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工農業的不斷發展,人們物質文化水平大幅提高,社會加速進步,對能源的需求日益加大。作為二次能源的主力軍--電力,對于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顯得格外重要,因而發電廠的技術革新就尤為被重視,其中,實現電氣綜合自動化是主要的探索方向。本研究通過對當前電氣自動化技術的水平、分類、特點、典型應用和發展前景進行分析討論,旨在為電廠的運行提供更便捷、更合理、更優良的意見與指導。
【關鍵詞】發電廠;自動化;電氣技術
發電廠的電氣自動化系統范圍很廣泛,換言之,自動化系統在發電廠的整體運行中都起到了關鍵作用。從發電到輸配電,從細微的加工環節到整個產品鏈的監控,而技術的不斷革新,應用的不斷拓展,減少了各項資源的不必要浪費,尤其是在人力資源方面變得更合理,更高效,最關鍵在于更安全,使得電力產業有了長足發展,創造出能源節約,和諧共贏的產業局面。
1.電廠中自動化技術概述
1.1技術水平
電氣自動化發展歷程迅速而多樣,當前,軟件和硬件雙向開發并完善,例如現有較為成熟的SIS技術,以及在火力發電的DCS技術,都努力向著信息化,數據化靠攏。并且逐步的在推廣工程中的遠動技術,集中微型化處理技術,核心硬件的更新技術以及安全保護技術。而在現代化進程中起到推動作用的電子信息類技術,相較于目前相對先進的發電廠電氣系統而言,還是有很多環節處于薄弱,導致數據采集,操作監管等方面的工作事倍功半,應該重視優秀人才培養,知識理念超前,努力能夠縮小差距,爭取突破性進展。
1.2大體分類
眾所周知,電力系統是由發電,變電,輸電,配電組成的。運用到的電氣自動化技術種類繁多。在發電廠應用中,主要構成有三點:基本操作、實時監控、繼電保護。這幾項技術更加細化的運用在各個發電環節,讓整個鏈條更流暢、實用。基本操作中包含的系統構成有電機,變壓器,電纜電線的操控,實現基本的流程。在此基礎下,實時監控對于整個系統的監測與調節,例如運用廣泛的微機監控技術通過現場總線收集的數據結合智能傳感器遠程控制,能很好實現智能監控系統。在保護技術方面,除了繼電保護裝置的采用,當然還有對事故應急反應進行合理的自動化系統規劃,以便更好的處理突發事故。
1.3自動化技術
電氣自動化具有集中化程度高,操作簡易,成本低廉,更加安全規范等特點。隨著技術不斷革新,未來的自動化將會更加智能,更加符合工業生產的要求,使規范性的不斷提高。
2.發電廠中電氣自動化的應用
2.1日常行政管理
企業的日常行政包括各類方便的小型系統,主要是以電氣系統中的電子信息系統為主要技術支持,輔以中小型信息處理硬件來進行工作。這些系統為日常運行減少了很多繁冗的環節。其在各個部門都可應用,包括辦公自動化管理系統、系統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燃料管理系統、設備管理系統、查詢決策系統、教陪管理子系統、環保管理子系統、勞動人事管理子系統、安檢管理子系統等。
2.2生產設備、流程監測
電廠的生產設施具有大型化、高危化、可控程度高等特點,為使整個生產過程,從發電到輸配,都需要規范管理的設備以及對全程的24小時監控檢測。自動化的技術包括有國內較為成熟的NSC系列、CSC系列、BSJ系列,國外的SCS系列等。發電廠電力綜合自動化系統的應用最終目標是借助綜合自動化系統,將流程中的重要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對系統本身進行智能調控。不可避免的,在電廠的生產運行中會有不可避免的故障的出現,而監測系統的存在,能大大的減少這類故障的產生,并且當故障發生時,越高級,越智能的自動化系統,作出應急反應的速度越快,發電廠的運行環節比較緊密,也避免了故障的擴散,不會造成更大損失。當大型停電事故發生時,以安全控制為主的系統要比經濟型系統更加有保障。在國內的大型電力項目中,例如三峽水電廠的修建和跨區域輸送—西電東送,都會實時監測各個分站,線路的情況,自動化系統的運用會大大減少工作量和人為失誤。不難看出,設備與流程的監控依賴于自動化系統,同時又為 它提供了實踐平臺,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其產品的廣泛推廣相輔相成。自動化技術在電廠領域,其是占主要部分的設施檢測都具有很廣闊的進步空間,加速發展自動化技術自身,不斷地在實踐新型領域,對于技術與產業來說,是雙贏的局面。
3.發電廠自動化的發展前景
3.1實現全面化
目前,自動化系統在發電廠的應用是以數據監測和安全保護兩方面為主,由于某些歷史原因,電氣自動化技術在國內起步晚,涉足的領域不夠廣泛,使得很多生產要求并不能滿足,例如繼電保護裝置、斷路器、五防系統等設備在型號、盤位布置、預留接口方面都需要。另一方面,除了目前需要改善的應用,拓展新的領域來采用自動化系統,比如在能源分配方面,運用精確的數據計算可將能源更加合理化配比,節約生產成本;可以在設備定期保養修復方面建立自動化系統,減少人工維修過程繁瑣、耗時過長。諸如此類,很多的課題都在研究中,待自動化技術的成熟,更多更廣的應用在發電廠中將有應用空間。不僅是技術的革新,更是生產結構優化的標志。全面化的進程需要更加細化的將自動化技術覆蓋每個環節,也需要創新的觀念,突破傳統模式下的自動化技術,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核心技術薄弱的現狀。
3.2實現節約化
電力在生產生活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的便捷性和環保性使得現代農業、工業和第三產業都對其有著很強的依賴性。但是電力供應有著很大缺口,這樣的供需關系決定了必須在電力產業進行可持續發展。現如今,可持續不僅僅是對能源的節約使用和減少生產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負擔和污染,更多的是利用信息化對生產模式進行調整。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化技術成熟,將節能技術運用在自動化系統中,例如使電機根據不同時段需求自動調節運轉頻率,以達到節能的目的;利用完善的反饋系統將電能合理分配;將電線電纜、變電器等基本工作設備的材料優化,減少在不必要中間環節的能源浪費等。節約型工業作為新型的工業類型,主要將節約放在首要位置,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未來工業的主流,而電氣自動化技術,將成為帶動這一變革的主力軍,把節約型工業推向一個新高潮。
3.3實現智能化
從電氣時代到信息化時代,人工與機械的關系發生了微妙的轉換,從生產過程中純粹采用人工,到人工操縱機械來減少勞動量。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工所占的比重會越來越小,未來的發展趨勢必然是要實現機械的智能化。換言之,自動化的前景將是智能化。就發電廠所需技術水平而言,高度智能的自動化可以帶來的是電力設備的智能運作,結合智能監管下的實時反饋,系統自動運作、調整、修復,讓人工從繁瑣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也從強電、高壓輸電等高危操作中解放出來,電力產業將更加安全高效,穩定運行。
4.結語
電氣自動化技術的運用,給電廠運行帶來了便捷,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實踐的全面展開,更多的自動化將運用到發電行業中來,也將會有更多的突破。不可避免的會有問題的產生,需要研究人員去尋求解決,帶給行業新的科技體驗。總的來說,自動化系統帶來的不僅僅是生產力提高,還有技術水平,社會觀念,人們思想水平的提升。用科學技術將勞動力解放,用科學技術獲得可持續型發展。對于電力產業而言,發電廠的自動化進程將在技術支持下加速發展,這是信息化時代的必然之路。
【參考文獻】
[1]姬穎,高琳琳.淺談電廠電氣自動化的技術分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1(23):22-23.
[2]高紅萍.發電廠電氣中和自動化淺析,科技技術應用[N].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