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是人身上最堅固的部位,然而萬事無絕對,可能生活中一次無意的小磕碰就會讓人變成“無齒之徒”。牙沒了,怎么辦呢?裝上假牙雖然能暫時解決問題,但是有“色差”,并非完美的解決之道。要是能把脫落的牙齒重新“種”回去就好了!以前,這事兒頂多也就想想而已。不過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現在這就不是什么難事了,牙再植技術可以把脫落的牙齒“種”回去就行。
所謂“牙再植”,就是將各種原因脫位的牙經處理后再在原來的位置植入牙槽窩并進行適當的固定,從而保存牙齒。
將經過清洗和浸泡滅菌的牙植入已準備好的牙槽窩內,患者做正中咬合使牙完全復位,嚴密縫合齦緣,之后用正畸托槽固定:先做表面酸鹽,粘結托槽后,用方絲結扎固定,固定后檢查調整咬合,使再植牙在咬合運用中無頜接觸。經過這一系列程序,牙再植便算告一段落,之后靜等其“復活”。
“種”牙越早越好
一般而言,牙脫落的時間越短、保留活性牙周組織的可能性越多,“種活”的成功率就越高。離體時間越長,牙周組織細胞變性的可能性越大,感染機會越多,成功率越小。因此,牙齒脫落后如果想要進行牙再植須趁早。

脫落的牙齒,如何保存也很關鍵。如果沒條件把脫落的牙齒放在生理鹽水或廣譜抗生素里浸泡,最好把它含在舌頭下面,或者放在牛奶中。因為干燥會導致牙周膜細胞新陳代謝異常,形態喪失,從而難以獲得牙周膜愈合。
不是誰都能“種”
外傷脫位的牙齒應即刻再植。如果牙齒脫落并被污染,要經過處理才能再植。如果牙已經掉了,但是掉牙那個部位有明顯的感染,應該先控制感染,延期再“種”。植牙牙體如果有明顯的缺損或廣泛齲壞,牙周或尖周有病損者,不易再植。
注意抗感染和復查
1.常規給予廣譜抗菌藥,以預防感染。
2.注意口腔衛生,含漱劑漱口,使用軟毛牙刷刷牙。
3.術后首先進流食一周,逐漸改為半流食、軟食到膳食。不可用再植牙直接咀嚼。
4.術后三周定期復查,檢查固定是否可靠,有無創傷,有無局部炎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