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實用型高等技能型人才,必須實施素質教育。高職語文教學中,要根據專業特點,偏重于知識的運用、技能的培養,善于引導、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在語文課中受到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
【關鍵詞】高職院校 語文教學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6-0089-01
素質教育是相對于我國學校教育中的傳統模式——應試教育而言的;是為了適應新形勢,培養新型實用型人才的需要而提出的教育發展方向的概念。素質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國民素質,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那么,高職院校語文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呢?
一 依據培養目標,正確認識語文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高職院校各專業的培養目標是要求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實用型高等技能型人才。語文教學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中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因為語文教材的內容豐富多彩,通過有效的語文教學,可以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品德熏陶,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文化素質和審美情趣,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語文教材中實用知識的教學以及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將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這些都直接關系到并有助于學生的專業學習、專業實踐和今后的工作和發展。因此,師生都應正確認識語文教學對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
二 根據專業特點,語文教學中應偏重于知識的運用、技能的培養
注重聽、說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學生必須重視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習,必須學到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這是不言而喻的,學生都有共識,無須多言。但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學生將來進入社會,要跟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因此,要學會傾聽對方表述,以便抓住要點,相互交流,更好地開展工作;如果交流不好,則會使工作陷入被動。可見,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聽、說能力。
那么,如何進行聽、說技能的訓練和培養呢?應該以教材中的“聽說能力訓練”這一環節作為綱要,循序漸進地加以訓練和培養。高職語文教材每個單元都編排有聽、說能力訓練,其內容豐富多彩,可以口頭交流自己閱讀積累的經驗方法、口述身邊所發生的好人好事、口頭回答課堂提問、口頭說明生活中的某一種常識等。其形式多種多樣,有對話練習、座談會、口頭評論(評教評學、影視評論、熱門話題評論)、上臺演講、辯論等。其要求具體明確,要求說普通話、聲音響亮、態度大方、表情自然、說話聽講要抓住重點要點,評論辯論要有理有據等,并且教材中的聽、說能力訓練的編排是階梯式的,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只要教師指導得法,學生堅持實踐,隨著教學的深入,學生的聽、說能力就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著重培養學生的應用寫作能力。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具備應用寫作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但學生的應用寫作能力的現狀卻令人擔憂。一些經常使用的、非常實用的文體學生不會寫,教材中也沒有全面細致的講授。這對提高學生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是不利的。故高職院校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應用寫作能力的培養,以便真正培養出實用型人才。應用寫作能力的培養既要重理論,更要重實踐。教學中應結合實際讓學生進行理論的學習,進行寫作練習。如學校要進行學生會干部競聘,語文教學就可以結合講授“自薦信”“競聘演說”,然后讓學生進行“自薦信”“競聘演說”的寫作。再如,新學期的開學典禮大會,可以要求學生事先根據會議通知的寫作要素寫一則會議通知,事后可以要求學生寫一份情況通報。
三 善于引導、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高職院校語文教材的各個教學單元,都采取了知識引路、范文導學能力訓練的體例來編排。而高職院校的學生都是高中畢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基礎和語文能力。因此,每一單元的“知識教學”應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只給予適當的提示,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范文導學”也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作用只在一個“導”字,目的是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對能力訓練起指導作用。在此基礎上的“能力訓練”目的在于檢測單元目標達成度,故基本上應由學生自己完成或通過小組活動完成,教師給予矯正補充、強化。這樣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將有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為學生的專業學習、專業實踐和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 結合專業讓學生在語文課中受到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
高職語文課程體系中的“科技寫作”是針對各專業不同特色開設的課程,與專業課程的學習結合非常緊密,實用性與實踐性都很強,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不同的專業特點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語文教學不能把掌握語文知識當作教學的終點,而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注重知識的運用、技能的培養,才是語文教學的目的,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黃偉群.論高職高專大學語文教學與素質教育[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4(4):22~23
[2]黃啟良.關于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思考[J].社科與經濟信息,2002(11):180~182
[3]劉超.高職大學語文教學現狀審視與改革措施[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1(1)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