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2015年9月,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了省人民政府提請的《浙江省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會后,法制工作委員會將草案印發省有關部門和單位、地方立法專家庫成員和立法基層聯系點征求意見,通過代表履職平臺征求各市縣區人大常委會、省人大代表的意見,并在浙江人大門戶網站、地方立法網上公布,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同時,法制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派員先后到紹興、杭州下沙經濟技術開發區、溫州、湖州、南潯等地進行立法調研,聽取當地省人大代表、政府及有關部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立法基層聯系點、基層調解組織、企業等方面的意見,組織專家開展論證,并邀請若干省人大代表全程參與草案的調研修改工作。11月6日,召開了省有關部門座談會進一步聽取意見。根據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內務司法委員會的初審意見和各地、各方面的意見,法制工作委員會對草案作了多次研究、修改,提出了草案修改稿,并與內務司法委員會作了溝通。11月12日,法制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對草案修改稿進行了審議。11月16日,省委常委會對草案送審稿進行了討論?,F將審議修改的主要情況報告如下:
一、關于著重調解原則。草案第二章對勞動人事爭議的調解作了規定。內務司法委員會和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草案應當強化和完善著重調解的規定,以有利于充分發揮調解在解決勞動人事爭議中的基礎性作用,更好地貫徹中央處理勞動人事爭議預防為主、基層為主、調解為主的工作方針。為此,建議在總則一章中增加規定:“解決勞動人事爭議案件應當遵循著重調解的原則,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形成人民調解、行政調解、仲裁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的工作機制”,并將草案第六條修改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建立和完善勞動人事爭議的預防和調解體系,推進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建設,健全預防和調解工作制度,發揮各類基層調解組織在預防和調解勞動人事爭議中的作用”。(草案修改稿第三條、第六條)
二、關于仲裁工作體制。草案第十二條至第十四條分別對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院、仲裁派出庭等作了原則規定。內務司法委員會和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省人大代表提出,草案對其相互之間的關系以及各自職責規定不夠清晰。為此,建議根據上位法的相關規定和我省的工作實際,增加有關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及其辦事機構仲裁院各自職責的具體規定,并明確仲裁庭為具體案件審理的主體,將仲裁派出庭的表述修改為“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根據工作需要,可以派出仲裁庭到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較多的鄉鎮(街道)、開發區或者工會、商會開庭,方便當事人就近解決勞動人事爭議”。(草案修改稿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十五條)
三、關于法律援助。草案第十七條對勞動人事爭議法律援助作了規定。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一些單位、地方提出,勞動者作為弱勢群體,為其提供及時有效的法律服務,有利于更好地維護其合法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草案應當進一步強化勞動人事爭議法律援助的規定。為此,建議加強法律援助機構工作站建設,明確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指派律師或者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到工作站定期為勞動者依法提供法律援助”,并增加規定:“集體爭議案件和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的爭議案件,法律援助機構應當依法提供法律援助?!保ú莅感薷母宓谌藯l、第四十一條)
四、關于公告送達期間。草案第三十七條、第三十九條對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普通案件、重大集體爭議案件的公告送達期間分別作了“三十日”和“十日”的特別規定。有的地方和一些專家提出,實踐中企業主因欠薪逃避事件時有發生,特別是臨近春節往往會多發高發,但按照相關規定,對該類案件必須經過公告送達后才能繼續審理,草案對公告送達期間作出特別規定,有利于快速高效處理矛盾糾紛,是必要的;同時提出該規定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不宜對勞動者一并適用。為此,建議將公告送達特別規定的適用對象修改為僅限于“用人單位”。(草案修改稿第三十五條、第四十一條)
五、關于社會保險費補繳。關于社會保險費補繳的案件是否納入仲裁、民事訴訟受理范圍問題,最高法院在有關解釋和答復中將此類案件排除在法院民事案件受理范圍之外,各地在實踐上存在較大分歧,做法也不一致,群眾意見較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和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以及許多地方提出,用人單位不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既損害了國家社會保險費征繳秩序,也侵犯了勞動者獲得社會保障的合法權益,勞動者有權選擇行政途徑或者仲裁、訴訟方式獲得救濟。法制委員會研究認為,目前法律、行政法規并沒有明確將社會保險費補繳爭議排除在仲裁和民事訴訟案件受理范圍之外,考慮到終局裁決制度可以快速有效處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更好地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減少法院案件受理數量,特別是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條也明確規定,“因執行國家的勞動標準在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發生的爭議”屬于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終局裁決的事項。為此,建議根據上位法的規定,將草案第三十五條的相關內容修改為:“仲裁庭對社會保險費補繳、工傷保險待遇賠付等爭議作出的裁決為終局裁決。”(草案修改稿第三十七條第一款)
六、關于仲裁監督程序。草案第四十條至第四十三條規定了仲裁的監督程序。一些單位和地方指出,草案規定的仲裁監督制度,體現了有錯必糾的原則,但仲裁監督程序的設計應當根據問題導向,簡便有效,充分發揮司法對仲裁的監督作用,重點解決實踐中反映較為突出的虛假仲裁問題。為此,建議將相關規定修改為:“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對當事人或者其他仲裁參加人在仲裁活動中存在串通、偽造證據或者虛構勞動人事關系等行為,致使仲裁庭作出錯誤裁決、調解的,應當撤銷仲裁裁決書、仲裁調解書?!辈h除其他有關規定。(草案修改稿第四十二條)
此外,對法律責任的相關規定作了修改,還對草案作了一些文字修改和條款順序的調整。
法制委員會認為,《浙江省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條例(草案)》經過多次修改,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切合浙江實際,內容已比較成熟,建議常委會本次會議審議通過。
以上報告和《浙江省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條例(草案修改稿)》,請予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