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受省政府委托,現對《浙江省無線電管理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作如下說明:
一、制定條例的必要性
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無線電技術應用的領域迅速拓展,無線電管理工作的環境、目標、對象發生了很大變化,新的矛盾和問題不斷出現,1993年國務院、中央軍委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以下簡稱國家條例)已難以適應當前無線電管理實際工作的需要,迫切需要制訂無線電管理地方性法規。
(一)加強無線電頻率資源管理的需要。隨著公眾移動通信向3G、4G逐步推進,寬帶無線接入等無線電技術的廣泛應用,我省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對無線電頻率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截至2014年底,全省在冊無線電臺站總數已達24.7萬個,僅次于廣東、江蘇、山東,位居全國第四;手機用戶總數達7381萬戶,無線路由器、無線搖控、藍牙設備、電子標簽等微功率無線電設備數以億計。有限的無線電頻率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對資源需求不斷增加的矛盾逐步顯現,擅自設臺、用頻現象時有發生,迫切需要通過立法,進一步規范頻率資源管理,使有限的資源更好地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二)保障重要無線電業務,保護無線電管理技術設施建設的需要。近年來,重要無線電業務被干擾的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擅自設臺、擅自改變臺站發射參數,干擾航空導航、鐵路調度等業務,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時有發生。已建無線電管理技術設施受到周圍環境影響和人為破壞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新建技術設施,特別是固定監測臺(站)的站址落地協調難度大,直接影響我省無線電監測網的建設。因此,需要通過立法為重要無線電業務提供保障,為無線電管理技術設施建設提供保護。
(三)保障重大活動順利進行的需要。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大,在我省舉辦的重大政治、經濟和文化活動不斷增加。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杭州國際馬拉松比賽、G20國際峰會等重大活動一旦出現無線電干擾所引發的不確定情況,將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國家條例和相關規章未對重大活動無線電保障做出規定,無線電管理機構開展保障工作缺乏法律依據。
(四)查處新型非法設臺行為的需要。近年來,不法分子利用無線電技術實施非法活動呈現出新型化、多樣化趨勢。較典型的是通過設置使用“偽基站”、“黑廣播”發送非法廣告和詐騙信息,嚴重破壞了正常的社會秩序。由于“偽基站”和“黑廣播”具有“一發多收,即發即收”的特點,受眾面廣,覆蓋面大,一旦被敵對勢力所利用,將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造成嚴重威脅。另外,社會上擅用、濫用移動通信干擾器逐年增多,對公眾移動通信網絡造成干擾,直接影響運營商和手機用戶的合法權益。上述新情況、新問題的出現,迫切需要通過法律來明確界限、規范行為。
(五)理順無線電管理體制的需要。由于歷史原因,在國家層面上,無線電管理涉及的行業、系統、部門眾多,一些部門依據國家規定,實際承擔著本系統的無線電管理工作,但在省級層面上,有的無線電管理職能尚不明確,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無線電管理工作的開展。如目前我省的漁業船舶電臺實際由海洋與漁業部門負責管理,但并無明確的法律法規授權。另外,我省無線電管理機構在各設區市設立的派出機構,人員少、力量不足,與日益繁重的管理任務之間矛盾突出,有關工作需要各市、縣政府相關部門配合支持。
目前,全國已有湖南、廣東、江蘇、福建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頒布了無線電管理地方性法規,為我省立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二、條例草案的起草過程
2013年,省人大常委會將條例列入立法計劃二類調研項目后,我委成立了條例立法工作組,開展調研起草工作。2014年,組織開展了條例立法前評估工作并形成研究報告。2015年,省人大常委會將條例列入年度立法計劃一類項目,我委進一步深入開展調研工作,加快起草進程,將條例草案征求了34個省級相關部門和企業的意見、建議,根據反饋意見,再次修改完善,形成了條例草案送審稿,并于2015年3月上報省政府。省政府法制辦按照地方性法規立法程序,對條例草案送審稿進行了認真審核,并采取多種方式征求立法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會同我委對條例草案進行反復研究、修改和完善,并經省政府第54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
三、條例草案的主要內容說明
條例草案分為總則、無線電頻率管理、無線電發射設備和臺(站)管理、無線電安全管理、無線電管理技術設施建設和保護、無線電監測和監督檢查、法律責任和附則八章,共四十六條。
(一)關于適用范圍。根據國家條例的規定和我省無線電管理實際,條例的適用范圍界定為本省行政區域內無線電頻率管理、無線電發射設備和臺(站)管理,無線電安全管理,無線電管理技術設施建設和保護,無線電監測和監督檢查等活動,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和軍事機關(含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以及人防系統的無線電管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二)關于政府和有關部門、機構管理職責。鑒于無線電管理涉及行業和部門較多,且縣級沒有設置無線電管理機構的現狀,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無線電管理工作協調機制,督促有關部門和單位依法履行無線電管理職責,并確定部門負責縣級無線電管理的相關工作。條例依據國家條例、《廣播電視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明確新聞出版廣電、水上交通、海事、民航、鐵路等有關部門和機構負責本行業無線電管理的有關工作,進一步理順無線電管理體制。根據國家立法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訴訟法等對依法行政的規范和要求,通過立法授權海洋與漁業部門承擔漁業船舶的無線電管理工作。
(三)關于無線電頻率管理。針對國家條例頒布早于行政許可法,對無線電頻譜資源配置相關行政許可沒有明確的問題,依據國家立法規定,條例第二章對頻率指配條件、使用申請、期限、注銷、調整、收回、征用等內容作出了具體規定,完善了現行“無線電頻率指配”行政許可的法定依據。針對頻率使用單位和個人不按時繳納無線電頻率占用費的問題,條例第十二條對繳納無線電頻率占用費作了規定。需要說明的是,無線電頻率占用費的征收不是新增收費項目。國家條例第四條明確規定國家對無線電頻譜實行有償使用原則。為此,1998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原國家計委、財政部和原國家無線電管理委員會聯合印發《無線電管理收費規定》(計價費〔1998〕218號),規定無線電管理收費包括頻率占用費。
(四)關于無線電臺站管理。條例第三章對無線電臺(站)執照申請、審批程序、呼號、工作和管理要求、停止使用等事項做出了規定。條例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了國際會議、賽事等大型活動的主辦單位或者承辦(協辦)單位可以統一向無線電管理機構辦理無線電臺執照的簡易程序,明確了重大活動期間的無線電管理職責、程序以及相關部門單位的配合義務,完善了開展重大活動保障的法律依據。針對近年來查獲的“偽基站”、“黑廣播”多為無人值守設備的問題,第十八條第二款規定不得為非法設臺提供場所。第十九條第三款特別規定無線電臺執照被吊銷的單位和個人在二年內不得申請無線電臺執照,增加違法行為人的違法成本。
(五)關于無線電安全管理。條例第四章對重點無線電臺(站)保護,以及無線電安全相關臺(站)、設備的使用和管理進行了規范。針對近年來無線電干擾不斷增多的情況,條例第二十條規定了有關單位和個人有協助排查的義務,以提高干擾查處的效率。針對當前無線電業務安全形勢較為嚴峻,第二十一條提出了“重點無線電臺(站)”概念,首次明確電磁環境保護專項規劃編制主體和審批程序,建立自檢制度。針對近年來擅自使用移動通信干擾器等危及公眾移動通信網絡正常運行的問題,第二十三條對無線電干擾設備的使用設置了禁止性條款,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使用無線電干擾設備,并對因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保守國家秘密,確需臨時使用無線電干擾設備的情況作出了規定。
(六)關于無線電管理技術設施保護。隨著城鄉建設快速推進,無線電管理技術設施的建設與保護面臨了一系列新問題,而國家立法缺少相應的保障性條款。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了無線電管理技術設施的建設原則,明確了建設和運行維護的資金來源。經征求城鄉規劃部門意見,第二十七條強調無線電管理技術設施的建設規劃納入城鄉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以保障建設布局和選址落地。針對設施建設施工難的問題,第二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等應當支持無線電管理技術設施建設,有關市政設施和公共設施應當向無線電管理技術設施建設開放。
(七)關于無線電監測和監督檢查。條例第六章對無線電監測工作進行了定位,對無線電管理的監督檢查措施進行了規范。第三十條明確了監測工作對無線電管理行政執法的技術支撐地位。第三十一條規定了無線電管理機構可采取檢測、查封、實施制止或者阻斷非法無線電發射等監督檢查措施。第三十二條規定了無線電管理相關投訴、舉報制度,鼓勵全社會共同維護空中電波秩序。
(八)關于法律責任的設置。條例依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等上位法,針對國家立法尚未涵蓋或有待細化的無線電違法行為,以及各章節中規定的禁止性條款,設置了相應的法律責任,法律責任的設定與國家立法相銜接。我省條例中,對國家條例已規定的違法行為的處罰,最高罰金不超過五千元。對新出現的違法行為的處罰,最高罰金為十萬元以下。
以上說明和《浙江省無線電管理條例(草案)》,請予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