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個周末去看望母親,剛進小區,一輛火三輪直對著我沖了過來,一句洋腔洋調的普通話飄過來:“對不起!對不起!”我定睛一看,原來騎火三輪的是一個老外,拖斗里還坐著兩個小老外。我嚴肅對他說了聲:“Becareful(小心一點)!”老外眼里流露出一絲親切的神情,用中文說:“謝謝!”然后微笑著騎車離去??粗麄兊谋秤?,我想這可真是逆天了,老外也騎上火三輪了!
母親住在城南的紫荊片區,這里經常能看到不少外國人,有開車的,也有騎自行車的,但像這個騎火三輪的老外,我倒還真是第一次見到。第二個周末,我在樓道口又見到這位中年外國男人,他忙忙碌碌地帶著幾個外國背包客往樓上走。看到我,他笑著跟我打招呼。后來我問鄰居,這個外國人是否就住在我們這棟樓里。鄰居告訴我,這個老外在這里有一套房子,專門接待外國來的旅游背包客,或是剛到成都還沒有落腳的外國白領。一席話聽得我瞠目結舌,老外在中國還有這樣的謀生方式?
從那以后,我常會在樓道里看到他帶著背包客上上下下的身影,每次都免不了打個招呼。一天,我看見他在小區院子里拿著成都地圖,正在給幾個學生模樣的老外講解去成都知名景點的路線。年輕人離去以后,我忍不住和他聊了幾句。他叫威廉.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小鎮。在美國時他是做保險推銷的,他的妻子是小學老師,她有一個中國夢,想到中國看看,甚至來中國生活。因為妻子的這個愿望,威廉賣掉了在美國的房子和車,與妻子一起來到了中國。他們的第一站是北京,后來經朋友推薦,于兩年前來到成都。
在紫荊小區旁的一家小小西餐廳里,威廉認識了餐廳的老板。恰好這個西餐廳我也去過,老板是德國人,老板娘是成都人,二人在德國結婚后,由于妻子想念家鄉,他們就回到成都開了一家屬于自己的小小西餐廳,小到也就只能同時容納七八個人進餐。這家西餐廳的餐臺上、墻上貼滿了小紙條,用中英文寫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求職者的信息。
威廉妻子想在成都教人說英文,于是也曾在這家西餐廳貼過招生廣告。我問威廉:“有學生嗎?”他聳著肩搖著頭連比帶劃地說:“沒有,因為她一點中文都不懂,哪怕是會一點點也好?!苯棺浦g,從事多年房屋保險推銷的職業敏感告訴他,給剛到成都的外國人提供臨時或長期的住宿,一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他將房子按天出租,加上簡單的配餐,成功成為一個創業者。與此同時,威廉和妻子也在努力地學習中文,因為他們必須要成為這些房客們的語言拐杖。所以跟我的整個交談過程中,他都堅持用蹩腳的中文與我交流。
簡單交談后,威廉又急著要出去購買房客們的晚餐食材,看他騎著火三輪的架勢,我還是沖著他的背影喊了一聲:“Be careful!”
其實創業目標和志向要付諸實現,除了需要一個好點子外,還需要規劃好用怎樣的方式來實現它。你的項目不需要很宏大,但你必須有實現它的計劃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