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綜合布線系統的設計一定要詳細且合理,對每一個步驟和每一個部分都要仔細地分析和研究,才能保證綜合布線系統能夠正常使用,提高施工的質量。本文闡述了綜合布線系統的概念、設計深度和設計思路,簡要說明了綜合布線系統設計中的主要注意事項,滿足對建筑物集成化智能控制的要求。
【關鍵詞】綜合布線;光纖;網絡;布線
0.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建筑綜合布線系統的集成化要求不斷提高。但是由于綜合布線系統涉及到許多的子系統,如果不認真設計,將會導致施工質量得不到提高。因此如何結合綜合布線系統的設計進行布線成為了設計人員需要解決的問題。下面就此進行討論分析。
1.綜合布線系統設計深度
不同廠家網絡設備特點會略有不同,系統的深化需要專業廠家進行二次設計,所以電氣專業施工圖設計主要依據《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08年版)4.5.11條,其中對于其他系統設計圖深度要求如下:
(1)各系統的系統框圖。
(2)說明各設備定位安裝、線路型號規格、及敷設要求。
(3)配合承包方了解建筑設備情況及要求,對承包方提供的深化設計圖紙審查其內容。
2.綜合布線系統常用設備
(1)配線架。
(2)路由器。
(3)集線器和交換機。
3.綜合布線系統的網絡構架
總體采用三層架構設計,即核心層、匯聚層和接入層的星型拓撲結構。網絡中直接面向用戶信息點的連接網絡稱為接入層,與之對應的交換機稱之為接入層交換機;接入層的目的是允許用戶信息點連接到網絡,因此接入層交換機具有成本較低和端口數量多的特性。位于接入層和核心層之間的網絡部分稱為匯聚層,與之對應的交換機稱之為匯聚層交換機,一般中小型工程入戶交換機即為匯聚層交換機,與建筑群子系統的核心層交換機進行星型拓撲連接;匯聚層是多臺接入層交換機的匯聚點,能夠處理來自接入交換機的所有通信量,并提供到核心層的上行鏈接,因此匯聚層交換機與接入層交換機比較,需要更高的性能要求更少的端口。建筑群或一個大型網絡的主干部分稱為核心層,與之對應的交換機稱之為核心層交換機,核心層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高速通信,提供可靠的骨干傳輸結構,因此核心層交換機應擁有最高的可靠性和通訊量。
常見的綜合布線系統:
(1)主干銅纜加光纖類型系統。
(2)設備網系統。
(3)無源光網絡系統。
(4)無源光網絡系統在住宅小區中的應用
4.綜合布線系統設備間的要求
4.1綜合布線系統中的樓層接線間
按0.6m×0.6m1個機柜的外形尺寸計算,考慮到背后開門檢修的0.6m空間,柜前0.8m規范要求,設備間按尺寸為:0.6m+0.6m+0.6m+0.6m=2.4m的寬向尺寸,0.6m+0.6m+0.8m=2.0m的進深尺寸。所以設備間凈面積建議大于2×2.4=4.8m2,同規范要求的不小于5m2接近。所以其建議尺寸是2×2.5=5m2,設備間的凈高度建議不低于為2.4m,門的大小建議高為2.1m,寬0.7~1m,向外開,如為雙扇門建議為寬2.5m。在設備間盡量將機柜放在靠近豎井的位置,在柜子上方宜裝有通風口,用于設備通風;PON系統所需的OLT光交換機房面積一般不宜小于10m2,寬度不小于3m,機房梁下凈高不低于2.4m。
4.2電源配置
在配線間內應至少設置2個為本系統專用的220V電壓,10A電流單相三孔電源插座。如果配線間內放置其他網絡設備,則應根據接線間內放置設備的供電需求,配有另外的10A單相三孔電源插座的專用線路。
4.3綜合布線或電信主機房
應綜合考慮樓宇自動化、監控安防等系統的傳輸要求,結合工程的具體條件,統籌兼顧。綜合布線總機房面積宜不小于50㎡,中心管理機房由通信運營商完成二次設計和布置,一般項目按只有一家運營商來設計。
4.4機柜設置
每個42U機柜一般可以按不超過配出240個數據點進行估算,如一個區域有400點的數據設備,需考慮兩個普通48cm42U機柜。
4.5設備間數量
以半徑90m和不超過500點來考慮設置一個設備間,如果超過上述要求增設一個。
4.6通風要求
一般可以按每小時換氣5次給通風專業提供條件。
5.綜合布線系統數據語音點位估算
估算主要依據建設方要求或設計任務書,如無類似的建設方要求,作為概算條件或系統設備選擇依據可按下述條件估算:
5.1商業類型
(1)商鋪范圍包括零售商鋪、餐廳、咖啡廳、健身、美容、娛樂等,可按一個商鋪設置4個語音、1個數據點,可分隔出售的商鋪按建設方設計標準預留點位,但預留至商業內部的弱電箱體內即可,不需單獨繪制到末端。
(2)商場收銀臺設置4個語音3個數據點。
(3)展示區設置1個語音1個數據點。
(4)促銷區設置2個語音2個數據點。
(5)消防控制室內除滿足設備使用功能外,另外設置1個語音1個數據點。
(6)顧客咨詢臺設置2個語音2個數據點。
(7)后勤辦公區區內工位設置1個語音1個數據點。
(8)復印區設置2個語音2個數據點。
(9)辦公區會議室設置2個語音2個數據點。
(10)停車場收費處設置1個語言和1個數據點。
(11)在餐廳、咖啡廳及商場大堂及休息廳內按覆蓋半徑設置為無線網絡階級接入點,方便顧客進行無線上網。
(12)大面積商業用房按每50m2間2個電話點、1個數據點預留。
5.2點位估算
(1)住宅公寓類根據規定中相關要求設計點位即可。
(2)信息中心等數據設備密集場所:每3~5㎡設置1個數據點。
(3)會議、展覽等建筑:每16~25㎡設置1個數據點。
(4)體育場館、火車站、候機樓等建筑:每100㎡左右設置1個數據點。
(5)醫院類型建筑:診室一般按每人1個數據點,每房間分配1個電話點;候診區設置兩組以上雙口網絡電話信息插座;掛號、收費、取藥窗口一般每個窗口分配1個數據點和1個電話點;手術、重癥監護等區域,每間設置4個以上數據點;病房一般床位分配1個數據點,每房間分配1個電話點。
(6)普通辦公類建筑:每5~10m2為一個工作區,每個工作區按1個信息點1個語音點預留。
6.布線
(1)根據TIA-568標準,由配線架至信息插座布線系統基本線路的最大長度為90m,算上跳線距離的最大長度為100m,從插座到工作區可以有3~5m的距離。
(2)光纖的選擇,以常規銅纜加光纖系統為例,如果水平子系統采用網線,配線架之前的垂直子系統建議采用多模光纖;如果系統只有數據和語音一般可以按照1對使用、1對備用、1對冗余來考慮。1對光纖為一進一出兩芯,所以僅設置數據語音系統時,則最少要采用6芯多模光纖。對于重要的數據網絡需要考慮雙重冗余備份,即兩倍冗余,則需采用8芯多模光纖。如果系統除了數據語音的要求還要考慮視頻監控、數字廣播、信息發布等系統的要求,則一般是在6芯光纜的基礎上翻倍使用,即最少采用兩根6芯多模光纖,同理考慮兩倍冗余,即選擇兩根8芯多模光纖,此種做法比較有前瞻性和且能滿足未來發展的需要。
(3)線纜槽盒的估算:按設計末端的n根之和×50%或30%取整數選取線槽即可。
(4)干線大對數電纜及多模光纖的選擇:語音部分可以按1對線1個號碼來計算,在這個基礎上增加10%~20%的備用余量。數據部分可以按:集線器或路由器每4組設置為1群,每1群采用1根8芯網線或是1對光纖輸入,同時設置備用線1根。每48個數據信息插座需要配置2根光纖。
7.設備布置
(1)信息及語音插座與其旁邊電源插座應保持30cm的距離,如果信息或電源有一方采用了鋼管,則距離可以縮小。
(2)CP集合點的設置,用于大開間辦公一般采用設置CP集合點的做法。
8.結語
綜上所述,上文主要介紹了建筑綜合布線系統中常見的設計思路和設計中主要的注意事項,綜合布線技術發展十分迅速我們要深化設計,結合綜合布線系統的理念,認真考慮每一個細節的布線設計,合理運用布線的技術,這樣才能促進綜合布線系統的發展,提高布線施工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賀恒禹.民用高層建筑綜合布線系統設計的分析[J].建筑知識:學術刊,2013.
[2]范海英.智能建筑綜合布線系統分析與方案設計[J].宜春學院學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