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闡述了保證SPECT校準過程中源活度測量結果準確可靠的重要意義,給出源活度測量結果不確定度的評定方法。
【關鍵詞】 源活度 標準不確定度 擴展不確定度 測量不確定度
【DOI編碼】 10.3969/j.issn.1674-4977.2015.02.006
1 測量方法
在SPECT校準過程中,源活度是檢測各種均勻性、分辨率和旋轉中心漂移等項目的基本設置條件,必須使用工作活度計進行測量、控制,以保證各個校準項目的測量結果準確可靠。
使用工作活度計測量源的活度是將將待測的放射性核素放入工作活度計的“井”型電離室中,核素發出的射線進入電離室,對電離室中的氣體產生電離,在電場的作用下產生的電離電流經過電子測量電路的處理和校準,顯示出工作活度計測得的核素活度Dg,且乘以使用標準活度計校準工作活度計得到的校準因子N,得到源活度的測量結果D。
2 數學模型
測量方法的表達式如下:
[D=N?Dg] " " " " " " "(1)
式中:[D]——源活度的測量結果,Bq;
[N]——使用標準活度計校準工作活度計的校準因子;
[Dg]——工作活度計測得的核素活度,Bq。
[Dg]的測得值應考慮現場測量中溫度、氣壓的影響,應當進行修正計算:
[D][=N?Dg[(273.15+t)/293.15]×101.3/P]
=[N?Dg?KPT] " " (2)
式中:[t]——現場測量時的環境溫度,℃;
[P]——現場測量時的大氣壓力,hPa;
[KPT]——現場測量時的溫度、氣壓修正因子。
[Dg]的測得值還應考慮其測量重復性、示值穩定性的影響,作為測量結果不確定度的輸入量。
3 標準不確定度分量的分析、計算
由于各標準不確定度分量相互獨立,而且各輸入量的標準不確定度可以用相對標準不確定度表示,所以標準不確定度分量作如下分析、計算。
3.1 校準因子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分量[u(N)]
國家計量院基準裝置檢定給出的校準因子的不確定度為3.5%,k=2,屬B類分量,正態分布,因此[u(N)]=3.5%/2=1.75%。
3.2 工作活度計測量重復性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分量[u(c)]
工作活度計是國家計量院生產的RM-905a型,其測量的重復性不會超過c=2.0%,屬A類分量,且正態分布,因此u(c)=2.0/3=0.67%。
3.3 工作活度計穩定性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分量[u(W)]
工作活度計是國家計量院生產的RM-905a型,其年穩定性2.0%/年,屬B類分量,均勻分布,因此[u(W)]=2.0/31/2=1.15%。
3.4 溫度與氣壓帶來的標準不確定度分量[u(KPT)]
工作活度計所用的電離室為空腔電離室,其電離電流與測量時的溫度t有關,現場溫度變化可以控制在20℃±3℃,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分量屬B類分量,均勻分布;大氣壓力P的影響可忽略不計。由此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分量[u(KPT)]可根據(273.15+t)/293.15計算,其中t=3。因此,[u(KPT)]=1.0%/=0.58%。
4 標準不確定度分量一覽表
5 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c]
[uc]=(1.75%2+0.67%2+1.15%2+0.58%2)1/2
=2.27%=2.3% " " " "(3)
6 源活度測量結果的擴展不確定度及表示
源活度測量結果不確定度用擴展不確定度[U]表示,[k]=2,則:
[U]=2.3%×2=4.6%
源活度測量結果的擴展不確定度表示為:
[U]=4.6%,[k]=2。
作者簡介
張蔚濱,畢業于中國醫科大學,高級工程師,從事醫療檢定工作多年,曾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責任編輯:張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