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教育對幼兒情感的陶冶、智力的開發、個性的張揚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歌唱教學在音樂教育中是幼兒最自然、最易于接受的音樂表現形式,也是幼兒學會表達、交流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關鍵詞】歌唱教學 游戲 幼兒 興趣 快樂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6-0031-01
歌唱作為音樂教育的一種手段,是幼兒喜歡的一種表達情感的方式,在歌聲中,他們的情緒得到了愉悅,快樂也得到了升華。然而歌唱教學中,教師的一些傳統教學模式卻大大打擊了幼兒歌唱的積極性,往往令集體活動出現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的現狀。如何提高歌唱教學的效率,讓歌唱真正成為幼兒的樂事?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細心總結出游戲化歌唱教學的幾點體會,現以小班歌唱教學《小雞小鴨和小鵝》為例進行簡單闡述。
一 開場游戲,高調而不奢華——新穎別致教具與模仿
1.教具引趣
一般新歌教唱的重點需要幼兒通過注意傾聽教師的范唱,傾聽和理解教師對歌詞內容的講解,努力地記住和再現歌詞及曲調,注意調控自己的歌聲和相關表演。因此,即便在本身就與游戲相伴的歌曲教學設計上,教師一般也都習慣于在新歌學會之后再將游戲的內容累加上去。而在《小雞小鴨和小鵝》這一教唱活動導入時,教師使用了新穎別致的教具——漂亮的草地背景圖、生動形象而且便于取放的紙杯小動物插件瞬間便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與此同時,教師還用充滿神秘色彩的導入語,立刻把幼兒帶入了小動物的世界,用擬人的方式鼓勵幼兒以小動物的叫聲和它們打招呼,教師充分抓住了小班幼兒愛模仿這一年齡特點,在滿足他們模仿需求的基礎上大大調動了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2.動作促記
小班幼兒年齡小,興趣易轉移,情緒不穩定,如果讓幼兒隨教師反復學唱,勢必會引起他們的反感,對學唱活動失去興趣。因此,幼兒學唱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考慮運用動靜結合的原則,讓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現節奏、歌詞,也就是聲勢助唱。聲勢即身體動作,是在無音樂、無伴奏的情況下,把自己對節奏的感受和理解用優美的動作表達出來。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邊唱邊做出小動物的動作,在提升他們歌唱興趣的同時,幫助他們快速理解、記住歌詞。
二 中場游戲,平常而不平庸——傳統民間游戲與吃字
1.游戲助學
幼兒音樂游戲化教學是歌唱教學的新嘗試,它將教學與游戲的優點有機地整合,發揮了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自主性,讓他們積極主動、活潑地學習。采取游戲化的形式進行小班歌唱教學活動,能讓枯燥乏味的歌曲練習變得生動有趣。捉迷藏這一普通而傳統的民間游戲,一直為幼兒所熟悉和喜愛。幼兒在與動物捉迷藏的游戲中學唱歌曲,新奇而不乏味,在不知不覺中快速掌握了新歌,游戲在此的魅力盡展無疑。
2.吃字留趣
吃字演唱是奧爾夫音樂活動中特有的一種演唱形式,在演唱中對個別歌詞進行留白,或以動作或以樂器代替,能讓單調反復的演唱變得生動有趣。活動中教師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動物捉迷藏的游戲形式幫助幼兒形象地理解“吃字”演唱的方法,讓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掌握新的演唱形式。
三 終場游戲,簡約而不簡單——動物傳歌情境與接唱
1.情境助唱
情境是一種很自然的教學方式,特別是在歌唱教學中,結合情境可以很快讓幼兒身臨其境地去感受、體驗這個過程,理解其內涵。在《小雞小鴨和小鵝》這一教唱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小雞、小鴨和小鵝的掛飾,同時也創設了一定的情境,使幼兒在濃厚的表演興趣中理解歌詞、掌握歌詞、大膽歌唱,讓幼兒在情境中從“境”中感知“形”,從“形”中感受“樂”,從“樂”中產生“情”,以情感為突破口,激發幼兒一邊游戲一邊歌唱的興趣。
2.傳歌亮彩
看似簡單的接唱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所在,不僅要求幼兒之間配合默契,還要求他們在歌唱中必須非常專注、投入。教師在此環節中扮演小鵝,融入幼兒之中,拉近了與幼兒間的距離。同時以小鵝的身份介紹新的游戲——傳歌,并以此引出游戲規則,幼兒在樂意接受的同時也快速理解了游戲規則。
提高歌唱教學的游戲性教師需要有豐富的創造性。教師首先要破除自己思想上的束縛,想想自然狀態下的自己是怎樣學習歌曲的?唱歌是為了體驗快樂,嘗試把自己曾經享受過的各種游戲快樂的因素添加到歌唱教學設計中。當然,歌曲本身的游戲因素也是應努力選擇和挖掘的,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培養教學的創新精神,在歌唱教學活動中不斷變換自己的行為和角色,在充分發揮幼兒主體作用的基礎上,確保教師的主導作用恰當而有效地發揮,以“樂”作為對幼兒進行歌唱教學的有效手段,真正達到學中樂、樂中學的境界,從而讓歌唱活動真正為幼兒所愛,讓幼兒真正地快樂歌唱。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