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處方”。這是大眾在日常膳食生活中總結出來的食療經驗之談,其目的是提示人們,冬季適當服食蘿卜,夏季適當進食生姜,對人體是有益的,甚至可以預防或輔助治療某些疾病,減輕人們求醫問藥的負擔。那么,“冬吃蘿卜”該怎樣吃呢?服食蘿卜有什么禁忌?
蘿卜被引為菜蔬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作為藥用亦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唐代由國家頒布的《新修本草》一書中即有記載,明確指出:蘿卜“散服及炮煮服食,可下氣、清谷、去痰癖、肥健人;生搗汁服主消渴”。《食療本草》則稱,蘿卜可以“利五臟、輕身、令人白凈、肌細”。多數經驗認為,生蘿卜味辛、性涼,生品搗服可作為消渴病及吐血衄血、聲嘶咽干、二便不暢的輔助治療。
蘿卜生食,甜脆多汁,尤在冬季生火取暖煙熏火烤時,生食蘿卜既能清熱生津防燥,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煙火毒氣。蘿卜熟食,味甘,性溫平,對肺熱吐血、脾胃不和、氣脹食滯、飲食不消、痰多不暢等更為有益。加之,蘿卜種植和收取的季節多在秋日和冬日,故冬吃蘿卜也是時令給人們帶來的享受。
但蘿卜是一種性質偏涼的食物,脾胃虛寒者或陰盛偏寒體質者不宜多食,氣虛者不宜食,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單純性甲狀腺腫、先兆流產、子宮脫垂患者應少食蘿卜。另外,在服食蘿卜時,不宜同時服食人參、地黃,不宜與橘子等水果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