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巨頭跨界搶灘、群雄逐鹿智能家居背后是智能家居已凸露出其十分誘人的錢景。
繼今年1月份科龍空調推出首款微信智能空調和3月份美的空調宣布接入蘋果智能家居平臺HomeKit后,4月初美的再次發布智能空調新產品,美的空調與騰訊微信平臺達成合作,今后微信“居然”也能成為美的空調的遙控器。
中外巨頭加快布局搶灘
過去的2014年,被稱為智能家居的發展元年。各大巨頭或收購智能家居公司,或自主研發智能家居平臺,或跨行業強強聯合,紛紛涉足智能家居領域,完成戰略布局。
繼去年12月上旬小米超12億元入股美的、攜手進軍智能家居市場之后,去年12月30日家電大佬海爾集團又與恒大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投資300億元布局智能家居。隨即,美的又與京東攜手,發布智能家居戰略合作事宜。而在前不久,格力則參與了萬達的IPO,還與紅星美凱龍結盟。更早些,長虹和美菱推出了CHIQ品牌的互聯網電視盒冰箱等產品;海爾則發布了智能家居平臺U+智慧生活操作系統,由U+智慧家庭互聯平臺、U+云服務平臺以及U+大數據分析平臺作為操作系統的三個組成部分;美的亦和阿里宣布達成合作,打造智能家居平臺產品;其他家電企業也動作連連,TCL聯手愛奇藝,創維和阿里合作,海信更是和11家互聯網視頻應用簽約。
在國外,繼去年初Google超大手筆32億美元收購智能家居品牌Nest之后,去年6月,蘋果在2014年全球開發者大會上推出智能家居平臺HomeKit,目前與該平臺合作的有包括存儲、通信、智能手機和消費電子半導體解決方案、智能燈、家電等領域占有領先地位的企業。微軟也與家庭自動化設備制造商達成合作,三星則收購智能家居控制平臺MartThings。
無論是蘋果、Google還是小米、三星都在針對智能家居生態系統進行布局。蘋果、Google從操作系統開始,而三星、小米則是從硬件切入,國內家電廠商大多從整機入手,未來兩年這種形勢將愈演愈烈。
這些標志著智能家居產品已經全面來襲。
其實從2013年開始,互聯網企業就捷足先登紛紛加大動作搶占智能家居市場。大量不同類型的企業聚集在同一個狹隘的客廳進行火拼。當時,樂視網與富士康、高通等企業合作,打響了互聯網企業進軍智能電視行業的第一槍。隨后,愛奇藝、小米、阿里巴巴等眾多互聯網巨頭以各種方式闖入用戶的客廳。
智能家居滲透率日益提高
多方巨頭跨界搶灘、群雄逐鹿智能家居背后其實是智能家居已凸顯其十分誘人的“錢景”。
我們知道,智能家居最初的發展主要以燈光遙控控制、電器遠程控制和電動窗簾控制為主,隨著行業的發展,智能控制的功能越來越多,控制的對象不斷擴展,控制的聯動場景要求更高,其不斷延伸到家庭安防報警、背景音樂、可視對講、門禁指紋控制、家電自動化等領域。可以說智能家居幾乎可以涵蓋所有傳統的弱電行業,市場發展前景愈來愈誘人,尤其是可穿戴設備、傳感器等信息技術的涉入應用,智能家居市場變得越來越熱鬧、美好。
近年,全球范圍內信息技術創新不斷加快,信息領域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大量涌現,不斷激發新的消費需求,成為日益活躍的消費熱點。我國市場規模龐大,正處于居民消費升級和信息化、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快融合發展的階段,信息消費具有良好發展基礎和巨大發展潛力。我國政府為了推動信息化、智能化城市發展,也在2013年8月14日發布了《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大力發展寬帶普及、寬帶提速,加快推動信息消費持續增長,這都為智能家居、物聯網行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更長遠去看,以智慧家庭的范疇看,不僅限于家庭娛樂和家居控制(比如開關、燈光、溫濕度控制等),在不遠的未來,能源、醫療、教育等傳統產業都將與家庭應用密切結合。從這個角度看,目前的智能家居產品都是冰山一角而已。
根據《中國智能家居設備行業發展環境與市場需求預測分析報告前瞻》分析,目前我國智能家居產品與技術的百花齊放,市場開始明顯出現低、中、高不同產品檔次的分水嶺,行業進入快速成長期。面對中國龐大的需求市場,預計該行業將以年均19.8%的速率增長,在2015年產值達1240億元。
而前瞻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智能家居設備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則顯示,2013-2018年我國智能家居行業市場規模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18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高達2500億元左右,前景廣闊。
此外,據奧維咨詢預計,到2020年智能電視滲透率將達到93%,智能洗衣機、智能電冰箱、智能空調的滲透率將分別增至45%、38%和55%,這種增長趨勢驗證著智慧家庭的美好前景。
這些都是一個個令人驚嘆的數字“錢景”,目前眾多國際國內巨頭企業都已經展開對這一領域的全面布局。可以預測,在2015年更多電子、家電、互聯網等行業巨頭將參與到智能家居市場爭奪戰中,智能家居產業將獲得越來越多的持續關注。
做大做強仍需突破各種挑戰
時至今日,智能家居市場的發展態勢可說已初露端倪。在未來的市場大洗牌中,誰能占據領導者的位置,會是一場實力的較量,而所謂的實力,當然包括市場、資金、科研、營銷、服務等多個方面,而這些方面顯然明顯仍遭遇諸多挑戰。
比如價高和寡。目前市場不少智能家居產品一套多達10萬元,對于舊房用戶來說,需要重新裝潢,代價太大。還有,智能似乎不太“智能”,用戶體驗不太好。目前,大多智能家居系統設計不夠人性化,造成較大的操作難度,尤其是對老年人群。再者,安全性也是一大新挑戰。智能家居產品必定是與網絡互聯,而智能家居不像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一樣,有超長的密碼保護和通過安全測試。如果網絡安全出問題,家庭隱私就可能會被曝光,或被利用。另外,國內智能家居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國家或行業標準,這是智能家居前行的另一大障礙。消費者很容易被五花八門、假冒偽劣的智能產品所蒙騙,引發“劣幣驅良幣”的后果,讓劣質產品泛濫,阻礙智能家居的發展。
值得注意,智能家居商業模式也有待進一步挖掘。目前國內智能家居廠商大多以“賠本賺吆喝”在做推廣應用,辛苦不已。
由此可見,受技術、價格、消費者認可度、體驗、商業模式等多因素影響,涉入智能家居的企業想要實現的商業模式以及提升用戶體驗真正落地、開花結果,可能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責編:吳潔
抽文
面對中國龐大的需求市場,預計該行業將以年均19.8%的速率增長,在2015年產值達124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