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壓反腐、持續反腐的氛圍中,以法治為議題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于10月23日閉幕。人們期盼著這次會議的成果,能夠促進從治標到治本的轉換,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發生腐敗的土壤是什么,貪官究竟是如何練成的?從山西這個反腐風暴眼今年以來撂倒的8名副省部級以上高官的故事,我們完全可以看到若干共性,看到在缺乏外部約束的環境下,無遠弗屆的權力,如何被稀缺的黑金資源將其內在的邪惡完全誘發出來,看到權力尋租的利益鏈條,如何自發蔓延并相互親和,交織成錯綜復雜的網絡。
自2014年2月以來,財新網記者多次赴山西采訪,特將對8名落馬高官的調查分別整理成文,匯集成系列報道。本刊在上一期已經轉載關于令政策、聶春玉、陳川平、申維辰的相關報道,這一期繼續轉載對任潤厚、白云、杜善學、金道銘的揭秘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