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不同年級的“90后”大學生進行群體特征研究,從學習、戀愛、就業、心理等四個層面探討不同年級學生的群體性差異,以期有針對性地實行不同的管理和教育方法,促進高效實現教育培養目標。
【關鍵詞】不同年級 “90后”大學生 群體特征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6-0025-01
由于時代影響,當代“90后”大學生有著顯著的群體性特征,如知識豐富,容易接受新事物;性格獨立,追求自我表達和張揚個性;戀愛觀念開放;心理承受能力較低;學習風氣較好,但學習自主性參差不齊;成才觀念更適應社會現實,對就業壓力和職業規劃有一定的認知等。然而在此總體特征下,不同年級的學生由于成長和學習階段不同,呈現出的群體特征又具有一定差異,本文將從學習、戀愛、就業、心理四個方面對此進行探討,以期提高教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的針對性、實效性,從而更好地實現高校培養目標。
一 學習方面
大一新生剛剛擺脫高中高壓的學習環境,對大學生活充滿了想象和憧憬,學習態度相對放松,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課外活動和綜合素質拓展上,以極大的熱情加入社團、競選學生干部、兼職打工以及參加各種文體活動,部分學生甚至不假思索、盲目選擇,未能真正實現提高個人能力的初衷。另外,由于大學教學不同于高中,不少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無法適應,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他們不知道如何合理利用時間,不知道如何提高學習效率,沒有掌握利用圖書館資源查閱文獻的方法,部分學生還存在專業思想不穩定、學習浮躁等問題。而高年級學生在此方面則進步很多,他們已渡過了低年級的躁動和新鮮,將大部分精力集中于學習和實習,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 戀愛方面
大一新生剛脫離高中相對壓抑的環境,對愛情充滿新鮮感和好奇心,很多人積極尋找戀愛對象,戀愛比例往往高于其他年級。但同時他們中部分人把戀愛當作一種感情體驗,以滿足心理慰藉,填補精神空虛,由于缺乏感情基礎和相互了解導致開始快、結束也快,分手、失戀的概率也高于其他年級。大二、大三的學生在感情方面相對穩定,大四學生則有部分人因畢業后選擇不同而分手。另外,根據彭彧華等人的研究,性行為在各年級發展平緩,性態度、性知識從大一到大二有所降低,大二到大三開始上升,到大四又有所下降。
三 就業方面
大一學生還處在享受大學生活的階段,尚未感受到就業壓力。大二學生開始思考就業和人生規劃,但由于學習經歷有限、閱歷淺很難明確就業方向。大三學生已能較充分地認識就業壓力,學習目標明確,學習態度更加務實,對將來的工作、考研、出國、創業等有了奮斗目標和計劃。大四學生各項行為、活動均以就業為主題,結合社會現實和自身情況調整目標定位,積極尋求就業機會。有調查表明,33.3%左右的“90后”大學生愿意嘗試創業,只有少數人從未考慮過就業問題;隨著年級升高,選擇考研的學生比例上升,就業與創業比例下降,對未來無打算或未考慮好的比例驟降。
四 心理方面
不同年級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并非完全相同。大一新生的生活環境、社會關系、學習方法都與中學有顯著不同,在人際交往、戀愛、宿舍關系、學習自主性等方面都面臨著適應性問題,心理狀態比其他年級更活躍、波動,出現強迫、人際關系敏感、偏執等心理問題的學生不在少數。大二學生則處于一個重要的轉折期和過渡期,這對學生今后的發展走向有關鍵影響,容易出現宿舍矛盾、班級矛盾、學生干部的倦怠感等問題。大三和大四學生經過身心成長,思想趨于成熟,心理趨于穩定,群體性心理特征多圍繞學習和就業展開,如學習壓力、就業選擇、人生規劃等。另外,從人格特征來看,有調查顯示,大一學生興奮性高,做事積極好強,敢作敢為。大二學生獨立性增強,憂慮和煩惱增加,矛盾心理明顯。大三學生更嚴肅冷靜,獨立自強,但也表現出做事敷衍,更加固執己見等特點。
根據以上不同年級“90后”大學生在學習、戀愛、就業、心理等層面存在的群體特征差異,高校教育工作者應針對不同年級實行不同的管理和教育方法,提高針對性、有效性。如對大一新生加強學習指導和大學生涯規劃教育,入學時進行心理健康篩查,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對大二學生進一步加強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會高效管理時間,深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完成心理過渡,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對大三學生,幫助他們緩解學習壓力,指導實習順利開展,進行考研輔導和就業指導;對大四學生,同時做好畢業與就業工作,提供畢業指導和就業幫助,使他們順利完成由學校到社會的轉變。這樣,我們才能高效實現教育培養目標,更好地引導“90后”大學生成長成才,最終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參考文獻
[1]鄧然、尹啟華、鄒唐喜等.“90后”大學生群體特征調研[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2]劉娟.當代大學生群體特征及其班主任工作對策[J].柳州師專學報,2008(5)
[3]彭彧華、沈莉、沃建中等.當代大學生性行為和性態度、性知識的特點及關系[J].人口研究,2009(6)
[4]林靜.767名大學生人格特征調查[J].中國校醫,2007(3)
[5]徐陽.“90后”大學生群體特征的多維性研究[D].鄭州大學,2013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