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1)產權保護意識不強中小企業缺乏足夠的知識產權意識,很多創新成果不能在第一時間產權化,企業缺乏知識產權管理思想和意識,尤其是知識產權戰略管理意識,給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帶來了不少困難。
1)中小企業對技術創新成果的產權化意識不強。由此導致了企業自主知識產權數量不多,自主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并造成了企業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的流失。2)企業缺乏知識產權管理思想和意識,特別是知識產權戰略管理意識。它將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的實施當成一項額外的“成本支出”,如申請費、維護費、調查費、專家費、保護費用等,沒有建立獨立的知識資本制度,沒有為知識產權管理提供專門的經費,致使其知識產權管理流于形式。
(2)產權管理體系不健全。大部分的中小企業,沒有建立起良好有效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存在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缺失、管理制度匱乏、知識產權管理人才缺乏、研發資金投入不足、重開發引進而輕吸收引進等方面的問題。
1)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缺失,管理制度匱乏。2)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人才缺乏。這是萊蕪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薄弱的主要因素之一。3)研發資金投入不足。4)缺乏有效的知識產權激勵機制。5)重開發引進,輕消化吸收。在技術方面,大多數中小企業只注重技術開發引進而輕視消化吸收,缺乏技術開發引進的后期跟進工作,技術消化吸收經費明顯匱乏。
2.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存在的原因分析
2.1企業行為方面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企業行為方面存在的問題,即企業在知識產權管理方面的行為方式及結果。例如,企業知識產權意識淡薄,缺少主動性,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缺少戰略等。在發達國家,知識產權的管理受到極大重視,視為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為什么我國的企業卻不大重視呢?原因之一是過去體制的慣性影響。我國過去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成果管理體制,轉向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制的時間較短,人們還受過去成果管理體制的慣性影響,從而對知識產權管理缺乏了解和認識,取得的研究成果往往不是申請知識產權保護,而是以發表論文等方式處理。原因之二是企業缺乏知識產權管理的積極性。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行為從無到有、從被動到主動的變遷,其動機是受行為變遷所帶來的利益驅動。只有行為人分析到行為的結果能帶來巨大的利益時,他才會采取行動,從而發生行為變遷。我們可把企業的行為變遷分為兩種:誘致性變遷和強制性變遷。誘致性變遷是行為主體受巨大利益的誘導而產生的自發性行為變遷;強制性變遷是政府制定法律規章,強制企業發生行為改變。一方面,誘導行為變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因為這要受行為主體現有知識與經驗、認識能力和學習能力等影響:另一方面由于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不完善,削弱了企業實施知識產權管理取得的收益,導致企業缺少進行知識產權管理的積極性,從而又延長了企業行為的變遷過程。
2.2制度方面導致問題的原因分析
制度不是天然就有的,制度的形成與完善是一個不斷變遷的過程。制度變遷的路徑要分為誘致性制度變遷和強制性制度變遷。前者是指一群(個)人在響應由制度不均衡引致的獲利機會時所進行的自發性變遷;后者是指由政府法令引起的變遷;自發性制度變遷通常也需要政府行動來加以促進。誘致性制度變遷是在獲利機會的誘導下利益各方長期博弈的結果,其變遷是緩慢的,而強制性制度變遷則可由政府直接頒布法令實現。而且,如果誘致性創新是新制度安排的唯一來源的話,那么一個社會中制度安排的供給將少于社會最優。因為自發性制度變遷通常也需要政府行動來加以促進。企業內部的知識產權管理規章制度的形成主要是誘致性制度變遷,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這也是我國企業內部知識產權管理規章制度目前仍不健全的原因之一。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外部環境則主要是強制性變遷,依靠政府頒布的法令。然而,我國政府過去階段的任務重心是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推動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而政府本身的機構改革有些滯后,這造成一方面立法不完善,另一方面政府機構效率低下,執法不力降低了強制性制度變遷的作用。
3.加強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對策
3.1企業應當把知識產權管理提升到戰略的高度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是指企業為了能夠在競爭中謀求最大的經濟利益,對有關企業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的獲得、保護、實施和管理等所做的總體安排和統一謀劃。豐知識產權對現代企業極其重要,它是企業充分維護自身益,并保持自己的優勢的必要手段,也是關系到企業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企業的知識產權戰略不是單一的目標,而是企業總體戰略目標的有機組成部分,應當與企業的其他戰略目標有機結合,要形成能夠有效保護企業的所有知識和創新成果的綜合性目標體系。
3.2加強合作,形成互補與互動
充分利用高校專業研究人員資源。充分利用高校專業研究人員資源,廣泛開展對政府、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部門人員進行培訓,以改善目前我國知識產權管理人員不足和素質不高狀況。政府、大學科研機構及企業要聯合加強人才培養。可以由政府引導,加強企業和大學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高校、科研院所專利技術的產業化、商品化,盡快使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
3.3強化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制度建設
只有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才能使得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工作真正走上制度化、規范化之路。通常認為,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內容:第一,完整的各類知識產權項目如專利、著作權、商標權的管理制度等;第二,適當的知識產權激勵制度。企業可以通過知識產權入股、員工持股等多種分配、獎勵形式,針對員工的知識產權創造,建立合理的激勵創新和的分配制,鼓勵創新。第三,與知識產權有關的合同管理制度,如技術保密合同等。完善的制度才能為我國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實踐提供全面的規范性的指導。
3.4加大對知識產權管理的財力和物力支持
企業的任何管理部門要實現高效運轉都需要財力人力的投入。知識產權管理涵蓋了企業從研發到生產經營的全部階段,其本身就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企業需要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優秀企業在知識產權管理方面的成功經驗,需多學習知識產權方面的新知識,需要與知識產權專業團體和中介機構密切合作,這些都需要企業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加大資金和人員的投入,只有這樣,企業的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才能高效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