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地方本科院校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實驗室開放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加強實驗室開放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地方本科高校 實驗室資源 實驗室開放
【中圖分類號】G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6-0014-02
2014年2月26日,國務院在召開的常務會議上特別提到“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為深入貫徹落實該精神,眾多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紛紛加入了轉型行列,走上了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道路。但是該如何轉型呢?首先要找出應用技術型高校與普通本科高校的區別,兩者最大的區別即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應用型本科教育更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要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實踐和職業能力,僅靠以前固定的實驗實踐教學學時是不可能達到要求的。因此,學校對實驗實踐教學方面的改革力度會越來越大,對實驗室的開放工作也會越來越重視,但現有實驗室開放工作卻存在諸多問題亟須解決。
一 實驗室開放現狀
1.資源配置方式不科學,設備資源浪費嚴重
由于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重理論的傳統教育在普通地方高校中根深蒂固,高校在現階段往往存在實驗實踐教學制度不完善和資源配置方式不科學的現象。二級學院資產“自要、自用、自管”的現象也普遍存在,造成各實驗環節之間關聯性差,或重復,或缺位,大部分實驗室處于封閉和分散的運行模式,僅僅用于完成教學任務。學生也只能根據教師安排的規定時間和固定學時去完成實驗項目,根本沒有自主思考和研究的時間,無法滿足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需求。種種現象造成了實驗室儀器設備資源的浪費,使現有資產價值產生隱性流失,使實驗室設備資源出現開放程度低、協作共享少的現象。
2.實驗室開放存在時空限制
實驗室開放是指時間開放、空間開放、實驗內容開放、儀器設備開放等。而傳統的實驗教學則多是安排在固定時間和地點進行,學生只能在固定學時內完成實驗,學校不提供進一步延伸和探究的空間。為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探索空間,實驗室開放應安排在學生的課余時間。然而目前由于種種原因,如實驗室儀器設備有限,教學計劃內的實驗已經有很多批次安排在課余時間,學校實驗技術人員采取的傳統定編定崗方式,再加上現有的實驗技術人員八小時“坐班”式工作制使得在工作時間開放時實驗技術人員都較緊張,學校如果難以協調時間、空間和人員三者的關系,那全天候的實驗室開放就不可能實現。
3.實驗師資隊伍不健全,制約實驗室開放
培養應用型人才勢必會對實驗師資隊伍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實驗師資隊伍建設的瓶頸仍沒有根本性突破。一方面,實驗技術人員知識更新速度慢、實踐能力不強以及業務培訓不足,低層次的實驗室管理理念跟不上新時期實踐教學改革與發展的步伐。實驗室開放之后,進入實驗室的學生數量會大大增加,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居高不下的實驗設備損壞率。但由于本身技術和設備零配件等問題,實驗技術人員根本無法及時修護儀器設備,只能聯系廠家維修,而廠家基本上都需要幾個月才能徹底完成維修,影響實驗室的正常開放。另一方面,由于實驗學時的限定,實驗教師平時主要開設簡單的驗證性實驗,很少涉及難度大的綜合或設計性實驗。但在實驗室開放過程中,實驗內容會變得靈活多樣,學生會有充足的實驗時間,他們隨時遇到并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會挑戰我們的實驗指導教師,只了解實驗儀器操作過程的老師根本就無法勝任實驗室的開放指導工作。因此,實驗室開放的關鍵就是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實驗師資隊伍。
4.實驗教學資源信息平臺建設乏力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普及,教育系統也朝著信息化方向發展,這為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嶄新的技術手段。但是在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過程中,實驗教學資源信息化平臺建設還存在諸多問題,如缺乏總體規劃、網絡化和智能化不足,在信息集成、共享和身份認證等方面建設乏力,無法形成主流格局。同時,各學院也不愿在實驗教學資源信息平臺開發上投入過多資金,各實驗教學相關信息只有簡單的介紹被掛在學院網上,基本只能瀏覽信息,不能進行互動交流。學生對實驗室開放項目制度了解甚少,很難通過網絡了解學校立項的實驗室開放項目以及每個項目研究的主要內容。
二 加強實驗室開放的對策
1.完善制度,保障條件
與傳統實驗室相比,開放實驗室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和多樣性,如實驗時間不確定、實驗難度不確定、實驗項目多樣性、實驗內容多變性、實驗對象多層次和多專業等。因此,開放實驗室在管理上也會面臨諸多的難題。各學校只有采取科學的管理手段,才能保障實驗室開放工作正常運行。實驗室開放之初,各學校可以借鑒其他院校的經驗,在注重完整與可操作性的條件下建立符合各自校情的規章制度。如《實驗室開放申報制度》《自選實驗項目可行性論證制度》《實驗室開放預約登記制度》《實驗室開放管理制度》《開放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和賠償辦法》《開放實驗室值班人員責任制》等。實驗室開放運行過程中,各學校要根據遇到的各種問題對現有的規章制度適時進行調整,只有這樣,實驗室開放工作才能可持續地開展下去。
2.進行分層分類管理,突破時空限制
學生能自由選擇實驗時間是實驗室開放的重要內容,彈性的開放時間是實現實驗室開放的基本保障。但是開放實驗資源勢必會大大增加實驗室的工作量,我們可以通過對不同對象進行分層分類管理來解決。對于低年級學生,由于接觸的實驗儀器較少,可能連簡單的實驗儀器設備都無法正常操作。因此,針對這些學生可以向他們開放簡單、低價值的儀器設備,如游標卡尺、物理天平、示波器、智能照度計、萬用表等設備。而實驗室也可以設立開放實驗勤工助學崗,吸引那些對儀器設備使用較嫻熟的部分高年級學生參與開放實驗室的管理工作。對于課內實驗完成效果差,還想在課外時間進行探究的學生,則可以通過申請進入開放實驗室,由于他們在課內已經了解了儀器的操作規范和注意事項,因此,該開放實驗室無須安排專人進行管理。對于能力較強的高年級學生,每學年教師可設計一些大型綜合實驗或難度較大的專門課題于學期初掛到實驗室開放信息平臺上供其選擇。學生則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自主選擇。對這些綜合和創新性實驗項目,企業和學校都相應給予經費支持,因此這些實驗室可由設計實驗的教師負責管理。分層分類管理不僅能有效解決開放實驗室管理人員不足的問題,而且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對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3.校企共建實驗室,提高資源利用率
在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為使培養的學生能適應地方經濟發展要求和企業人才需求,校企共建實驗室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校企共建實驗室不僅能緩解學校實驗教學經費有限的狀況,校企雙方還能建立積極的、雙向互利的伙伴關系。共建實驗室可以采取企業技術培訓的運行模式,企業提供儀器設備和資金,學校提供場地。企業派出工程師到實驗室組織培訓,培訓方式采取在共建實驗室集中免費授課的形式,學生自愿報名,最后通過企業考核的,企業頒發技術認證證書。學生在共建實驗室不僅能學到書本以外的知識,而且能為提升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創造條件,還有機會拿到企業的技術認證證書,大大增加了就業求職砝碼。企業則能吸引一些優秀畢業生到企業中去,為自己儲備人才,還可以利用教學計劃內的時間為自己培訓新職工。這種校企共建共用實驗室的方式不僅使校企雙方互惠共贏,而且還大大提高了儀器資源的利用率。
4.注重實驗隊伍的自我培養
目前,雖然各地方高校都在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但是鮮有引進高層次的實驗教學和管理人員。因此,要解決實驗師資隊伍不健全的問題,學校除了要制定相關激勵措施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實驗隊伍之外,還應制定相關政策提高現有實驗教師和實驗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技能,為他們的培訓學習、學歷進修和下企業鍛煉等提供渠道。同時,對實驗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也要提高要求,不能讓他們僅僅局限于簡單的驗證性實驗操作或簡單的儀器設備維護工作,在崗位聘任過程中可以加入相應條件,如在三年聘期內要完成兩門實踐課的授課任務、開發并指導三個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完成一定量的實驗室開放工作量,給他們施加壓力,促使他們主動進行知識更新和技能提升,為實驗室開放奠定人力基礎。
5.建立實驗室開放信息平臺
學校在建設實驗室開放信息平臺時可以參照教務系統的建設,把現有的實驗設備和實驗項目資料都共享在服務器上,每個學生在校園網內都可以通過統一的賬號登錄查看和自主選擇實驗。除了資料共享之外,信息平臺還要著重建設開放實驗網上預約系統、自主實驗網上申請和論證系統、網上互動交流系統等等,這樣就能有效地解決開放實驗項目開始之前、進行過程中和結束之后這些時間段遇到的問題。通過開放實驗網上預約系統,實驗技術人員可以有效地進行實驗準備,通過網上互動交流系統可以及時解決在實驗進行過程中學生遇到的問題,通過自主實驗網上申請和論證系統可以為實驗結束后想進一步做深化實驗的學生提供機會。因此,實驗室開放信息平臺不僅能為師生提供便利,節省時間,提高儀器資源利用率,還能更好地實現開放實驗室的集中管理和統一開放模式。
參考文獻
[1]施蘇廣.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轉型中實驗隊伍建設與管理的探索[J].科教導刊,2014(20):14~15
[2]肖紅霞、陳美蓮、陳惠卿.改革“傳統”實驗模式 開放與共享實驗室資源的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8):401~404
[3]肖耀峰、何源.高校開放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4(48):12~13
[4]方二喜、陳虞蘇、金慧敏.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0(4):158~160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