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性溫,味甘咸,有補腎生精、養血益陽、強筋壯骨等功效,與人參、貂皮合稱東北三寶,是古代帝王用來補腎助陽的首選藥物。鹿茸對神疲乏力、精神不振、畏寒怕冷、腰膝酸痛、筋骨萎軟、性功能減退、陽痿、早泄、小便清長、余瀝不盡、尿少或夜尿頻多、聽力下降、耳鳴以及宮冷不孕、白帶清稀等腎陽不足兼精髓虧虛之證均適用。
中醫認為,鹿茸乃鹿之精華,稟純陽之性,具生發之氣,故能壯腎陽、益精血,是滋補圣藥,最適宜體弱畏寒者服用。鹿茸既可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也可以單獨研粉沖服、灌制成膠囊或泡酒服用。

下面介紹幾種簡單的關于鹿茸的食用方法。1.泡酒:將鹿茸片加入50度以上的500毫升白酒中,藥物的精華滲入酒中,加之酒有助于行氣,藥物的作用能很快發揮。浸泡兩周左右即可,每日可酌情飲用,也可加入其他藥材一起浸泡。2.制成膠囊吞服:鹿茸直接烘干,加工成粉末狀,或到藥店購買現成的鹿茸粉,裝入空心膠囊中,置于密閉容器里,放在涼通風處。服用時,每次一兩粒,以白開水送服。3.磨粉直接吞服:如果不能飲酒,也可將加工好的鹿茸粉于每晚睡前用溫開水送服,每次一兩克。4.熬粥:以鹿茸、人參為主,配合其他滋補藥物,加入適量的米谷同煮為粥,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食療方法。5.佐菜:鹿茸和其他中藥材加入雞、鴨、鵝或豬肉中,用文火慢燉,飲其湯水,同樣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鹿茸是大補之品,服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鹿茸性溫,有五心煩熱、小便黃赤、咽喉干痛、煩渴,以及經常流鼻血,或女子行經量多、血色鮮紅、舌紅脈數等血熱癥狀者均應禁用。2.外感未愈,有頭痛鼻塞、發熱畏寒、咳嗽痰多等實證表現者禁用。3.血壓偏高,伴頭暈、走路不穩、脈弦、易怒等肝火旺者禁用。4.本品有性激素樣作用,因此兒童不宜服用。5.鹿茸溫補作用較強,服食不當,可誘發吐血、衄血、尿血、目赤、頭暈、中風等副作用,故需要嚴格掌握服用劑量,每天以1~3克為宜;且應采取先小劑量,以后逐步加大劑量的方式,以免虛不受補而助燥灼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