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檔案開放的程度還不是非常的高,同時還存在著延期開放的情況,雖然我國的檔案工作已經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從總體上來說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檔案開放工作還是存在著非常大的問題,鑒定機構在工作中開意識和普及的意識并不是非常強,所以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其予以改進。本文主要從檔案館的角度去分析檔案開發過程中所出現的一些問題和困境。
【關鍵詞】檔案館;檔案開放;保密
當前我國的檔案工作已經有了比較明顯的發展,但是檔案的開放和利用一直都不是很好。在檔案工作中還存在著嚴重的不作為現象,在檔案開放的過程中還出現了監督不利的現象,在開放鑒定和實際的操作中并沒有真正的做到及時向社會公眾開放,這種現象也給檔案的開放工作造成了非常大的障礙,必須要通過一定的手段予以改善。
1.檔案開放的現狀
當前我國信息公開工作實際上是受到了國外相關工作的影響,幾年前我國就開始實行政府檔案信息公開制度,這也標志著我國的檔案信息開放工作有了很大的進展,我國檔案的開放程度有了非常顯著的提升,但是還是有很多檔案開放不及時的現象,申請檔案開放的公民也在不斷的增多,還有很多公開請求被拒絕的案例,所以也充分的體現出了當前我國檔案開放和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困境,造成這一困境主要是因為我國的檔案開放需求在不斷的上升,此外還是要按照國家相關的規定和原則對其予以保護,這樣就使得二者之間出現了較為明顯的矛盾。
2.檔案開放困境的原因分析
2.1法律內容不夠完
2.1.1檔案公布權設定不合理
我國的《檔案法》當中一方面肯定了檔案的利用權,但也設置了一些檔案公布權的相關規定,也就是說沒有經過檔案館或者是國家有關部門的同意,任何的組織和個人都不能公布檔案信息上的內容,而這一規定從實質上來說就是對檔案的開放范圍作了非常大的限制,將檔案開放的權利充分的控制在檔案機構的手中,這樣也就使得檔案開放的過程中設置了一個過濾網,對公民檔案的利用和開發會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檔案公布權限設定問題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問題,陳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就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當時檔案館所提供的材料都是已經過去了30年的文書材料,而按照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應該對這一部分的檔案予以開放,所以《陳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一書的作者到檔案館去搜集相關的資料實際上并沒有違規的地方,但是這件事卻讓作者惹上了官司,而且這場官司在當時也引起了非常大的轟動,涉及該事件的館長甚至因此生病退休,這樣的情況也就致使檔案館的管理人員在實際的工作中因為非常的保守使得檔案不能得到及時的充分的利用。
2.1.2缺乏保護檔案機構的免責條款
檔案公布權設置的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將檔案館推到了一個非常不利的位置,也就是說,檔案館有可能會因為利用者的不合理利用而必須要承擔法律責任。如果從檔案管的角度上來說,當公民拿著自己的合法證件來到檔案館的時候,檔案館的工作人員在實際的工作中一定要對其進行審查,但是這種審查是形式上的,檔案館有開放檔案的義務,但是在利用的目的上也是非常重要的,這種責任也不是檔案館可以追溯的,檔案館也不應該對此負法律責任,在實際的工作中,應該設置哦一些免責的條款,但是當前,檔案人員自身的行為是無法得到法律保障的,所以為了避免這一過程中出現比較大的風險,檔案開放工作無法順利開展也就不足為奇。
2.2鑒定機構設置不合理
檔案館歷來作為保存國家秘密的機構,肩負著為國家和社會保護檔案信息安全,維護國家和社會利益的責任,然而目前法律法規卻又給予了檔案館“開放檔案”義務,如《檔案法》第二十四條規定“保存在檔案館的,由檔案館公布;必要時,應當征得檔案形成單位同意或者報經檔案形成單位的上級主管機關同意后公布”,以及目前普遍存在的開放鑒定,即非現行文件保密期滿后如果要開放利用,檔案館“應組織鑒定小組及時進行鑒定,凡按國家有關規定無需繼續保密或控制使用的,均可由檔案館報本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批準后開放,必要者報本級政府審批”。
2.3檔案開放的意識不夠普及
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檔案館對于社會公眾來講一直具有濃厚的神秘性,致使很多人對檔案的認識不深刻,甚至不知道檔案的用途,更不用說意識到檔案利用是自身的一項基本權利,從而形成利用習慣。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公民的權利意識逐漸增強,社會對檔案利用的意識和頻率有所上升,公民利用檔案維權以及申請檔案公開的事情屢有發生,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些檔案利用事件一般發生在我國的一線城市居多,而且數量不大。同時我國目前還存在檔案館檔案利用率偏低的情況,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9年我國國家綜合檔案館的檔案利用為1308.0萬卷(館藏檔案為28089.2萬卷,開放檔案為6687.4萬卷),這也從另一角度反映了我國公民還沒有真正靠近檔案,沒有形成檔案利用的社會環境。缺乏社會公眾對檔案開放的訴求和輿論媒體的監督和反饋,僅僅依靠檔案館自身的覺悟要做好檔案開放的工作幾乎是很難實現的,只有在社會上形成普遍的檔案開放意識,不斷給檔案館施加開放檔案的壓力,檔案館才能把壓力化作動力積極做好檔案開放的工作,使檔案開放真正成為一項日常工作。
3.做好檔案開放工作的建議
3.1調整檔案館的鑒定職責
目前檔案館承擔的檔案鑒定職責主要包括進館鑒定和開放鑒定。且不說檔案鑒定是一件極其復雜的工作,檔案館是否具有足夠的能力獨自承擔鑒定的職責,單單是檔案的進館和開放的雙重鑒定就給檔案館的日常工作造成一定的負擔,以及由檔案館獨自承擔起了檔案開放與保密兩項截然不同的工作,在機構設置上也不夠合理。因此可以考慮適當調整檔案館的鑒定職責,由檔案生成單位承擔主要的檔案鑒定工作,檔案館只起審查和監督的作用,必要時給予一定的協助,配合檔案生成單位更好地完成檔案鑒定工作。同時對于已進行進館鑒定的檔案,不再進行開放鑒定,檔案工作人員根據進館鑒定時設置的保密期限按時開放,不再單獨承擔檔案鑒定的職責,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檔案館承擔的開放責任,改變工作人員普遍因規避開放風險而延期開放的現狀。
3.2增強社會檔案意識
想要真正做好檔案開放工作,僅僅依靠檔案館的自覺是不行的,還需要提高社會的整體檔案意識,以公眾對檔案開放的需求推動檔案館開放檔案的工作。因此檔案部門可以通過宣傳提高社會公眾對檔案開放利用的意識,把檔案宣傳工作納入常規的工作內容中,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宣傳自己以提高在公眾中的影響力和認知度,在傳統報紙、刊物、圖書、聲像等宣傳方式的基礎上,利用現代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創新宣傳手段,如網上展廳以及系列片《紅旗飄飄一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今天》等作品的播放,增強公眾的檔案意識,并引導他們積極地參與和互動。社會檔案意識的普遍提高有利于推動檔案開放工作的開展,只有公民意識到自己擁有的檔案利用權利并積極地運用,檔案館才會積極落實檔案開放工作,使檔案開放真正成為一項常規性工作。
4.結語
檔案開放工作是檔案工作中一個重要的內容,但是從整體上來看,我國的檔案開放還是存在著很多不足,在檔案開放問題上,很多人都將檔案開放不到位歸結到法律的層面,這樣也就使得檔案人員通過這樣的方式對自己予以保護,所以也沒有達到檔案開放的真正目的,所以一定要采取措施予以改進。
【參考文獻】
[1]楊霞.我國綜合檔案館檔案開放與利用情況綜述[J].北京檔案,2009(2):23-25.
[2]王茹熠.從人文環境比較看中外檔案信息資源開放利用[J].黑龍江檔案,2012(12):12-13.
[3]楊丹娟.檔案開放利用制約因素分析之法制體系[J].檔案學研究,2008(6):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