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家里的日子過好,比什么都強”,這是6年來《成都女報》采訪過的絕大多數女性的想法。她們或是商界呼風喚雨的女強人,或是蜚聲國際的藝術家,但只要一談起家庭生活,每個人的眼神和話語都是柔軟的。事實上,我們不是關心你的私生活,我們只關心你如何去生活。所以我們找來把家裝修得個性突破天際的藝術家(第110期《跟藝術家學裝藝術家》)、通曉廚房秘密的大廚(第182期《大廚帶你去買菜》),讓他們帶你一起,把生活過得更滋潤、更美好。
我們這么牛
從吃進口食品到吃有機食材,都市人對待飲食健康的心態一直在變化。2012年時,有機食材并非新生事物,但新鮮的是:在成都可以去哪里吃到、買到有機食材?《成都女報》的記者去到成都郊外,兵分幾路,尋找能夠滿足成都人喜好的本地產有機食材。我們在這期報道里發掘出了有身份認證的土雞蛋、養殖成本略高的生態豬、讓“老外”都贊嘆不已的甜葉菊;我們還和精心培育有機食材的農人們進行了一番關于農產品的探討,了解他們對有機食材的感情以及對這一領域市場前景的期望。
在報道中,我們介紹了成都周邊幾處發展中的有機食材基地,比如新津縣興義鎮的翔生有機生態農場、崇州市公議鄉花果山村均喬農場。如今才不過兩三年的時間,這些有機食材基地已經成為成都入耳熟能詳的春季踏青好去處。
如今才知道
幾年前,大部分有機農產品的銷售點都愛設在消費能力較高的社區附近或知名賣場里。2014年4月,成都市龍泉驛區延山路二段36號出現了一家主打有機農副產品的超市,有機食材漸漸放低身段,走上了干家萬戶的餐桌。
在采寫這期報道時,《成都女報》的記者在跟農場主人的對話中發現,成都人對“有機”概念的理解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健康天然的有機食材,他們更愿意嘗試多元化的有機生活方式,最簡單的如低碳出行、環保消費。為順應成都人有機生活理念的變化,成都周邊許多有機農場已開始轉變經營業態,增加生活體驗模式,以滿足消費者對有機生活的想象。
事實上,這樣的有機生活理念在國外早就成為一樁好生意。2012年初,好萊塢影星杰西卡·阿爾芭和美國社交購物網站Shoedazzle聯合創始人布萊恩·李創立了有機生活電商品牌The HonestCompany,主營無毒、環保的家居產品。截至201 4年,該公司銷售額已達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3億元)。
他們說
王麗麗,自由職業,公益組織志愿者
“我在一家農場里做義工,每當有學校組織學生來采風學習時,我就負責接待。農場里的工作雖然比較辛苦,但讓人非常有成就感,尤其是看到小朋友們在田野里快樂地奔跑、認真學習農作物知識時,我會覺得自己的工作很了不起。我建議有孩子的年輕父母經常帶孩子到成都周邊的有機農場參觀,既能享受自然風光,也能教孩子學習學校里學不到的知識。”
蔡曉佳,雜志主編
“去年我和先生帶孩子參加某公司組織的活動,和其他帶孩子的家庭一起到雙流一家農場參觀體驗。去之前我以為那里就是一家農家樂,到了之后才發現有很多驚喜:比如摘草莓、喂兔子、參觀溫室大棚等活動,別說孩子了,大人都覺得既好玩,又能學到很多知識。今后如果有時間,我還會帶孩子到這類農場里來玩,讓他多和大自然接觸。”
我們這么牛
除了不知該何時“剁手”外,最讓網購愛好者頭疼的問題恐怕就是跟快遞員擦肩而過了。選擇送貨上門,擔心安全隱患;選擇送到物管處,又不放心——沒經過驗貨就被簽收的包裹,萬一出了問題,找誰說理去;聽說小區附近的便利店有代收包裹服務,可也沒普及到每個小區。
處于快遞服務業鏈條上其它環節的人也有話要說:快遞員經常遇到愛“放鴿子”的買家,要么不在家,要么就是還在回家的路上,但要等上半個多小時;物管也有難題,而且還是哈姆雷特式的難題:代收還是不代收?不代收,業主會說物管服務不到位;代收了,萬一包裹出問題,快遞員一走了之,誰來承擔責任?
這些復雜的問題,我們在第185期報道中呈現了出來。
如今才知道
距《你去哪里取包裹?》推出不到兩年,如今我們已可以在成都不少小區看到更方便快捷的快遞取件服務:以速遞易為代表的智能快件箱異軍突起,迅速“占領”了許多小區,極受網購愛好者好評。
速遞易市場部經理覃明剛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全市有超過1500個速遞易網點。經調查,全市符合速遞易安裝條件的小區超過2000個,覃明剛表示,只要征得小區物業的許可,速遞易會在今明兩年全面進駐所有符合條件的小區。針對主城區內不符合安裝條件的老小區,公司也在想辦法改善安裝條件,以滿足該小區居民的需求。
不過智能快件箱的出現,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快遞公司、小區物管、買家三者之間責任承擔的問題。家住城西三環外的李女士今年2月網購了一套價值380元的護膚品,10天后她收到一條短信,顯示快遞已被簽收,簽收人為“圖片”。李女士并沒有收到小區安裝的速遞易智能快件箱發來的提取碼,在物管處也沒有找到包裹。當時臨近春節,網絡賣家、快遞公司、速遞易公司客服紛紛放假,李女士投訴無門。春節假期結束后,李女士的投訴時效已過,賣家、快遞公司、速遞易均不再受理她的投訴,她至今不知道那份快遞去向何方。更讓李女士堵心的是,她拿不準速遞易是否也要為她丟失的快遞負責。
對此,覃明剛作出解釋:“根據我們的數據統計,有2% -3%的快遞丟失情況是因為快遞員給買家發送提取碼時輸錯了買家的手機號,現在我們要求快遞員每投一個包裹發送兩次提取碼,但還是不能完全避免出錯。成都每天到港快件20多萬件,速遞易負責處理其中的4萬件左右,出錯率高了確實非常影響用戶體驗。另一方面,手機運營商的短信到達率在逐年降低,有的客戶因為屏蔽垃圾短信,所以收不到提取碼,我們覺得這是倒洗澡水把孩子一起倒掉了。”覃明剛表示,如今公司增加了微信提示、APP查詢等服務,并正在與合作的快遞公司共同調測全新的數據接收平臺。屆時,后臺將直接向買家發送提取碼,避免快遞員手動輸入出錯。
覃明剛說,目前消費者對速遞易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比如希望在小區內增加取件箱格,希望提供寄件乃至水電費充值等代理業務,對此他表示:“目前的推廣力度還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全部需求,只能一步一步繼續努力。”
他們說
蘭欣,園藝設計師
自從小區里裝了智能取件箱,我就跟街對面的干雜店說“拜拜”了。那家店以前是我和幾個鄰居的固定收件點,老板只幫我們幾個熟客代收快遞,我們給他的好處就是經常在店里買東西。
劉莉華,外企行政助理
小區安裝智能取件箱后不到半年就出問題了:我經常收不到提取碼,只能事先提醒快遞員直接把包裹放在物管處。不過許多快遞員還是想把包裹放哪兒就放哪兒,為了拿到包裹,我真是操了不少心。后來我被迫在每次網購的時候都選擇貨到付款,讓快遞員非等到我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