或選用可應用于該專業的專業英語教材。而公共外語教材的選擇和編寫,可根據專業相近和入學分數段相近、英語水平相近的標準進行區分。此外,教材的選擇也要考慮不同的學習目的和實際工作崗位的需求。
4.學校整體規劃
要想達到以上幾方面的緊密配合,一定離不開學校的支持和完善的整體規劃。如課時量的科學規劃,公共外語和專業外語課時量的科學分配。再如在教材的建設上,學校給予支持的力度直接影響到教材改革成功與否。學校還要配備良好的師資,并加強專業英語教師和公共外語教師工作的交叉與合作,多進行日常英語教學的培訓工作,加強教師間的教學研討和交流。針對不同程度、不同學習目的、不同分數段的學生搞好分層教學,使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和勁頭,同時激發低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做到因材施教。
在工學一體化背景下,在學生入學初,學校應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可以帶學生實地走訪將來的就業崗位,了解實際工作情況和所需要的技能與知識,做好職業規劃,要讓學生意識到基礎英語知識必不可缺,還應具備哪些專業英語知識,使學生的學習有動力和側重。學校還要積極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密切與企業的聯系,多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就業機會,并側重說明具體就業企業對英語水平的要求,以鞭策學生,使學生能夠真正學以致用,構建以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和培養學生職業綜合素養為目標的教學模式。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