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頸椎病多見于40歲以上人群。而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和預防保健意識的缺失,頸椎病的患病率正逐年上升,并呈現年輕化趨勢。以下4類人群是高發群體。1.長期在辦公室伏案工作的白領一族,如文字編輯、會計、教師、打字員、文秘等。這些人長期坐著不動且坐姿不對,加上不及時進行舒緩,缺乏體育鍛煉,腰椎、頸椎勞損日益明顯。2.不良姿勢容易導致頸椎病,比如頭枕沙發睡覺或者躺在床上看電視,會導致頸椎出現不適。3.退行性改變,隨著年齡增大,椎間盤纖維環力量逐漸減弱,在外力的作用下部分斷裂往外膨脹,膨脹后里面的髓核向外突出壓迫到神經和血管。4.外傷因素,比如小孩翻跟頭,整個背腰腿上的重力壓迫頸椎,導致頸椎受傷。
有些頸椎病患者的心臟也有問題。臨床上就有很多左邊肩胛部疼痛的患者,他們可能是心臟出現問題引起的放射性疼痛,也可能是頸椎出現問題影響到肩背部酸痛,這就需要通過檢查進行鑒別。首先是做心電圖,如果檢查結果沒有異常,大部分是頸椎出現毛病。但假如心電圖顯示心臟有問題,那還有一種可能是心臟和頸椎同時出現毛病。要進一步辨別,還可以做運動試驗,讓患者跑步或爬樓,用排除法來鑒別。頸椎病的輔助檢查除了心電圖以外,還有肌電圖、心電圖、CT、磁共振、X線片等。
1.4%的頸椎病都是神經根型頸椎病,表現為手麻,肩背部、上肢和頸背部的酸麻脹痛。這類病痛主要采取牽引治療,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患者基本可以耐受。頸椎牽引的重量一般為6~15千克,根據時間長短來進行調節。如果是持續牽引,重量為四五千克,時間還可以延長,牽引角度為15~20度。但下列幾種情況最好不要進行牽引:70歲以上老人,由于骨質疏松,牽引過度容易引起骨折;15歲以下的少兒也不要牽引,因為孩子正處于生長發育期,過度牽拉有可能拉松骨骼;腫瘤、結核病患者;較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按摩(也叫推拿)。通過按摩放松肌肉,促進血液循環,改變椎體位置,幫助復位或者關節調節。另外還有超短波,是通過深部透熱促進循環,達到消炎消腫的功效。
如果中老年人長期有頸部酸痛不適或肢體麻木等癥狀,最好盡早到醫院檢查頸椎有無病變,并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癥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要防止頸部受涼。尤其是頸椎病人特別怕涼,頸背部比正常人對外界環境冷熱感知要敏感得多,一遇天氣變冷,就要戴上圍脖防止受涼。此外,注意改正生活中一些不良姿勢,不要躺著看電視,不要突然猛烈甩頭。
伸伸懶腰聳聳肩,搖搖脖子看看天。平時看書或電腦時,持續45分鐘應活動一次頸部,大家最好“3個方向、2個動作”來活動頸部,3個方向是:低頭、仰頭;左旋、右旋;左側擺、右側擺;2個動作是:聳肩,將肩膀往上提,持續10秒鐘,第二個是向后擴胸,持續10秒鐘。目的是增加頸肩背部肌肉力量,通過肌肉收縮,促進代謝產物排泄。
此外,正確選擇保護頸椎的睡枕也很重要。正常頸椎曲度是向前屈,有部分人在睡覺時不墊枕頭或枕頭比較低,這樣容易造成頸椎變直。頸椎一旦變直,它的曲度發生改變,結構也隨之改變,就會壓迫神經和血管?,F在市面上也有專門的凹形護頸枕,選擇也有講究,托住頸部高度有一個大概的參考值,是個人肩寬1/3再加減1厘米。如果以前習慣睡高枕頭,就在此基礎上加1厘米,如果是低枕頭就再減1厘米,這樣就比較符合頸椎的生理曲度。還要注意枕頭里面填充物不要太軟,最好中等硬度。
頸椎病日常保健法
每天起床后,用手輕揉頸部肌肉,特別注意要用拇指點揉左右風池、天柱等穴位。如果頸部有痛點,還要多加按揉。
接下來就轉頭頸:前屈,后仰,左右轉動。轉的時候要慢,不可用力過猛,次數因人而異。
最后按摩面部。雙手搓熱后,分別來回搓臉的正面、側面和耳后,再用五指梳頭,循環進行。次數無須太多,感覺舒服就可以了。
在伏案讀書或者操作電腦時,每過1小時就要轉動一下頭頸,放松一下四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