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何喜慶的小說及其他

2015-04-29 00:00:00吳剛
文藝新觀察 2015年3期

收到《何喜慶文集》后,我把小說《好好的天兒,一聲雷》認真讀了一遍,這是第三次讀這部作品,最初的一次是10歲的時候。多年之后,我依然記得這篇作品以及刊載這篇作品的書名《獻朵小紅花》,這源于作品中那個少年、源于那輕松活潑的語言。我記住了這些,卻把作者名字忘記了。17歲,我進入了齊齊哈爾民族師范學校讀書,偶然一次閱讀看到了《獻朵小紅花》這本書。為追尋兒時的記憶,我急忙翻找《好好的天兒,一聲雷》,找到了,不僅找到了,而且作者竟然是我們學校的領導何喜慶副校長!我又把這篇文章讀了一遍,感覺文章離我更近了,心中對何校長充滿了無限的崇敬之情!然而,當我這次讀《好好的天兒,一聲雷》的時候,何校長已經離開我們五年多了!

2008年十一假期,得知何校長突發疾病離世,我內心充滿了無限的傷感!為此,我寫了一篇悼文《深深的懷念》,發表在《鶴城晚報》上。齊齊哈爾民族師范學校是我理想放飛的地方,我敬愛的蔣國蓮、金瑞山、何喜慶老師先后故去,令我無限悵惘。多年來,我一直有個愿望,就是收集他們三人的作品結集成冊。2013年,原打算借回齊齊哈爾調研期間,舉辦一個三位老師作品座談會,因故未能實現,不過可喜的是,催生出了這部《何喜慶文集》。為編輯這部文集,何喜慶夫人沃質榮女士及其女兒何露積極配合搜尋文稿;齊齊哈爾市達斡爾族學會理事長何文鈞積極支持編輯稿件。《何喜慶文集》有小說、雜文、評論;學術研究涉及語言、文化、教育、管理。我展卷細讀這部文集,不斷地發出慨嘆!驚嘆何喜慶校長的才華,也哀嘆他的才華未得到充分延展,這部文集給我帶來了無限的思索!

何喜慶的文學創作以小說為主,兼及雜文、評論。他的小說大多為短篇,主要分農村題材和城市題材。

最能代表他創作成就的是農村題材小說。農村題材小說主要分兩類,一是反映“文革”時期農民形象。《圣誕》描繪了“文革”時期對領袖大頌揚時鄉村里的眾生相:有革委會主任孫春才,有因新婚忘情唱誦“爹親娘親不如我老婆親”而被揪出批判的“球蛋”、以及球蛋媽,有看管反革命的民兵排長莽子,有大隊播音員鳳云和重病中被迫把自己棺材板拿出來搭臺的鳳云媽,還有被整怕了的教師王起。在大頌揚過程中,隨著鳳云媽離世,頌揚亂了場,“球蛋”和暗戀鳳云的莽子一起拆臺取棺材板,但很快場面就恢復了。“借著軍代表的軍威,孫春才震住了騷亂的場面。他拿起麥克:‘貧下中農同志們,階級敵人,人還在心不死,李球蛋和他家屬破壞毛主席誕辰紀念活動,宣布拘捕李球蛋,揪出球蛋媽,查辦莽子。’”小說在“萬壽無疆!萬壽無疆!!萬壽無疆!!!”中結尾,這給讀者帶來深深的思考。《抗藥力》描繪了區委書記張保、農業科長李鵬義等人下鄉察看蟲災時大吃大喝的丑陋形象,諷刺這些人對“黨的號召、教育、紀律、準則”產生了抗藥力,塑造了正面人物趙連生。《石碑》反映“文革”革命小將在準備推倒村里清代文物石碑時,在推倒與保留中的糾結心情。

另一類是反映改革開放初期農民形象。小說諷刺批判了鄉村干部以及唯利是圖的奸商形象。《蛻皮》描繪了改革開放初期,河南盲流“黑皮” 在城里洗浴,準備褪去黑皮返鄉恰巧遇上素日欺壓自己的村治保張主任。《小車輕悠悠》反映了小來臣夜間趕驢車,遇到搭他車、裝一麻袋瘟雞準備販賣的路人“肉蛋子”。小來臣趁“肉蛋子”打瞌睡,機智地把瘟雞一個一個扔在路上。《灶王爺上天》塑造了“文革”結束下了臺的農村支部書記王起的狼狽形象。此外,還塑造了發家致富的農民形象。《柳條渡口》反映了分田承包初期,村里人對柳條渡口那條渡船的作用認識的過程。《農家傲》塑造了發家致富的農民李和形象。《好好的天兒,一聲雷》講述了小春來為上學,機智地說服了不想讓他再讀書的爸爸。

何喜慶的農村題材作品語言形象生動。我們來看看《灶王爺上天》的語言,先看開篇三段:

按照舊俗,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村里人就磨刀霍霍,開殺戒了,養的豬個頭拱夠了,膘頭催足了。于是抓腿摁頭,全不管它豬呆子怎么嚎,就操家伙。

白刀子進去扎住心,紅刀子出來血滿盆,吹氣褪毛,開腔破肚。頭蹄下水燈籠掛,白肉粉條可勁造。鄉親們上來幫忙,吃血腸。

大姑媽,二姨母,三舅四叔,五哥六弟,七姐八妹,九個環兒套,十個桿兒打,能套上能打著親朋好友全得來。這還不算完,酒過三巡,菜上心肺的時候,總還得候補幾位,這幾位大都是套不上,打不著,聽著豬叫,順著肉兒味溜上來的邊溜子。

上述語言描繪精準,動詞的使用讓文章迅速活躍起來,這精準的語言沒有農村的生活經驗是斷然寫不出的,可見,作者具有強烈的語言自覺性。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過話語描寫更加豐滿。主人公王起自言自語,其形象生動閃現出來:“媽的,這小子貪污,差點給我跪下,我饒了他。瞞了公社的。早知如此,就不該饒他。現在,現在不行了,悔不該,吃過他家的年豬,喝多了,就睡在他家,更不該,和他老婆‘發面盆’睡一塊去了,‘瞎’”。

人物對話也令兩方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你偷……”王起語塞。“我偷什么了。”“發面盆”是個波皮,橫在街上,沒人順的女光棍。

“紅口白牙糟蹋人,還當書記呢,怪不得給擼了。”

聽這話,半肚子燒酒摻了汽火,王起的腔膛添滿了火。

何喜慶的小說語言詼諧幽默,讀來不禁令人捧腹大笑,而在笑了過后,又主動地開始對人物進行思索,這都源于其語言具有深刻的穿透力。

何喜慶的城市題材小說主要分兩類:一是城市知識分子題材,《醉話 醉歌》塑造了教體育的溫老師二十年前后的形象;《我們頭上的牛郎星》反映了“文革”后上大學的三十多歲的大學生糾結且美好的感情;《朝克迪》塑造了文革時期幽默機智的達斡爾族教師朝克迪形象。另一類是城市市民題材,《第七十三行》塑造了能辦事的市民莊元形象;《敬禮》描繪了城市民警光輝的形象;《硬座車上》反映了火車上不文明的擠車現象。

何喜慶還寫有雜文《玩、玩風和玩兒完》,通過拆“玩”字,分析“王”和“元”來批判腐敗的官員。《重陽筆下的西站》是何喜慶為作家重陽所寫的一篇評論,作者的評論和雜文一樣,僅此一篇卻出手不凡,對人物分析細致,又能站在卜奎老城的高度來闡釋作家筆下的西站。這是作者去世一個月后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

何喜慶文學創作的核心是小說,他的農村題材的小說最具魅力,這魅力來源于那些生動的人物、活生生的語言。何喜慶1950年出生在農村,在農村長大,他對那里太熟悉了,18歲起當社員、團總支書記、民兵連長、出納員等職,一干就是六年。這給他奠定了深厚的生活基礎,成為他創作的源泉。現在,我們無從考證何喜慶的第一篇文學作品寫于何時,據何喜慶夫人沃質榮說,他的小說基本是大學讀書時創作的。1978年10月,他考入齊齊哈爾師范學院中文系,此時他28歲,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大學校園給了他學習知識的時間與操弄筆墨的空間。嚴家炎說:“鄉土文學在鄉下是寫不出來的,它往往是作者來到城市后的產物。” [1] 也許何喜慶在城鄉對比的反觀中,得到了更多的靈感,他創作出了10篇農村題材的小說,這在他所創作的16篇小說中占絕大部分。如果直言閱讀感受,何喜慶的城市小說遠不如農村小說精彩,左拉在《論小說》中說:“有些小說家甚至在巴黎生活了二十年,卻仍然是個外省人。他們對自己鄉土的描繪方面是出色的,但一接觸到巴黎的場景,便寸步難行了。”左拉對此解釋說,“童年時間的印象無疑是更強烈的,視覺吸收了最先觸動他的圖景;以后,癱瘓癥就來了”。[2] 這也許能夠回答何喜慶的農村題材小說為何優于城市題材小說。

何喜慶的這些小說大多創作于80年代初期,那些農村題材作品來源于他熟悉的生活,他抓住時代的脈搏,深刻地反映了那個時代農村風貌。透過小說,我們能夠觀察到那個時期的風云變幻。茅盾曾有一段經典闡述:“關于‘鄉土文學’,我以為單有了特殊的風土人情的描寫,只不過像看一幅異域的圖畫,雖能引起我們的驚異,然而給我們的,只是好奇心的饜足。因此在特殊的風土人情外,應當還有普遍性的與我們共同的對于運命的掙扎。一個只具有游歷家的眼光的作者,往往只能給我們以前者;必須是一個具有一定的世界觀與人生觀的作者方能把后者作為主要的一點而給與了我們。”[3] 因此,對社會的洞察力、對作品的表現力決定了作品的高度。無疑,何喜慶具備了這個素質。他的農村題材小說的批判立場貫穿始終。當然,這種掙脫、這種掙扎,也可理解為他個人的一種精神追索。

何喜慶的小說創作邁步很快,進入高校一年多,就步入了地方文壇。1980年,他在齊齊哈爾市文聯主辦的刊物《龍沙》[4] 用筆名“達因”發表了小說《抗藥力》,該小說排在當期刊物的首篇。隨后第二年,《農家傲》榮獲《龍沙》1981年短篇小說三等獎。當年評獎,一等獎空缺,二等獎一名,三等獎三名,何喜慶在三等獎中名列第一。黑龍江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的彭放先生在《春催桃李花滿枝——1981年lt;龍沙gt;小說漫評》[5] 中,對何喜慶的《農家傲》給予很高的評價,他說:“我覺得《農家傲》的作者很會進行小說構思,他把一個歌頌農村新面貌的主題,放在鄉村小鎮上的不為人矚目的小飯館里。這樣的安排情節,既可以同主人公李和五年前買醬肉所受的窩囊氣進行對比,也可以把社會上各種人物色相囊括進來。”緊接著,1983年1月,何喜慶的《好好的天兒,一聲雷》入選《獻朵小紅花征文選集》[6]。

可以說,齊齊哈爾師范學院中文系、齊齊哈爾市文聯培養了何喜慶。當時,何喜慶的小說創作勢頭很足,文章已經走出了齊齊哈爾,他的小說《蛻皮》發表在河南鄭州市主辦的《奔流》雜志上(1982年第6期),并且排在小小說特輯的首篇。就在這一期目錄上,筆者還看到了作家賈平凹的小說《喝酒》。早在1978年,賈平凹的《滿月》就獲得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何喜慶的小說能排在賈平凹之前,說明他具有一定的創作潛力,如果他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那么也許會有另外一番景象。對于鄉土小說創作,從魯迅、茅盾、沈從文,到柳青、趙樹理、孫犁、劉紹棠,一直到莫言、賈平凹……,我們能排出一長串的作家名單,何喜慶當然無法與他們比肩,不過我想,何喜慶的農村題材小說創作成績至少可以在地方文學、達斡爾文學中留下深深的足跡。

何喜慶是達斡爾人,我們從他發表小說《抗藥力》所使用的筆名“達因”就可感受到他的民族情懷,如果沒有猜錯,“達因”應該具有“達斡爾的聲音”的內涵。不過,何喜慶的小說并沒有特意表現達斡爾族生活,在這近20篇小說中,僅有《小車輕悠悠》、《朝克迪》的內容有“達斡爾族”的詞語,其他都沒有看到。何喜慶的小說沒有民族獵奇的心態,而是自然而然地描繪民族生活,《石碑》通過生動的景物描寫,讓我們看到了達斡爾生活氣息:“湖水,漁舟,牧群,草原,組成了一幅美的景色,石碑威嚴地守護著它們。”此外,“納太”、 “巴日”等人名也具有達斡爾文化特點。他的小說雖然看上去很少展現達斡爾文化術語,但依然具有達斡爾族文學特質。因為他的小說反映了齊齊哈爾市郊區達斡爾人的生活面貌。齊齊哈爾達斡爾人生產生活方式與其他各地達斡爾人相比,農耕特色更濃,與當地漢族同胞的生產生活方式沒有太大區別。何喜慶的鄉土小說所反映的內容與全國鄉土小說基本同步。

談起達斡爾族小說創作,應該給何喜慶以恰當的評價。也許是限于資料原因,或限于何喜慶過早封筆,達斡爾族文學研究領域對他的小說還沒有充分發現和挖掘。在過去的達斡爾族文學評論中,僅有巴圖寶音在其《回顧二十世紀的達斡爾民族文學》[7] 中提到何喜慶的名字,也僅僅是提到名字。其他在《達斡爾族文學史略》[8] 以及2012年出版的《達斡爾族小說研究》[9] 中,都沒有提到何喜慶的小說。筆者認為何喜慶的小說值得深入研究。達斡爾族小說創作,分為三個重要階段,一是新中國初期,以孟和博彥、巴圖寶音、烏云巴圖、哈斯巴圖爾為代表的達斡爾族作家,創作了一批反映草原以及狩獵生活的文學作品;二是80年代初期,以李陀[10] 為代表的中年作家,創作了一批反映新時代、新面貌的文學作品;三是90年代至今,以薩娜、阿鳳、張華、蘇華、蘇莉等為代表的女作家,創作了一批反映達斡爾及其東北民族生活的文學作品。何喜慶的小說則屬于第二階段,李陀反映的是新時期城市面貌,何喜慶反映的是新時期農村面貌,一個城市、一個農村,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何喜慶的創作在達斡爾族文學史、地方文學史上別具一格。他的鄉土文學,風格輕松幽默、筆法批判反諷,值得我們慢慢體味與細細探究。可惜,我們過去挖掘的不夠,這也源于何喜慶過早地封筆。筆者在發表何喜慶《抗藥力》的那份《龍沙》(1980年第4期)目錄上,看到了王長軍、曉達、潤成等人的名字,這些人長期活躍在地方文壇,后來都有著比較突出的文學成就,可惜何喜慶沒有持續地創作下去。對于80年代初期的地方文壇,何喜慶可謂“小荷才露尖尖角”,其短暫的創作歷程也可嘆“曇花一現”,盡管如此,我相信好的作品終究不會被人們忘記!

《何喜慶文集》不僅收錄了文學作品,還收入一些學術論文共14篇。這些論文涉及門類之多,內容之廣,與他的文學創作相得益彰。

首先值得關注的是他的語言學文章。《達語中的漢語借詞》是他的語言學代表性論文,屬于宏觀研究。這篇論文全面論述了達斡爾語中的漢語借詞的識別、進入途徑、詞意變化、使用、音變等問題。達斡爾語的漢語借詞研究,至今為止除何喜慶這篇論文之外,筆者只查到塔娜的《試論漢語對達斡爾語的影響》[11]。今后,達斡爾與漢文化交流會日益緊密,漢語借詞現象會更加突出,達斡爾語中的漢語借詞研究將是一個持續發展的課題,何喜慶等人的論文起到了奠基作用。《達語中的附加成分“ma”》屬于微觀研究,對達斡爾語語氣詞“ma”進行了全面分析。何喜慶的語言學研究,得益于他1982年大學剛畢業之際,被齊齊哈爾市達斡爾族學會和他的工作單位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送往西寧參加語言學培訓的經歷;得益于他與達斡爾族語言學者烏珠爾、德玉海、丁石慶等人的熏陶與往來;得益于他對語言的敏感。前文,筆者在闡述何喜慶小說時,幾次感嘆其沒有把小說事業堅持下去。而在此談到他的語言學研究,筆者同樣有此感觸。他本人也有一番自省:“畢業后我到民族中學執教,德玉海任學校的總務主任,一年后任副校長。期間推薦我去西寧學習民族語言理論,可以說那次三個月的學習使我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為此,我至今感謝德玉海。我也知道,他是要我在達斡爾語的研究方面有所作為,可惜我在這方面至今沒有什么建樹。”(《思考德玉海和烏珠爾》)我認為,由于他早期熱愛文學創作且有著不俗的成績,因此他對語言有著先天的敏銳力,如果繼續研究達斡爾語,應該會取得突出成績。

何喜慶的教育學論文與其教師職業緊密相關。他從大學畢業起,除有短暫的三年齊齊哈爾市實驗中學工作經歷外,其余時光都留在了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這所民族學校有黑龍江省世居的蒙古、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赫哲、柯爾克孜等6個民族的學生。何喜慶二十余年的民族中學教學生涯,使他深深地理解這些少數民族學生,我們從他撰寫的《少數民族學生的思維品質》、《少數民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少數民族學生的自卑心理》等論文,就能看出他思考的著力點。《少數民族學生的思維品質》從少數民族學生思維品質的優勢與劣勢兩方面進行分析,提出要對少數民族學生思維品質進行評估,并重視培養少數民族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少數民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少數民族學生的自卑心理》提出了少數民族學生非智力與自卑心理問題,發現少數民族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并尋找積極措施。這些教育學論文提出的問題來源于教學第一線,通過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又返回教學第一線,這種經過實踐——理論——實踐的研究論文具有很強的生命力。筆者認為,這些論文具有民族教育史學價值。據聞,由于教育普遍快速發展,如今齊齊哈爾市民族中學學生民族構成已經發生變化,少數民族學生減少,漢族學生居多。當年學校全部由六個民族學生構成的情況已經成為歷史,那么,當年對六個民族學生教育心理的研討則成為了珍貴的民族教育學史料。

在何喜慶的文化學論文中,《二十一世紀的達斡爾民族要素》是一篇值得深入思考的文章。作者從家庭、文化、經濟、語言、心理、地域等六方面討論了二十一世紀的達斡爾族的變化,提出“血緣意義的達斡爾民族將被淡化,法律、心理和文化意義上的達斡爾民族,將是其存在的民族要素”等觀點。作者在跨世紀的時候,關注這些現象,提出這些問題,可見其超前的思維力。《達斡爾民族文化的資源構成與傳統缺失》是一篇全面闡述達斡爾族文化的論文,文章前兩部分雖屬于描述性質,但并非因襲前人,而是有著個人的生活實踐,描述細致貼切。后兩部分對達斡爾族文化傳承的缺失與修復進行了闡述。我覺得,作者提出的“建立達斡爾文化產業”“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小區”“設立達斡爾民族文化保護基金”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在《達斡爾民族文化的構成》中,作者所提的“達斡爾文化可塑性”論點具有深入的研討價值。上述三篇論文闡述的核心都是達斡爾族文化,既有對達斡爾文化歷史與當下的描述,也有對達斡爾文化未來的前瞻,還有對達斡爾文化特征的闡發,應該說比較全面。此外,何喜慶曾長期從事教育管理,對此有著自己的深刻的體驗和領悟。在《教學管理中的“黑箱”現象》中,他分析了“黑箱”在教學管理流程中的意義,以及“黑箱”的控制。《面向未來,立足實際,培養民族小學教師》是其對齊齊哈爾民族師范學校辦學經驗的總結。他的文章中,還有一部分是達斡爾族學會報告、總結等材料,這些文章具有歷史意義。

《何喜慶文集》基本反映了何喜慶的才學,我相信即便不熟悉他的人,讀了他的文集,他的形象也會在心中豐滿起來。

有人稱何喜慶為“才子”,我也認同這種稱呼。他能取得這樣一番成績,我有兩點認識:一是他的成績來源于他的實踐。他的創作源于他的生活、源于他對語言的敏銳。他在農村生活了28年,對農村生活有深入的體會,他還善于觀察,善于提煉。他的學術研究同樣來源于他的實踐。他的語言學論文源于他大學畢業后到西寧培訓三個月的經驗,他的教育學、管理學論文,源于他教師、領導工作;他的文化學、學會報告是源于他參與領導學會工作。由此可見,任何一個人的成長,都不可能脫離他的實踐。二是他的成績來源于他的深入思考。他筆下的文學人物,是他對現實生活的凝結與提煉;他的學術論文《二十一世紀的達斡爾民族要素》等論文更是來源于他的不斷思考。

對于何喜慶,熟悉他的人不免有些遺憾,遺憾他過早地離世,遺憾他未能更加勤奮地寫作。是的,這兩點是最緊要的!此外,我覺得遺憾的是何喜慶沒能很好的塑造自己、完成自己。他的那些文學作品創作于大學畢業前后,他的那幾篇語言學論文是源于大學剛畢業不久參加了語言培訓。后來,隨著他進入教師、領導的角色,他逐漸脫離開這兩個領域,我想,如果他能堅持搞農村題材小說創作,或者能堅持進行民族語言研究,定能取得更加矚目的成就。即便不搞這兩項研究,他進行民族教育心理學、民族文化的探索,也能取得不俗的成就。他多次有調入高校、報社、研究所的機會,最終還是沒有離開民族中學。如果何喜慶能夠進入作協或科研院所,他的才能還能得到更大發揮。

何喜慶是達斡爾學者中比較重要的一位,他在達斡爾研究中所列出的一些材料以及所提出的一些觀點,將會對學界產生積極影響。達斡爾人研究自己民族的歷史并不長,自清代道光年間起至新中國成立前后,出現了花靈阿、郭克興、孟定恭、阿勒坦噶塔、欽同普、何布臺、孟希舜等達斡爾學者。新中國成立后,只有為數不多的人在科研機構專門研究達斡爾。這些民族研究機構主要在內蒙古,比如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專門以研究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為主,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呼倫貝爾學院等高校也都有民族研究機構。這是內蒙古達斡爾族學者相對較多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黑龍江,大部分達斡爾研究者主要在政府機關、中小學工作,在科研機構工作的較少,不具備良好的科研條件,即便如此,他們也取得了重要成績,何喜慶就是其中一位。因此說,這部文集出版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紀念、緬懷,更大的意義在于鼓舞更多的人去研究達斡爾。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

注釋:

[1] 嚴家炎:《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74頁。

[2] 轉引自雷達、劉紹棠:《關于鄉土文學的通信》,《鴨綠江》,1982年第1期。

[3] 茅盾:《關于鄉土文學》,載《茅盾全集》第21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

[4] 《龍沙》最初名稱為《嫩江文藝》,而后由《龍沙》發展到《龍沙文學》,再發展為《青年文學家》。

[5] 彭放:《春催桃李花滿枝——1981年lt;龍沙gt;小說漫評》,《龍沙》1982年第2期。

[6] 該書該征文由齊齊哈爾市委宣傳部、市婦聯、市文聯、團市委、市教育局等單位聯合發起并出版。

[7] 托木·瓦仁·泰波:《回顧二十世紀的達斡爾民族文學》,原載何文鈞、楊優臣主編《二十一世紀達斡爾族發展研究》,黑龍江省達斡爾族學會、齊齊哈爾市達斡爾族學會,2000年。“托木·瓦仁·泰波”即“巴圖寶音”。

[8] 賽音塔娜、托婭:《達斡爾族文學史略》,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9] 李樹新、林琳:《達斡爾族小說研究》,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10] 李陀(1939—),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人。短篇小說《愿你聽到這支歌》獲全國首屆優秀短篇小說獎。

[11] 塔娜:《試論漢語對達斡爾語的影響》,《內蒙古大學學報》,1982年第1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jizz在线观看|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黄色|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色综合综合网| 免费在线色|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 性激烈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欧美午夜一区|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毛片|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图片小说区|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五月天天天色|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三区在线视频|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亚洲第一色网站| 狠狠干欧美| 亚洲第一色网站| 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成人| 久久精品国产国语对白| 好吊色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专区|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欧美日韩理论|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日本免费a视频| 欧美综合成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99re视频在线|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人与鲁专区| 91九色国产在线|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国产91蝌蚪窝|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αv毛片|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老色鬼欧美精品|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亚洲天堂日韩av电影|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交换配偶在线视频| 久久一级电影|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视频在线青青|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久草网视频在线| 99精品这里只有精品高清视频| 国产新AV天堂|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欧美在线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