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服飾文化近年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其中蘊含的禮儀、情意也需要我們學習、繼承。比如古人將鞋履、木屐、帶結等互相贈送,就有深情無限。
贈履
東晉文學家、隱士陶淵明,作有描寫愛情的《閑情賦》,其中有這幾句:“愿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空委棄于床前!”自己愿意化作一雙絲履,穿在愛人的足上,只怕愛人總有停住腳步的時候,那鞋子就會被丟在床前。魯迅因而在《“題未定”草》一文中,調侃他:“竟想搖身一變,化為‘阿呀呀,我的愛人呀’的鞋子。”雖然是笑話,其實人們足下穿用的鞋、木屐,與情愛真是分不開的。
傳統的鞋履、木屐,有很多實物留存。如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絲履,麻線編作底,履面以絲縷編織。 唐代新疆阿斯塔納墓出土有用寶相花錦作鞋面、用暈裥錦履制鞋襯的云頭履(圖1),彩色斑斕,極為華麗。阿斯塔納出土的舞姬圖(圖2)則穿著鞋頭極高的笏頭履,也加彩繪。這么精美的鞋子,必然出自女子的巧手女紅。這鞋屐總是成雙,缺一不可,逐漸也就成了有情人傳遞真情的信物。
在南宋史繩祖墓中曾經出土有一雙銀質女鞋,僅長十四厘米,每只鞋由三塊銀片焊接而成宋代女鞋的形狀,鞋頭彎曲上翹,鞋面鏨寶相花朵,鞋底鏨有“羅雙雙”三字,自然是鞋主人的名字。史繩祖的夫人本姓羅,這雙鞋子應該是他寄托思念夫人情意的象征。
鞋子千余年來,就是這樣隱含著深深的愛韻。異性朋友間,女子贈別的禮物給男士無所謂,唯有鞋不會輕易贈送,除非要與他同偕到老。男子也不能輕易收下女子送的鞋,除非要與她永結同心。直到近年,廣西等地還有此俗。
當然,贈送鞋子還不只是愛人之間的事。古代,冬至是新年元旦,古人在這天給長輩獻上鞋襪以表祝福,所以冬至又名履長節。曹植有《冬至獻襪履表》,寫他給父王曹操進獻鞋襪,反映的就是這習俗:“一陽嘉節,四方交泰,萬物昭蘇,亞歲迎祥,履長納慶,不勝感節,情系帷幄,拜表奉賀。并獻白紋履七量,襪若干副,上獻以聞。謹獻。”
至于過去民間媽媽給小嬰兒小孩子做的虎頭鞋、貓頭鞋,表達驅邪、快長快大的祝福,則是濃濃的母愛了。老虎可以驅去不吉,又是虎頭虎腦的象征,貓也是的。
在廣東潮汕地區,孩子15歲就表示成年,則有出花園的儀式,在潮汕地區的傳統觀念中,小于十五歲的人都是在“花園”里玩耍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健康成長。而年滿十五歲之后,就不應該再流連于“花園”里的玩耍,必須承擔起成年人的責任感。七月初七這一天,父母會為孩子準備舉行一系列的用品,其中的紅漆木屐不能少,這是表示孩子已步出“花園”,成為“大人”。
老壽星們做壽穿的鞋,則要青年人來制作,表示祝福老人青春常在。
而文人士大夫們互相贈送鞋子,則是融入了深刻的儒家思想,宋代姚勉有《贈施大夫履鞋》詩:“漏院穿霜聽徹更,催班影踏禁花行。不須更待尚書諫,聽履先知有直聲。”穿著鞋子的腳步聲傳達出正直。這只能視為對友人的鞭策了。
結愛
古代不論男女,衣服上都有腰帶、衣帶、玉佩綬帶,還有披帛、扇子、劍柄、香囊、樂器等,也都垂下帶飾。人們都喜歡把這些帶子打出花結,作為裝飾,即今天說的中國結。中國結的樣式很多,從簡單的單環、雙環、十字結、蝴蝶結、梅花結、燕尾結直到花卉、魚鳥、吉祥器物等,無所不包,有著良好的意義。如有一種衿纓,表示女子心有所屬。早在先秦的《禮記·內則》有記載,是婦人見父母公婆時要佩戴的彩色絲帶,還可以佩“容臭”,就是香囊。漢代鄭玄注:“衿,猶結也。婦人有纓,示系屬也。”有的地方婚俗,行過婚禮后入洞房,由新郎解開新娘的第一顆紐扣,這是由新郎解開新娘的衣帶的古俗演變來的。
人們最喜歡的是一種同心彩結,寓意同心相悅。如明代肖像上的同心結(圖3)在戀人之間,常常把同心結綴在禮物上相贈,表達同心不變的無盡愛意。
衣帶成對系結,也是戀人美好合歡的佳意,宋代朱熹 《擬古》詩之七有句:“結作同心花,綴在紅羅襦。雙垂合歡帶,麗服眷微軀。”這是用兩種色帶子結作同心花結,還有兩股帶子垂下。是男女都有的。新疆樓蘭出土的一件半袖衣,腰間左右縫綴兩條相同的帶子,一條是白色作緣,內綴棕色;一條是白色作緣,內作紅色,和下裳的兩條同色帶子聯結,打出花結,十分美觀。這和朱熹筆下的合歡帶是多么相似啊!
清代小說《林蘭香》:“胸前紫衣上用繡帶結成同心如意扣兒”,也是表示愛戀的同心結帶。阿斯塔納出土的舞姬圖,胸前衣衫上也打出一個漂亮的花結。也正是類似古詩所說。
女子身上衣帶、腰帶上的打結,或只有一個,或并列為雙花,或在垂下的帶子上結出多個花結,妍麗地綻放。如唐伯虎畫的《吹簫圖》(圖4)中的吹簫女,腰帶上綴多個花結,玉佩打著彩結,吹的簫也垂下蝴蝶結與梅花結。
帶上有圖案,人們就巧妙地打結,突出圖案。如鴛鴦結帶,打完結后一雙鴛鴦要恰好相對、把同心結含在中心;同心盤龍結、雙龍也簇盤著同心結。帶分表里兩層不同色彩的,也要通過纏、結呈現色彩美好的交纏、醒目的對比。有時把帶中間做成窄的,以適合打結。也有繩狀的絳,更宜于打出細致的花結。
衣帶腰帶上打花結,上還系香囊,不但是讓芳香陪伴自己,還可以秘藏一些東西。清代詞人王倩《荷葉杯》詞說:“相喚合歡花下,生怕,不好伴郎行。羅衣雙帶有金鈴。聽摩聽,聽摩聽。”衣帶上系鈴鐺。
帶結寄寓的深情是深厚的。愛人離別之時也要在衣襟、衣帶上要打結,別是結愛之意。唐代孟郊的《結愛》詩說:“心心復心心,結愛務在深。一度欲離別,千回結衣襟。結妾獨守志,結君早歸意。始知結衣裳,不如結心腸。坐結行亦結,結盡百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