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活動方式抓好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讓小學生在參與活動時學習知識,有效提高思想品德水平。活動教學與新課標改革后的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方式十分吻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完善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必經之路。本文對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展開了探討,深入分析了通過活動方式抓好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活動教學法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6-0100-01
思想品德是小學生必須接受教育的一門學科,需要每一位小學生的加入。改革后的新課標,對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有更嚴格的要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教學法就此產生,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顯得很重要。
一 以正確的教學觀念引領活動教學
1.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
改進小學思想品德教學,首先要求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利用活動教學的方式,設計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交流,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更好地進行思想品德學習。如在講我們愛和平這門課時,教師可以搜集相關的故事,設計講故事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戰爭只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傷害,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小學生合理地分為幾個小組,讓他們分別上臺講述故事,并自主討論,進行觀點的闡述,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感受到和平環境來之不易,教育學生要熱愛、珍惜和平。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有利于提高、強化學生的和平意識,激發學生對和平社會的感激之情。
2.提高活動教學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地位
活動教學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課程的應用,需要學校做有力的保證。首先,要提高活動教學在思想品德教育課堂中所占的比例,使活動教學法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課堂的開展得到保障。同時,要不斷地豐富活動教學法的內容,體現活動教學法的多樣性。其次,教師要不斷完善活動教學法在思想品德課程中的應用,引進先進教學設施以及教學過程中所需要使用的硬件設備。再次,學校要定期對教師進行相關訓練活動,保持教師觀念的先進性,讓教師更好地借助活動教學法進行教學。最后,對小學生思想品德的期末考核中,學校要制定有關活動教學的考核方案,充分發揮活動教學的作用性,幫助小學生更好地進行思想品德學習。
二 以正確的教學模式引領活動教學
1.根據音樂、視頻等活動教學模式,創設視聽情境
如在教學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一課中,教師向學生介紹了愛國人士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事跡,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祖國的興旺,與自身美好的生活密不可分,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在教學節約光榮,浪費可恥這門課的學習中,教師事先收集了一些有關節約的諺語或歇后語,并向學生講解這其中的緣由,在班級內舉行講故事大賽,讓每一位小學生講述節約的小故事。同時,教師可以播放歌頌勤儉節約的歌曲,讓學生進行演唱,使學生認識到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激發學生的節約意識。這些視聽活動教學,對學生有十分重要的暗示作用,讓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品德教學的課堂中。
2.通過小品、表演等活動教學模式,創設相關情境
如在學習粒粒糧食要珍惜這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文中農民伯伯日常的辛勤勞動編排小品,讓學生進行表演,營造出真實的意境,讓學生樹立珍惜糧食的意識,養成節儉、不浪費金錢的好習慣。同時,可以采取多樣化的表演形式,如啞劇、角色扮演等,對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 以正確的價值觀念引領活動教學
1.引導學生感受親情的溫暖
新課標改革后的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要求建立小學生與家長之間良好的互動關系,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親情的溫暖。在講授兩代人的對話這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有關情感方面的活動,進行活動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參與活動時,感受到來自家人的呵護。在活動進行的時候,可以播放背景音樂,如《魯冰花》《世上只有媽媽好》等,鼓勵學生上臺演講,講述家長關愛自己的一些細節,重溫當時的溫暖,這有利于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家長對自己的關心、愛護之情,能有效地增進學生與家長的情感,同時可以為后面的思想品德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家長,感受親情的溫暖。
2.指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新課標改革后的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要求提高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所占的比例,提高愛國情懷,建立良好的道德意識。在實際的小學思想品德課堂中,教師要最大限度地創建實際化的氛圍,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領悟。同時,還可以將歷史知識引入到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課程中,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精神。如在講民族團結一家親這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歷史知識,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強化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懷。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朗誦、演講等形式的活動教學,搜集一些關于中國革命、愛國主義的詩詞,讓學生進行朗誦,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愛國意識,弘揚民族精神,讓民族精神能更好地被繼承和發揚。
參考文獻
[1]林湛.試析《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實施[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9(1)
[2]李寶玉.思想品德課堂活動的缺失性研究[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1(4)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