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學管理模式改革的推進,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實行二級教務管理模式。本文就二級教務管理機制的發展現狀進行探索,并對二級教務管理模式的運行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希望對高職院校的教務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教務管理 高職院校 二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6-0057-01
一 高職院校二級教務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教務管理作為院校管理的核心工作亦日趨繁雜,二級教務部門的正常運作越來越關系到院校一級教務管理的有效性和穩定性。近幾年來,由于高職院校分校區、院系、專業、師生規模不斷擴大等因素,更多的高職院校開始實施二級教務管理模式。但在實行二級教務管理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工作執行力仍需提高
高職院校教務工作事務繁多,管理效率極為低下。二級教務管理工作者往往對教務處制定的教務管理制度和下發的教務工作安排通知,很多是不加消化,簡單履行上傳下達職能,力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工作安排,較少結合二級院系的實際情況來加以分析和對待,從而使教務工作安排缺少可操作性,教務管理工作浮于表面,得不到有效的貫徹和落實,更不能高質高效地完成任務。
2.協同工作機制還需健全
由于傳統教務管理模式直上直下的習慣和慣性,教務管理缺乏規范化、創新性。在二級教務管理模式下也進行了職能劃分,但不免會有崗位職能僵化的現象。在缺乏協同工作機制的情況下,各級管理人員不能很好地進行工作的配合,管理人員只單純承擔各自的崗位工作職責,而沒有意識到各個環節之間工作的關聯性,使得管理多頭化、復雜化。整個教務管理系統的各個環節磨合不順利,影響了工作效率。這種情況下,并沒有使高職院校的教務管理水平得以大幅提升,反而會形成各自奮戰的不利局面。
3.教務管理隊伍不穩定
當前,教務工作備受重視,教務工作人員既是全院師生教學的管理者,又是服務者。工作任務重、責任大、牽涉面廣。但有的高職院校,教務管理人員與教師和其他行政部門的崗位相比,在待遇、進修、培訓及職稱評定、職務晉升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距。這使得許多人不愿從事教務管理工作,一旦有機會就轉崗或借口其他理由離開教務管理隊伍,造成教務工作人員崗位變動大,隊伍不穩定。
二 完善高職院校二級教務管理應采取的措施
時下,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實施二級教務管理機制,教學改革和教務管理備受重視。筆者認為,要使教學過程中的人財物等主要因素的運轉順暢,達到資源高效化、過程協調化、質量最優化,可以考慮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加強教務管理隊伍建設
重視提高教務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和職業素養。高職院校應通過組織各種培訓、開展工作例會等方式,提供平臺,以便及時溝通、相互交流、互相學習。同時加強工作人員職責管理,促使教務管理人員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增強自身的服務意識,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采用激勵機制來激發工作人員進行自我提升,可以選派教務管理人員參加各級培訓,派出教務管理隊伍到優秀院校學習、交流、取經等。同時,對教務管理人員在培訓、職稱、薪酬方面的發展加大重視,從而激發教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努力形成穩定的、有戰斗力的教務管理團隊。
2.完善教務管理協作機制
在二級管理模式下,結合高職院校自身的發展特征,進行管理職責劃分,使各二級院系擁有更多的自主權與決定權。可以就教學研究、專業建設、課程設置、學籍管理、考務管理、質量工程等方面加強協同合作,學院教務處可以定期牽頭舉行管理人員例會,各級管理部門進行有效溝通、密切分工合作,梳理有利信息,不同專業形成不同方案,百家爭鳴,發揮各專業的特長,在保證整體教務管理目標實現的前提下,利用各級管理的優勢提高管理效能,不斷提升高職院校的辦學水平。
3.樹立務實的高職教育理念
實施二級管理后,教務管理工作者要具有敏銳的創新意識,敢于轉變管理理念。在教務管理工作中,構建系統化的管理機制,完善與優化教學管理模式,尊重師生的主體地位,一切教務工作要圍繞師生開展。改變傳統的“管”變為“引”,通過與各二級院系通力合作,發揮協調、服務、督導等職能,達到有效管理和積極引導的目的。如各二級院系可以在不違背學院人才培養方案大原則的前提下,結合實際情況,根據專業特色,增強靈活性與機動性,建立起符合自己專業特點、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務管理機制。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在實行二級教務管理模式時,應結合自身特點,積極采取措施推進管理機制的建設,全面有效地優化教務管理模式,切實提高教務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能,實現教務管理工作的良性運轉,更好地促進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葉斌、李婷菲.高職院校二級教務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人力資源管理,2010(4)
[2]王曉元.對高職院校教務管理中二級管理的探討[J].時代教育,2013(20)
[3]賴建強、俞淑萍.高職院校教務管理隊伍建設的現狀、問題和對策[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1(6)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