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都積極開展了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對傳統教學形式的突破和補充,已成為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和團隊精神的重要途徑。本文針對我校開展的信息技術課程小組合作教學的情況,對其利弊進行總結研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組合作 任務驅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6-0146-01
一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在我校開展的信息技術課程中,大部分教師采用的都是任務驅動法完成教學目標。任務驅動法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中,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經過思考和教師的點撥,自己解決問題。任務驅動法非常適合信息技術這門操作性強的學科,但在實施教學中依然出現了許多值得教師深入探索的問題。
1.學生能力差異大
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除了受邏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興趣愛好等因素的影響,更與學生接觸計算機的時間有關。有的學生僅通過信息技術課堂接觸電腦;有的學生從小就開始接觸電腦。興趣高的學生還會用課外時間自學有關計算機的知識;興趣不高的學生僅通過課堂接觸到教師所教的知識。由于以上諸多原因,造成了學生之間信息技術能力差異較大。面對同樣的教學內容,有的學生覺得過于簡單,有的卻無法聽懂。
2.學生重視程度低
目前該學科在我省初中學科中不屬于中考學科,在高中僅針對報考專科的學生才需要參加信息技術高考。這些情況造成了部分家長和學生對這門學科不夠重視,大大影響了上課的效率。
3.上機課的紀律控制難度較高
我校大部分信息技術課都在機房進行教學,有的機房沒有安裝網絡教室,有的機房安裝了網絡教室但軟件的升級維護沒有及時跟上,造成了在課堂上會出現無法控制學生機的情況。當無法控制學生機時,學生無法看到教師的規范操作,就不能跟上上課的進度。
二 小組合作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利弊
針對問題,我校信息技術教師經過教研組討論,在任務驅動法教學的基礎上,采用了小組合作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我校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模式是:將每個班學生根據學習能力分成若干小組,當教學任務產生后,先由學生在學習小組內合作學習,教師也可適當參與小組的討論。小組的學習任務完成以后,再進行班級范圍內的小組間交流,最后由教師總結,完成教學目標。小組合作學習將傳統教學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改為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多向交流。
1.小組合作教學的優點
第一,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當教師布置任務之后,對于任務的分工、任務的分析、完成任務的途徑及手段的選擇、完成任務后成果的呈現方式,都是由小組內成員共同商討決定。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擁有高度的自主性。相較于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有效地避免課堂教學中的部分學生“旁觀”“旁聽”,能夠賦予所有學生充分的展示平臺。
第二,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建立學生之間積極的互相促進關系。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是學生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之間交流學習信息的過程,同時也是互愛互助、心靈溝通、情感交流的過程。因為小組內成員都知道,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小組的任務,他們需要共同來完成這個任務。
第三,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現代社會是一個講究團隊合作的社會,集體探究更是現代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如今的科學研究都要組成課題小組,由小組成員分工合作來完成課題或項目。因此,在合作小組中,學生通過彼此間的共同努力來制定任務設計方案、收集資料、分析處理等,既是類似科學探究的體驗過程,更是學生之間情感、能力、心理等不斷調整互補、互動的過程。小組合作學習對一個人的合作能力與團隊精神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第四,多層次評價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后,通過合理的、多層次的評價,如設計些“最佳作品獎”“最佳配色獎”“最具創意獎”“最佳合作小組”“發言最積極小組”等的評比,可以使許多學生從不同方面受到鼓勵,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小組合作教學的缺點
第一,合作會養成某些學生的依賴性。課堂中的小組合作有時間限制,為了能盡快完成任務,往往是優生發揮的機會多,而學困生往往被忽視,還有懶惰的學生總是充當觀眾,久而久之形成這部分學生思維的惰性,養成他們的依賴性。
第二,合作要求難以準確到位。在合作過程中,學生對“怎樣進行合作?”“合作些什么?”“我該在合作時具體要完成哪些內容?”等不清楚,教師也無法根據每個組、每個人的情況做出細化標準,于是會出現有的小組合作效果很好,有的小組學生放任自流的情況。
第三,評價反饋難以到達學生個人。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反饋時,大部分關注的是對整個小組的評價。由于教師不能親自到每個小組去感受合作過程,所以評價不了學生在活動中的個性反映。這樣的評價只注重合作學習的結果,卻忽視了學生個體。
基于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今后還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加強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探究。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