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的科學探究過程包括觀察發現,提出問題;猜測和假設;形成對問題的解釋;交流探究結果四個關鍵環節。幼兒的學習有其特定方式,在引導幼兒進行科學探究的關鍵環節時,應該把握好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 科學探究活動 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6-0167-01
一 觀察發現,提出問題環節:應根據幼兒的認知能力和已有經驗,選擇適宜的探究問題
幼兒對周圍世界充滿了好奇,但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適合幼兒探究。適宜的科學探究問題應該包括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來自日常生活,有一定基礎經驗。幼兒新認知的建構必須依賴于前期的基礎經驗,脫離幼兒生活實際,刻意強調科學性、知識性的問題不易激發幼兒探究興趣,也難以引起幼兒的共鳴。教師應根據幼兒生活實際以及現有經驗,選擇具有普遍性的探究問題,激發幼兒主動探究的欲望。
第二,符合幼兒認知水平的問題。有些看似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如果選擇的探究點不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也很難收到好的效果。如講解風是怎么樣形成的時,教師找來電風扇、吹風機讓幼兒感受風,然后問孩子風從哪里來?幼兒回答風從電風扇里面來、從電吹風里來。顯然,感知空氣流動形成風比探究風形成的原因更適合幼兒認知水平。
二 猜測與假設環節:要尊重幼兒已有經驗,在充分猜測和假設的基礎上選擇可行的研究方向
猜測與假設是確定探究方向、選擇探究方法和材料的基礎。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應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引導幼兒大膽猜測和假設,培養敢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忽略這一環節,把猜測與假設環節當作活動的過渡。教師給予幼兒充分猜測與假設的空間,巧妙地引導幼兒根據自身知識經驗以及問題中的情景暗示進行大膽猜測。
第二,了解猜測與假設形成的原因,準確認識猜測或假設背后的真實經驗。幼兒的知識經驗以及認知能力具有個體差異,對于同一問題會出現多種猜測和假設。教師應讓幼兒充分表達猜測和假設與研究問題之間的因果聯系,不僅要說出可能會怎樣,還要說出為什么,以便了解幼兒的真實經驗,保證原有知識經驗和新知識經驗的準確鏈接。
三 形成對問題的解釋環節:支持幼兒充分操作、反復嘗試,形成對問題的正確解釋
幼兒進行實驗操作的過程是驗證猜測和假設的正誤、收集證據、形成合理解釋的過程。在這一環節中要把握好以下幾個重點:
第一,提供充足的材料,支持幼兒自主探究。教師應“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在幼兒探究的過程中,教師不要過多地干預,應尊重幼兒的每一次嘗試。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E.L. Thorndike)認為,“學習的過程是一種漸進的嘗試錯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關的錯誤的反應逐漸減少,而正確的反應最終形成”。因此,教師要耐心等待幼兒在反復的嘗試錯誤中慢慢積累經驗,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鼓勵,設置情境給予巧妙的暗示,絕不能急于將成人的意見強加給幼兒。
第二,運用簡單形象的表格記錄探究過程,充分收集證據。表格記錄的方式是幼兒學習過程的再現,能幫助幼兒形成嚴密、客觀的科學思維。如植物生長觀察記錄表、早中晚物體影子變化記錄表等。幼兒可以運用繪畫、符號、拍照等方式對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記錄,呈現問題和事物本質之間的客觀聯系,同時讓幼兒的知識經驗更加嚴密而富有條理性。
四 交流探究結果環節:要鼓勵幼兒采用多種方式表達探究結果,并引導同伴進行評價
交流是科學探究活動必不可少的環節。幼兒通過與同伴的思維碰撞、溝通與補充,重新審視自己的解釋,從而形成對事物新的認識。交流環節教師應把握好以下幾點:
第一,鼓勵幼兒采用多種方式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充分展示證據及成果。除了用語言表達以外,教師可以根據探究活動的實際情況,建議幼兒借助一些直觀的實物作為支撐,如采用作品展示、實驗驗證、圖表、記錄單等,以使幼兒的表達更直觀、更完整、更有條理,也能讓幼兒在表達的過程中更加自信。
第二,創設自由寬松的交流氛圍,引導幼兒大膽表達,形成良好的對話氛圍。教師可以用適當的提問、暗示等方法引導幼兒準確連貫地表達,并以足夠的耐心和積極的態度傾聽幼兒的發言,給予幼兒積極的情感支持。
第三,引導其他伙伴或成人參與對探究結果的評價。引導其他伙伴參與評價,對于培養幼兒學習的自主性,養成獨立思考、善于反思的學習品質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幼兒需要公布他們的解釋,使別的幼兒有機會就這些解釋提出疑問、挑出邏輯錯誤、指出解釋中有悖于事實證據的地方,或者就相同的觀察提出不同的解釋。在評價過程中,如果其他伙伴對同一現象的解釋完全一致,正確的結論將得到鞏固。如果解釋不一致,或者探究結果遭到同伴和教師質疑,將會促使幼兒重新認識和驗證自己的解釋,引發新的探究活動,這是幼兒借助學習伙伴的資源重新建構新知識的過程。
參考文獻
[1]幸福新童年編寫組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毛楊林.試誤教學法:讓學生敢于嘗試與糾正錯誤[J].新課程(綜合版),2009(1)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