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高層商業及住宅樓在城市發展中已普及。但由于房地產業的迅猛發展和建筑施工企業數量快速增加,部分建筑施工企業對建筑物地下防水技術的掌握程度不夠以及施工中質量控制不到位,某些地下結構防水工程質量較差,導致地下室漏水事件時有發生。為此,本文主要對建筑工程地下室滲漏原因及防滲施工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地下室;防水施工;施工工藝;注意事項
影響和困擾著很多業主對于地下室的正常使用,同時也增大物業維護成本。如果地下混凝土結構長期滲水,一方面會使混凝土中的鈣大量流失;另一方面會使混凝土中的鋼筋銹蝕,從而破壞了地下混凝土結構的整體性,進而影響了主體結構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因此做好高層建筑物地下結構的防水,不僅會給住戶帶來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而且對主體結構的使用壽命也是百年大計的事。要想解決地下室滲漏問題,首先要對地下室產生滲漏現象進行深入的分析,找出產生的原因,并對癥下藥,才能防止地下室滲漏。
1.地下室工程滲漏水原因分析
地下室滲漏與否,重點在于施工質量。從施工方案的編制,材料的選擇到施工段的劃分、施工程序等各個環節,如控制不好都可能造成滲漏。施工單位不重視特殊工程應采取特殊措施,沒有針對地下室防水功能要求編制專項施工措施方案,仍按一般結構工程組織施工;關鍵工序質量控制不嚴,致使地下室結構防水性能達不到應有的效能。
(1)施工前沒有進行混凝土設計配合比抗滲性能試驗(只作強度試驗) ,抗滲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影響實際抗滲性能。
(2)混凝土澆注前未進行供料速度(產量)與施工澆注需求速度關系的計算,造成因供不應求而不能連續澆注,致使前后澆注混凝土之間(尤其加早強劑)形成冷縫,從而產生滲漏通道。 施工縫留設不合理,出現凹槎;鑿毛不規范,槽內清理不干凈;二次澆灌時又不事先鋪漿等。均造成抗滲性能下降而引起滲漏。
(3)鋼筋密集處或預埋件集中處,未作坍落度調整并采用細石砼,仍用一種粗骨料和坍落度,導致下料困難,振搗不及或振搗不實,引起這些部位出現蜂窩、孔洞,形成抗滲的薄弱部位。地下室墻壁支模用的對拉螺栓和預埋穿墻套管,未在中間焊接止水環片,形成滲水通道。泵送混凝土澆筑段的上層砂漿較厚,沒有另加碎石振搗,致使施工縫處混凝土比重較輕,直接影響結構抗滲性能。
2.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滲漏施工技術的施工工藝
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建筑工程行業的發展速度也越來越快,防水技術作為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中的重要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提高施工技術水平,才能對其質量進行有效控制,才能確保工程建筑的質量。
2.1墻體澆筑施工
2.1.1底板混凝土澆筑
因底板混凝土量大、厚度尺寸大,澆灌時很容易出現施工縫,應同時建筑底板一端兩側,必須在水泥初凝時間內嚴格控制澆筑間隔時間,必須對面層混凝土收縮量進行有效減少,必須選用二次振搗施工。在振搗密實混凝土后,必須對底板表面進行找平、抹實及壓光等作業,初凝后應將塑料薄膜鋪設在其上面,保溫養護時間應控制在2周以上,防水混凝土拆模時間不能過短,混凝土表面溫度和附近外界溫度在拆模是應在15攝氏度以下,避免裂縫在混凝土干縮與溫差等情況下出現。
2.1.2外墻混凝土澆筑
先分層對地下室墻體進行澆筑施工,每層間隔時間必須控制在水泥初凝時間以下,遵循設計要求全部鋼筋都應進行高標號砂漿墊塊的設置,起到保護鋼筋的作用。如裂縫出現在外墻混凝土干縮與溫差情況下,應將草袋蓋在混凝土初凝后的墻頂上,外墻模板在養護14天以后拆除。
2.2卷材鋪貼方法
(1)卷材及基層涂膠基本干燥后(手觸不粘一般15~20min即可鋪貼,此為滿鋪粘法搭接寬度100㎜,接茬錯開250㎜。
(2)鋪貼前,必須彈線(拉線)控制,地下室底板各樁間要提前計算好卷材尺寸,保證鋪貼嚴實。并每隔1米對準標準線將卷材粘接一下,每鋪完一張卷材立即用干凈而松軟的長把涂刷用力滾壓一遍,以排除粘接層之間的空氣。排除空氣后,用壓輥沿粘接面用力滾壓。卷材搭接接縫及收頭必須以專用的接縫膠粘劑及密封膏進行處理。
(3)卷材防水層經檢查質量合格后,即可做保護層,保護層采用C20細石砼,厚度50㎜,澆筑細石砼時不得損壞防水卷材層。
2.3節點防水施工處理方案
2.3.1外墻后澆帶防水處理
因地下室每施工完成1 層并做好防水后,需對外墻進行回填,而地下室側墻后澆帶則需在主體結構封頂60d 后補澆C40/P10 膨脹混凝土,所以地下室結構施工時,在外墻后澆帶向外600mm 處澆筑400mm 厚混凝土擋土墻,使400mm 厚擋土墻正對護壁樁,擋土墻配筋12@200,水平筋一端錨入地下室外墻,另一端植筋植入護壁樁中。回填土前先將擋土墻外側防水施工完成,待外墻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后再施工擋土墻內側防水。
2.3.2預埋套管穿墻面防水處理
穿過防水層的側墻管道預埋套管,套管中間焊接止水鋼板,管道安裝完成后,用瀝青麻絲塞實,兩端用防水密封膏密封,迎水面設附加911涂膜防水層1 道,局部加強層涂刷并帶胎體增強(轉角處)。
2.3.3地下室底板與立柱樁節點防水處理
在大面積底板施工防水卷材前,先在立柱樁周邊500mm 范圍內刷1.5mm 厚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涂料,然后大面積鋪貼防水卷材,卷材遇立柱樁時上翻200mm 空鋪,待立柱樁鑿除至板底墊層后,用砂漿找平表面,將原上翻在立柱樁上的300mm 卷材鋪平,上面加鋪卷材防水,卷材搭接處用密封膏多遍涂刷密實。
3.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滲漏施工注意事項
(1)己鋪貼好的卷材防水層 ,應采取措施進行保護,嚴禁在防水層上進行施工作業和運輸,并應及時做防水層的保護層。 穿過屋面、墻面防水層處的管件,防水層施工完工后不得再變更和損壞。
(2)屋面變形縫、水落口等處,施工中應進行臨時塞堵和擋蓋,以防落雜物,屋面及時清理,施工完成后將臨時堵塞、擋蓋物及時清除,保證管內暢通。屋面施工時不得污染墻面、檐口側面及其他己施工完的成品。材料貯存時,不同類型、規格的產品應分別堆放,不應混雜,避免日曬雨淋,注意通風,儲存的溫度不得高于45℃,卷材平放貯存時,碼放高度不超過5 層,立放貯存時單層堆放。
(3)防水層施工之前,須將各種管道及預埋件安裝固定好,以避免在防水層施工好后再打洞鑿孔,破壞防水層,留下滲漏隱患。相鄰兩排卷材的短邊接頭應相互錯開1/3 幅寬以上,以免多層接頭重疊而使得卷材粘貼不平整。滾鋪卷材時后澆混凝土或水泥砂漿不能污染卷材邊緣的自粘膠面,若有不慎污染要及時清理干凈;防水涂料施工時一次性配料不宜過多,防止涂料未用完前固化而造成材料浪費。
(4)卷材鋪貼程序為:先節點,后大面;先低處,后高處;先遠處,后近處。即所有節點加強層鋪貼好后,方可鋪貼大面卷材;大面卷材粘鋪須從低處向高處進行;先做較遠的,后做較近的,使操作人員不過多踩踏已完工的卷材。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根據實際情況選取合適的防水材料,并按照選取的防水材料制定相對應的施工工藝,能有效地提高建筑地下室的防水性。我們要正確處理地下室各細節部位的防水要點,嚴格施工,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這樣達到預期的效果,提高工程的整體質量,推動企業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昱菡.高層住宅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結構設計與施工技術[J].城市建筑,2013(18).
[2]張鵬飛.高層建筑地下室結構綜合防水施工技術分析探討[J].四川建材,2009(03).
[3]譚振軍.高層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質量的防治措施[J].技術與市場,2013(08).
[4]張同波,王勝,崔崗.地下室抗裂防滲技術的試驗研究及工程應用[J].施工技術,2006(03).
[5]趙云.高層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技術的應用[J].民營科技,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