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島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多食用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如菠菜、花椰菜和植物種子)能將人們患上白內障的風險降低1/4。
發表在《公共健康營養雜志》上的這項研究成果對于預防與年齡老化相關的白內障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每天從飲食中獲取的維生素E超過7毫克就能顯著降低人們患上白內障的風險,血液中維生素E的含量越高,患白內障的風險也就越低。
飲食中維生素E的良好來源包括植物種子、堅果和植物油,以及全粒谷物、貝類、鱷梨。
日本三島綜合醫院眼科部部長鈴木幸久和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教授清澤源弘等人進行的一項長達11年的跟蹤調查發現,長期服用安眠藥可能誘發眼瞼痙攣(眼皮跳),這些患者大腦的活動度改變,可能是藥物依賴的表現。
此外,法國波爾多大學和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持續6年對1796例67歲以上老年人的聯合調查顯示,長期服用苯二氮卓類安眠藥,阿爾茨海默病的發作風險會增高1.5倍。日本杏林大學保健學部教授田島治表示,雖然尚未證明安眠藥與阿爾茨海默病發作有直接聯系,但從藥物依賴角度考慮,也應慎重使用。
近日,來自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及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介導女性性激素(雌激素和黃體酮)活性的受體是如何與DNA(脫氧核糖核酸)相互作用并抑制了大多數乳腺癌生長的。
此項研究技術可以用來測試現有的和新型的腫瘤治療方法,基于患者對腫瘤治療的反應,這種技術在將來有望為乳腺癌患者提供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這項重要的研究有助于解釋為什么有些乳腺癌患者預后良好。而且,這項研究為今后的臨床試驗提供了理論依據,即研究將黃體酮加入靶向雌激素受體的藥物中,從而對大多數由激素引起的乳腺癌增強治療
效果。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院梁高林教授課題組與該校生命科學院張華鳳教授課題組合作,發現了一種克服腫瘤多藥耐藥的新方法,并在小鼠體內驗證了其優異的效果。
與傳統方法不同,課題組設計了一種對藥物自身進行“改造”的方法,改造后的藥物可在癌細胞內“智能”自組裝成納米藥物,同時具有靶向富集和藥物緩慢釋放的功能,為抗多藥耐藥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梁高林表示,這種新型的抗多藥耐藥策略為更安全的藥物設計及癌癥治療提供了新思路,在癌癥的臨床治療上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將為10名不孕婦女進行子宮移植手術。用于移植的子宮由死者捐獻,接受移植的婦女1年后可以進行體外受精。此前,瑞典已有成功案例——接受手術的9名女性中,5人成功受孕,且4人已產下寶寶。
據悉,申請進行子宮移植的女性必須滿足以下3個條件之一:先天性無陰道無子宮、因宮頸癌等疾病進行了子宮切除手術或者子宮功能不全。用于移植的子宮是臨時性的,在婦女孕育1個或2個孩子后會將此子宮進行摘除。
全世界有數百萬女性飽受不孕癥的折磨,與代孕和領養相比,子宮移植能讓她們真正擁有自己的孩子。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女性健康研究所表示,“我們希望探索該手術的可行性,為廣大不孕癥女性帶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