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浙江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決定:
一、對《浙江省海塘建設管理條例》作出修改
1.將第十條第二款中的“國土規劃”修改為“城鄉規劃”。
2.將第十七條修改為:“政府投資的海塘建設項目審批,按照國家和省有關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規定辦理,建設單位向發展和改革部門報批項目,須附有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劃同意書。”
3.將第二十一條第二項、第三項合并為一項,作為第二項,修改為:“(二)三、四、五級及無等級海塘應當由具有丙級以上水利工程設計資質的設計單位設計。”
4.將第二十二條第二項、第三項合并為一項,作為第二項,修改為:“(二)三、四、五級海塘應當由具有三級以上水利工程施工資質的施工單位施工。”
5.將第三十條修改為:“建設跨塘、穿塘、臨塘的碼頭、廠房、油庫、冷庫、涵閘、橋梁、道路、渡口、船閘、船塢、管道纜線等設施,應當符合海塘建設總體規劃和區域規劃,不得影響海塘安全,妨礙海塘搶險;其工程建設方案應當按照分級管理權限報經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
“前款所列工程施工,應當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準的位置和界限進行;竣工驗收,應當有水行政主管部門參加。”
6.將第三十一條修改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破塘開缺或者新建閘門。
“因實施重大建設項目等原因,確需破塘開缺的,發展和改革部門按照規定進行審批或者核準時,應當征求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破塘開缺的單位,應當按照規定期限和等級標準對海塘進行修復。
“確需新建閘門的,應當按照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的有關規定辦理相關手續,在規定期限內完工,并與海塘等級標準相適應。”
7.將第三十六條第一款修改為:“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分級管理權限定期對海塘安全進行鑒定。每年汛前、汛后和風暴潮以后應當各進行一次檢查,發現工程缺陷及時進行修復。”
二、對《浙江省灘涂圍墾管理條例》作出修改
8.將第四條第二款第三項修改為:“(三)監督灘涂圍墾建設項目實施,參與灘涂圍墾建設工程驗收”。
9.刪去第五條。
10.將第六條改為第五條,修改為:“灘涂圍墾規劃應當在調查評價的基礎上,根據當地自然、經濟、技術等條件,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編制。灘涂圍墾規劃應當與海洋功能區劃、江河治理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規劃相協調,實現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11.將第九條改為第八條,修改為:“通過工程措施(包括灘涂圈圍工程、促淤工程、堵港圍涂工程)進行灘涂圍墾建設,依法應當報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部門批準或者核準的,發展和改革部門在批準或者核準前,應當征求同級灘涂圍墾部門的意見。
“在灘涂圍墾規劃范圍內,建設單位(包括單位和個人,下同)進行其他工程設施建設的,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在依法審批時,應當征求同級灘涂圍墾部門的意見。有關部門意見不一致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決定。
“在灘涂圍墾規劃范圍內,單位和個人在自然灘涂上從事水產養殖、捕撈的,按照國家和省漁業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執行。
“重要的漁業苗種基地和重要的養殖場所不得圍墾。”
12.刪去第十條、第十一條和第十二條。
13.將第十三條改為第九條,第一款修改為:“依法屬于國家所有的灘涂資源,實行有償使用。建設單位經批準進行本條例第八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灘涂圍墾及其他工程設施建設的,應當繳納圍墾灘涂資源使用費,但圍墾后用于種植、水產養殖的,可以免繳圍墾灘涂資源使用費。已依法繳納海域使用金的,不再繳納圍墾灘涂資源使用費。”
14.將第十四條改為第十條,修改為:“灘涂圍墾建設工程實行招標投標,具體按照招標投標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15.將第十六條改為第十二條,修改為:“灘涂圍墾建設工程的竣工驗收,按照投資項目竣工驗收的相關規定辦理,并應當有灘涂圍墾部門參加。”
16.刪去第十七條。
17.將第十九條改為第十四條,修改為:“省人民政府和沿海、沿江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可以通過下列渠道籌集資金,用于灘涂圍墾建設:
“(一)國家安排的資金;
“(二)省及沿海、沿江設區的市、縣(市、區)從造地改田資金中安排用于灘涂圍墾建設的資金;
“(三)其他渠道籌集的資金。”
18.將第二十一條改為第十六條,第一款修改為:“灘涂圍墾建設工程交付使用后,圍墾區內的土地由投資建設單位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等相關規劃進行開發利用。”
19.將第二十二條改為第十七條,修改為:“灘涂圍墾建設實行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灘涂圍墾后用于農業綜合開發的,可以享受省人民政府規定的有關資金補助。”
20.刪去第二十六條。
21.將第二十九條改為第二十三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規定,侵占、毀壞灘涂圍墾建設工程及其配套設施的,由縣級以上灘涂圍墾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恢復原狀,賠償損失,并可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處罰。”
22.刪去第三十一條。
三、對《浙江省促進散裝水泥發展和應用條例》作出修改
23.將第二十二條修改為:“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砂漿區域內的建設工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設單位經事先向所在地散裝水泥管理機構報告,可以進行現場攪拌:
“(一)因交通運輸條件限制,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專用車輛無法到達施工現場的;
“(二)需要使用特種混凝土和特種砂漿,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生產企業無法有效供應的;
“(三)施工現場三十公里范圍內沒有預拌混凝土供應的;
“(四)建設工程混凝土使用總量二百立方米以下的;
“(五)建設工程砂漿使用總量一百噸以下的。
“散裝水泥管理機構應當對建設單位報告的有關情況及時進行檢查、核實。”
24.刪去第二十三條。
25.將第三十四條改為第三十三條,修改為:“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的,由散裝水泥管理機構責令改正,并按照下列規定給予處罰:
“(一)不具有可以現場攪拌混凝土、砂漿的情形而進行現場攪拌的,對建設單位處以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屬于施工單位責任的,對施工單位處以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符合現場攪拌混凝土、砂漿的情形但未事先報告的,可以對建設單位處以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屬于施工單位責任的,可以對施工單位處以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四、對《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辦法》作出修改
26.將第九條修改為:“城市、鎮防空襲方案及實施計劃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織人民防空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制定,并按照下列規定報請批準、備案:
“(一)國家確定的人民防空重點城市的防空襲方案及實施計劃,按照國家規定辦理;
“(二)省確定的人民防空重點城市(含縣城)的防空襲方案及實施計劃,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和同級軍事機關批準,送省人民防空主管部門備案;
“(三)省確定的人民防空重點鎮的防空襲方案及實施計劃,報縣(市)人民政府和同級軍事機關批準,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和同級軍事機關備案。”
27.將第十二條修改為:“國家和省確定的人民防空重點城市、鎮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內,以及依法設立的開發區、工業園區、保稅區(港區)和重要經濟目標等區域內新建(含改建、擴建,下同)地面民用建筑,應當按照其一次性規劃新建或者新增地面總建筑面積的下列比例修建防空地下室:
“(一)新建居民住宅的,國家確定的一、二、三類人民防空重點城市修建比例依次為百分之十一、百分之十、百分之九,省確定的人民防空重點城市(含縣城)、重點鎮修建比例分別為百分之八、百分之七;
“(二)新建其他民用建筑總建筑面積在二千平方米以上的,國家確定的一、二、三類人民防空重點城市修建比例依次為百分之八、百分之七、百分之六,省確定的人民防空重點城市(含縣城)、重點鎮修建比例分別為百分之五、百分之四。
“鄉、非人民防空重點鎮不適用前款規定。
“戰時功能和防護等級由縣級以上人民防空主管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人民防空工程規劃確定。
“任何單位和個人無權批準減免應建防空地下室建筑面積,或者降低防空地下室防護標準。”
28.將第十三條第一款修改為:“應當修建防空地下室的民用建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設單位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繳納人民防空工程易地建設費后,可以不建或者少建防空地下室,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門統一組織易地修建:
“(一)因地質、地形、施工等客觀條件限制,不能修建防空地下室的;
“(二)所在控制性詳細規劃確定的地塊內已建人民防空工程已達到國家和省有關人民防空工程規劃要求的。”
29.將第二十九條中的“城市新建民用建筑”修改為“新建地面民用建筑”。
30.將第三十條修改為:“違反本辦法第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建設單位不建或者少建防空地下室,未按照規定繳納人民防空工程易地建設費的,由縣級以上人民防空主管部門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納的,按每日千分之二的標準加收滯納金。”
五、對《浙江省檢驗機構管理條例》作出修改
31.將第十六條修改為:“計量認證合格證書的有效期為六年。
“檢驗機構應當在計量認證合格證書有效期屆滿前三個月向省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提出復查申請;逾期不提出申請的,由省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注銷計量認證合格證書。”
32.將第四十四條修改為:“在監督檢查中發現檢驗機構已不符合計量認證條件的,省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或者受其委托實施計量認證的設區的市、縣(市、區)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當責令其整改。整改合格前,檢驗機構不得從事檢驗服務活動。”
此外,對相關法規中的政府部門名稱及個別文字作修改,并對條文順序作相應調整。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浙江省海塘建設管理條例》等五件地方性法規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