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眾多利好政策疊加發酵下,銀四樓市成色不俗。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4月其監測的主要城市累計成交面積環比上月上漲11.37%,近7成城市環比上漲,同比去年4月亦上漲21.81%。環比來看,26個城市上漲,杭州漲幅最大,為79.4%,蘭州次之,漲幅為77.19%;環比下降的城市中,南充降幅最大為69.15%。同比來看,33個城市上升,杭州依舊漲幅居首,同比上升140.01%,寧波次之,同比上漲100.39%;降幅最大的是南充,同比下降57.44%。
4月,各個地方政府繼續積極響應中央政策,各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相繼出臺了公積金調整新政,包括增加公積金貸款額度、降低首套房和二套房首付比例等一系列措施,支持住房剛需,且調整城市范圍不斷擴大。另外,央行年內二次降準,進一步釋放流動資金,短期內寬松化政策也在改善房地產市場的運行環境,提振市場信心。
業內人士分析,全國主要城市的房價正在經歷由下跌向上漲的轉換,其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這個轉換過程已經完成。業內普遍表示,樓市上漲的一般邏輯是,成交量先變化,成交價格后變化;從市場一般規律來看,成交量持續增長3至6個月后,房價必漲;因此,5月或為房價反彈的“拐點”。
北京 庫存跌破8萬大關
“3·30”新政落地滿月,北京樓市回暖明顯。搜房網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4月北京商品房成交9218套,環比3月漲38.49%,同比去年同期漲51.34%;成交面積91.14萬平方米,環比上月漲41.02%,同比去年同期漲50.27%;成交均價26157元/平方米,環比3月漲0.5%,同比去年同期漲6.3%。
另外,與高市場成交相對應的是北京急速下滑的住宅庫存量。搜房網統計數據顯示,4月北京僅新增供應2464套商品住宅,而當月成交量則高達9218套。截至5月4日,北京商品住宅庫存量已降至78904套,跌破8萬套大關,并創下近10個月新低。
對于北京樓市后市走勢,業內都普遍看好。“很多跡象都顯示,北京樓市‘紅5月’成色可期。”多位分析人士表示,4月北京的新房市場繼續升溫,一方面是政策利好帶動需求主動入市,另一方面與房企積極促銷也有關系。雖然不排除有項目醞釀漲價,但迫于北京新房整體庫存壓力依然偏高,新開盤項目售價依然維持平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目前新房市場處在增量少、價格穩定的“窗口期”。
此外,4月底土地市場的熱度上升,一些購房者已經開始結束觀望,整裝入市。
上海 量價齊漲
“3·30”新政公布以來,上海樓市量價齊漲均在意料之中,金豐易居佑威數據顯示,4月,上海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124.25萬平方米,環比上月上漲59.33%,比去年同期上漲63.21%,這是自2010年以來成交量最高的4月;上海的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29422元/平方米,環比上月上漲5.27%,比去年同期上漲13.73%。
成交火爆,滬上樓市再現久違的“日光現象”。 上海樓市監控數據顯示4月中旬,10號線地鐵房項目君庭廣場首次開盤,推出86套住宅小戶型,開盤不到2小時,便簽約80余套,僅剩一樓少數房源,成為今年申城樓市難得一見的“日光盤”。同日,大寧金茂府開盤引發搶購,1小時創下21.2億元的成交額,共成交住宅260套,首推房源幾近售罄。
對此,德佑鏈家市場研究部總監陸騎麟分析認為,4月在“3·30”政策的影響下,樓市向暖的信心蔓延整個房地產市場,隨后上海公積金新政出臺,緊接著央行宣布降準。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樓市政策接二連三的轟炸,導致部分房企和購房者最終沒能按捺住,加緊了入市步伐,導致上海商品住宅供求量紛紛創下年內新高。
杭州 熱得發燙
4月,杭州樓市給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據透明售房網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4月杭州市區(含蕭山、余杭,不含富陽)新建商品房共簽約11472套,簽約總面積119.18萬平方米,總金額184.4億元。其中主城區成交5124套,余杭區成交4604套,蕭山區成交1744套。
11472套的成交量,不僅僅是2015年杭州月成交量第一次突破萬套大關那么簡單,從歷史同期來看,這個成交量超過了2009年4月份的10390套,創下了4月份歷史成交量的最高值。而且,從近五年的所有單月成交來看,11472套也可以排在第三位,僅次于去年12月的13181套和10月的12832套。
此外,從成交結構上,改善型項目開始成為市場主角,主城區成交前十榜單中,成交均價在2萬元/平方米以上項目占據6席。
談及后市,業內人士表示,杭州高企的庫存量仍是個繞不開的話題。截至4月底,全市總存量日漸逼近16萬套大關,樓市形勢依然十分嚴峻。“近16萬套的庫存,從各大區域板塊分布來看,供應量并不屬于平衡狀態,板塊之間的分化較為明顯,臨平山北、城東新城九堡一帶、大城北、大城西等板塊供應量較多,未來去化壓力較大。濱江、橋西等板塊則供求關系比較正常,成長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