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認識老趙時,他說要做有意義的事;十年后,他還想要做有意義的事。這才是初心不改吧。
我最早認識的創業者是我的大學同學阿依,她是學藝術的。2006年,她突發奇想,去批發市場買了一堆白色馬克杯,然后在杯子上畫畫,圖案都是當年比較流行的憂傷文藝風漫畫,能“殺”得女大學生們人仰馬翻那種。
阿依在校門口的一家文具店里寄賣自己的作品,畫好一個就送去一個,定價比批發價高出好幾倍。阿依畫得很賴散,但就這樣每個月都能凈收人兩三千元。
現在回想起來,這是我第一次目睹大學生創業。上個月我和一位同學聊起阿依,想了解一下她現在是不是已經成為知名設計師了——畢竟她比我們所有人開竅都早。
同學一拍大腿,豎起大拇指:“阿依開了家淘寶店,賣母嬰產品,可賺了!”開淘寶店?這跟我想象中她的創業之路不太一致啊!不是說好要當藝術家的嗎?但是我也不能說阿依創業失敗了,對吧?
后來我認識了一位前輩,老趙。老趙打從上大學起就是一個創業愛好者,除了上課,他的業余時間都用來倒騰創業項目了。他賣過衛生巾,開過小飯館,還在出租房里做便當送外賣,可惜沒有一個項目能成功登上他最愛看的電視節目——中央電視臺軍事·農業頻道《致富經》欄目,但老趙依然積累下了不錯的身家,重要的是,他雖沒有獲得什么成功經驗,卻有著豐富的失敗教訓。老趙堅信失敗乃成功之母,只要失敗的次數足夠多,就能召喚出失敗它媽。
在我和老趙失聯的幾年里,他發達了,據說投身了房地產業,生意越做越大。再見到老趙時,他已經成了天使投資人,而且最近還同別人合作搞了一個項目,說是要做孵化器。我說:“老趙,看不出來你的創業夢做得這么持久。”老趙興致高昂地跟我談起了李開復,還點開手機給我看最近的財經新聞,說道:“你知道創新工場孵化了多少個項目嗎?美圖秀秀、豌豆莢、知乎、蜻蜒fm……光是美圖秀秀就估值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4.2億元)。”老趙很激動,雙手高舉,有節奏地揮動。談起創業時,他總是這么個樣子,我想這可能也是他終于能成功的原因之一。
老趙說了,自己年輕時的創業思路全然不對。“創業是什么?創業是夢想!夢想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創業就得做點兒有意義的事!”
老趙這么一說,我也有點兒熱血沸騰了。十年前我認識他時,他說要做有意義的事;十年后,他還想要做有意義的事。這才是初心不改吧。
老趙的孵化器里目前已經有十來個創業項目了,其中好幾個創業團隊的平均年齡都不超過25歲。他的觀點是:年輕人創業,要是失敗的話就快點撤,拖著沒意思。趁年輕,有大把時間再想別的辦法。
說完這些,老趙向我介紹了一個他很看好的木工工作坊。我仔細一聽,發現這個工作坊竟然是我的一位朋友開的!他和老趙原本互不相識,現在他們湊到了一塊兒,一個是創業者,一個是投資人,指不定哪天就攜手登上《致富經》了呢。
想到這里,我便覺得世界真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