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重點探討高職院校文言文教學中各種方法形式的應用,如朗誦會、故事會、辯論會、課本劇、知識競賽等,對激發高職學生學習文言文興趣,提高文言文教學效率,增強學生文言文素養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高職 文言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6-0072-02
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要目標,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又具有一定技術或技能的教育形式。要求學生具備必要的知識和理論基礎,學會自如地表達自己,與人溝通、合作和共事。在這方面,語文學科承擔著巨大的責任,非常有必要研究如何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高職學生時間充裕,沒有升學壓力,性格活潑、好動,希望積極地與人交流。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設計時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些特點,設計出符合高職學生性格特點的教學方案。
文言文教學是高職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在語文教材中占有大量篇幅,但是高職學生普遍知識基礎薄弱,學習興趣不濃,對文言文的學習,真可謂是“想說愛你不容易”。如果遵循一般的文言文教學的串講法,難免陷入老(教學方法)、慢(進度慢)、費(費時多)、差(效果差)的狀態。針對高職學生的學習狀況和高職教育的目標及特點,結合本人長期對文言文教學的實踐,提出如下方法或活動。
一 朗誦會
“三分文章七分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葉圣陶先生說:“學習語言要學得非常熟,能夠脫口而出。”所以,老師首先可以范讀,明確字音句讀,抑揚頓挫。其次,通過學生自由朗讀,前后桌互讀等方式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再次,要讀得細膩,讀出美感。美的東西誰都喜歡,學生更是如此。中國的語言文字是美的,文言文更是其精粹,教師要通過朗讀發掘學生對美的欣賞與喜愛的潛意識。像《小石潭記》一文線條豐美、文筆秀美、心境凄美,就像一幅青山綠水畫,畫面清純,景物清幽,描畫清麗,怎能不讓學生心生向往?“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斗折蛇行”“犬牙差互”,全文多用短句,尤其是四字句,讀起來如泉水叮咚作響,充滿韻律美和節奏感。如此優美就像玲瓏雅致的盆景似的文章,學生怎會不喜歡用自己清朗的聲音傳達美好,在詩情畫意中彈奏心靈的樂章?
在學生們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可以授意課代表組織朗誦會,以組或宿舍為單位,選擇小組長或宿舍長進行訓練和監督,選出班級中朗誦較好的學生組成評委,教師負責點評,每次朗誦會評出一、二、三等獎,既有小組獎,又有個人獎。小組獎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個人獎激發個人學習的積極性。既有個人的努力,又有組員互助監督,這項活動才能
風生水起,持之以恒。
對于有條件的學校,教師也有一定的吟誦知識和能力,可采用吟誦的方式進行比賽。讓學生更具有新鮮感,也更能領略文言文的風采,增強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文言文學習效率自然就高。
二 故事會
高職院校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是諸子散文或者史傳散文,史傳散文往往具有故事性強、情節曲折、引人入勝、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等特點。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結合課文中的注解,理解課文大意,然后組織學生舉行故事會,以小組或宿舍為單位,選出一至兩人來表述,以班級中語文素養較好的同學組成評委、教師點評的形式,評選出忠實于原文,又能充分發掘自身特點的講述。
以《鴻門宴》為例,《鴻門宴》為《史記》中的一篇,敘事曲折,人物個性鮮明,栩栩如生,情節引人入勝,猶如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學生們在講述故事時往往存在下面幾個問題:(1)直接講述故事,講得眉飛色舞,注重吸引聽眾,但往往脫離原文,添油加醋,講到“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時,大量地講述劉邦過去如何勾引寡婦,如何拈花惹草等,極盡渲染之詞。(2)講述的語言太過粗俗或者過于富有現代氣息,如講到“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時,學生說劉邦坐一會,就借口要去“拉屎”,教師要適時糾正不要過于口語化,可以說是上廁所等。(3)故事講得很好,可是不關心當時的歷史背景,分析評論時就顯得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諸如此類問題,教師要適時地糾正或點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三 辯論會
高職學生處于青春期,大多爭強好勝,喜歡和別人競爭交流,教師要充分地利用這一特點。利用辯論會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欲望,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會和別人交流、溝通和合作。可以把班級學生分成兩組,即正方和反方。每方都要安排不同角色,負責不同的任務。可以結合學生的不同個性,分派不同任務。如負責搜集、整理、組織材料;一辯、二辯、總結陳詞等。
學習《馬說》時,辯一辯究竟是先有伯樂還是先有千里馬?學生正方認為,伯樂是至關重要的,沒有伯樂,也就沒有辦法分辨劣馬和千里馬,即使有千里馬也會被埋沒,也就沒有千里馬一說。反方認為劣馬和千里馬是客觀存在的,即使沒有伯樂,也可以辨得出誰是劣馬誰是千里馬,不是有“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一說嗎?雙方針鋒相對,各抒己見,對立觀點激烈碰撞。學生們為了贏得辯論,看書的積極性增強了,經常到圖書館查閱圖書,做筆記,摘抄資料,學習的氛圍也濃厚了。
四 課本劇
編演課本劇是筆者在文言文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高職的文言文中有一些課文故事性較強,教師如果能夠引導學生編演課本劇,對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極大的好處。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所學文言文表演出來,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已經在理解課文,并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印象。選入課本的文言文都是非常優美的文章,大多需要背誦,編演課本劇還可以使課文內容爛熟于學生心里,有效地增加了學生的智慧,為豐富文言文乃至多方面的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有些文言文像一首敘事詩,語言優美,故事性強,文中人物較少,易于組織。可以把整個班級的學生分成五至七組,先指導學生把文言文改寫成課本劇,要求基本忠實原文,幫助學生準備各種素材,如音響、背景、道具、服飾等。耐心地幫助學生糾正表演中的每一個細節,使不同個性、不同才能的學生都得到鍛煉,表演特別出色的可以推薦到學校參加學生基本功訓練匯報演出。
五 知識競賽
文言文教學很重要的內容,是要積累虛詞、實詞、通假字、詞類活用、特殊句式、一詞多義等,這些內容的把握靠朗誦會、故事會、辯論會、課本劇等很難保證質量,這就需要采用知識競賽的形式把握。可以采用自由競答的方式開展知識競賽,利用競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熱烈的競賽氣氛中掌握知識。具體可以以一篇課文或一個單元為單位,歸納整理不同的文言文知識,以投影或以試卷形式進行。
六 繪意境
高職學生大多性格活潑好動,表現欲望較強,并且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可以指導學生通過繪畫或者漫畫的形式表現課文內容。講文言文,引導學生在把握文意后,展開想象,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并用筆畫下來,并展示自己的作品。這樣學生會更深刻地把握意境,也能更深刻地體會作者的不同情思。
學生讀完文言文之后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然后可以問學生看完文章之后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先讓學生說,然后讓學生自己畫出來。每個學生的想象不一樣,可以讓他們互評誰畫得更符合原文的意境。以《赤壁之戰》為例,赤壁之戰故事性極強,學生可以結合相關歷史知識,用漫畫或連環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如此訓練,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也讓學生得到多方面的發展。
七 演唱會
不少的文言文中都具有很強的音樂性。高職強調學生全面發展,在平時的訓練中,可以結合學生的特長,分配不同的任務,如唱歌、舞蹈、朗誦、演奏器樂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理解原文,體會文意,結合作者的經歷和時代背景,唱出感情,唱出個性。
文言文教學歷來是讓廣大語文教師頭疼的教學項目,也讓大多數學生傷透了腦筋,吃力又不討好。高職語文教師一定要有使命感和緊迫感,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式,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樂學、善學,從而學好文言文。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