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廣西民族生態博物館1+10工程探索之路

2015-04-29 00:00:00莫志東
中國文化遺產 2015年1期

提要:為原地保護、整體保護、動態保護、可持續發展保護民族文化遺產,廣西開展了“民族生態博物館1+10工程”,在政府引領、專家指導和村民參與下廣西民族生態博物館建設試點推進,經過10多年時間,10座民族生態博物館與廣西民族博物館結成有機的整體,促進了遺產的保護、傳承和發展。然而,“1+10”的博物館體系這條探索之路,在管理建設、村民參與等方面依然存在許多問題。

關鍵詞:廣西民族村寒,生態博物館;保護;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工業化、現代城鎮化的發展,民族文化遺產特別是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廣西地處西部地區、華南地區,沿邊、沿海、沿江,是中國與東盟交流的橋頭堡,相對西部其他民族地區,廣西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發展所受的沖擊更為迅速、更為強大、更為猛烈。在多方呼吁和建議下,廣西民族博物館于2002年12月開始籌建,而廣西民族文化遺產的可持續保護、傳承和發展也由此開始了更深層次的探索。一是借廣西民族博物館建設的契機,大力加強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如搶救性征集各類民族民俗文物、研究和紀錄各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和培訓民族技藝等等;二是借鑒貴州生態博物館建設的經驗和國際生態博物館理念探索民族文化遺產原地保護、整體保護、動態保護、可持續發展保護,如2003年至2005年建設的南丹里湖白褲瑤生態博物館、靖西舊州壯族生態博物館、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三是2005年在生態博物館試點建設的基礎上,規劃建設“廣西民族生態博物館1+10工程”,即以廣西民族博物館建設為龍頭,從民族代表性、地域性、文化區域性等方面在全區精心挑選了10個民族文化特點突出、文化遺產積淀深厚、群眾保護傳承基礎較好、自然文化生態完整的地區建設民族生態博物館,10座民族生態博物館與廣西民族博物館結成有機的整體,廣西民族博物館持續發揮人才、技術和交流龍頭作用,10座民族生態博物館作為廣西民族博物館的工作站,持續與民族文化原生地居民探討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居民也從與外來專家、游客等交流中獲得靈感和收益,促進遺產的保護、傳承和發展。

一、廣西民族生態博物館1+10工程概況

從2003年12月至2011年5月,廣西民族生態博物館1+10工程初步建成。“1+10”工程中的“1”即廣西民族博物館,北靠青秀山,南臨邕江,占地8.7萬平方米,館合面積3.3萬平方米,于2009年5月1日正式向觀眾免費開放。館內有“五彩八桂”“穿越時空的鼓聲”“多彩中華”“繽紛世界”“昨日重現”“貝儂”等基本陳列和播放民族文化紀錄片的影像廳。每年舉辦的民族紀錄片影像周、三月三、暢享民歌、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宣傳月已成為該館的品牌活動。

“1+10”中的“10”,分別是:

南丹縣里湖白褲瑤生態博物館,2003年12月開工,2004年11月竣工,信息資料中心約900平方米,包括展示區、資料區、工作區、生活區等。其保護的文化區域包括里湖鄉懷里村蠻降、化圖、化橋屯,村寨內仍然保存著極為獨特、完整而豐富的白褲瑤傳統文化,包括染織文化、銅鼓文化、喪葬文化、谷倉文化等。

三江侗族自治縣侗族生態博物館,2004年11月對外開放,主要采取館寨結合、館寨互動的方式,將三江境內苗江15公里流域范圍內的高定、獨洞、座龍、岜團等村寨列入保護范圍。村寨內侗族服飾文化濃厚,“月也”風情古樸(侗族“月也”,意為集體游鄉做客,它是侗鄉的一種社會風俗。侗族某一村寨的男女青年按約定到另一個侗寨做客,期間要舉行賽蘆笙、對歌等活動),“講款”依稀可見(“款”在侗語中指法律條文,是侗族的民族法典。由于侗族沒有民族的文字,便把法律條款用詩歌的形式在口頭上保存下來。按慣例每年都要舉行盛大的“講款”儀式,宣講款約。在侗族的一些社交活動中,仍然保留了在舉行宴會開始文娛活動之前,先要“講款”的遺風),還擁有極具侗族文化特點的風雨橋13座、鼓樓26座,除縣城建有展示中心外,高定村也建有工作站、展示中心。

靖西縣舊州壯族生態博物館,建有700平方米的信息資料中心,2005年8月對外開放,主要是以靖西舊州街作為保護區。舊州街山水優美,保存有壯族戲臺、古塔、土司墓等壯族古建筑和遺址,還有刺繡、織錦、山歌、壯劇、木雕技藝等壯族文化遺產,是南部壯族文化的典型代表。

賀州市蓮塘鎮客家圍屋生態博物館,2007年4月建成開放,主要是保護蓮塘鎮客家圍屋和客家文化。蓮塘鎮客家圍屋為圍龍屋形式,前有水塘、圍墻、平地,中間數進建筑為主屋,供生活、起居和祭祀,兩側橫屋用作生產、圈養等,與前院、后院、天井、連廊聯結一起,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衛、防風抗震、冬暖夏涼的功能。蓮塘客家人保留有客家山歌、飲食、婚慶等習俗。生態博物館主要利用一棟維修后的民國時期圍屋作為信息資料中心。

那坡縣達文黑衣壯生態博物館,2008年9月建成開放。黑衣壯是壯族的一個支系,以黑為美,自稱“敏”(也稱“布壯”),總人口僅為5萬人,其服飾、舞蹈、多聲部民歌和古老的生活方式,一向為民族學家所重視。那坡縣龍合鄉共和村達文屯,保存著千百年來的古老生活方式,是保護、研究、傳承黑衣壯傳統文化的理想之地。

靈川縣長崗嶺商道古村漢族生態博物館,2009年5月建成開放,位于桂林市東北40公里處。保存有完整的千年古商道,有古道、古松、古橋、古涼亭等。村內居住陳、莫、劉三姓,世代重視耕讀、行商,歷史上有“小南京”稱號。其古建筑群、古商道、古墓群等,已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保護古建筑群的完整性,建設生態博物館時主要利用維修后的“五福堂”建筑作為展示中心。

東興市京族生態博物館,2009年7月建成對外開放,主要是保護廣西特有的京族文化,保護區域為東興市北部灣的萬尾、巫頭、山心三島。京族是跨境民族,在越南稱越族。島上美麗的金灘,特有的京族服飾、唱哈(在京語里就是唱歌的意思。哈節也就是京族的歌節)、獨弦琴、喃字和海上捕魚等,成為當地旅游業打造的民族文化品牌。項目整合了生態博物館和京族博物館的建設資金,其館合既可作為京族博物館館合,又可作為生態博物館信息資料中心。

融水苗族自治縣安太苗族生態博物館,2009年11月建成開放。建有苗族吊腳樓風格的信息資料中心594平方米,主要以融水縣安太鄉元寶山下的小桑、元寶、培秀村作為民族文化保護區。保護區內梯田風光優美,蘆笙坡會、百鳥衣、斗馬、“埋巖”、坐妹、吊腳樓等苗族文化古樸而獨特。

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壯族生態博物館,2010年5月對外開放,建有展示中心、展演培訓中心。主要以龍脊十三壯寨作為保護區。保護區內的梯田景觀,春夏秋冬不一,其壯族干欄、涼亭、寨門、古橋、石板路隨處可見,保存有木工技藝、山歌、扁擔舞、師公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龍脊辣椒、水酒、云霧茶遠近聞名。2012年被國家文物局命名為全國生態博物館建設示范點。

金秀瑤族自治縣坳瑤生態博物館,2011年5月對外開放,在下古陳村建有信息資料中心。主要以金秀六巷上、下古陳村為坳瑤文化的保護區,村內保存有坳瑤服飾、蝴蝶繡、黃泥鼓舞、白馬舞等。1934年,費孝通先生曾與其新婚妻子王同惠到大瑤山開展社會調查。

二、政府引領、專家指導、村民參與、試點推進的廣西民族生態博物館建設

民族生態博物館是將民族村寨(社區)的物質文化、非物質文化及其生態環境進行原地保護、整體保護和動態保護,并強調居民自我保護、傳承和發展的一種新型博物館。廣西民族生態博物館1+10工程的建設,就是民族生態博物館在廣西的具體實踐和有效探索。其模式為“信息資料中心”和“生態博物館保護區”兩者的組合,所謂“信息資料中心”其實就是一座博物館,所謂“生態博物館保護區”便是村寨,二者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同時廣西民族博物館與各個民族生態博物館結成“聯合體”,建立起長期、穩定的互動與延伸關系,編織信息網絡,構建交流與合作平臺。與此同時,在保護文化遺產和培育文化自覺的基礎上,使社區群眾最大限度地主動以各種方式參與到項目中來,一同發掘村寨(社區)傳統文化中的精華。

1.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推動,發揮引領作用。2003年,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主席任組長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并在南丹召開動員培訓大會。2005年9月,自治區文化廳與1+10工程項目所在地縣(市)級政府簽訂建設任務責任書,安排建設保護等補助經費382萬元,組織編制建設規劃,出臺建設管理辦法,檢查指導工作進展,組織人員培訓等。項目所在地政府成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協調解決建設用地、配套資金和機構編制等有關問題,所在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具體的籌建工作,建成后組建機構具體負責管理。南丹、龍勝、東興、靈川等地還成立了財政撥款事業編制的管理機構,從村寨內公開挑選有文化并熱衷于文化遺產事業的1~3名工作人員,直接負責生態博物館的各項工作。

2.開展試點,總結建設經驗,推進1+10工程建設。2003~2005年試點建設南丹里湖白褲瑤生態博物館、三江侗族生態博物館和靖西舊州壯族生態博物館,探索適合廣西區情的建設思路,并及時總結,為第二階段的建設工作奠定理論基礎。2005年底,在試點基礎上,廣西文化廳規劃建設廣西民族生態博物館“1+10工程”。廣西民族博物館在專業設備、人員培訓、業務開展等方面支持生態博物館建設發展,與各個民族生態博物館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并指定專人作為各個生態博物館的聯絡員(現已成立了專門的部門),培訓、指導開展田野調查,實施民族民俗文化記憶工程等;每年不定期召開一到兩次全區生態博物館工作會議,研究部署相關工作任務、交流經驗。各民族生態博物館向廣西民族博物館提供信息資料和調查研究成果,豐富廣西民族博物館展示內容,并通過網絡技術使它們與廣西民族博物館之間搭建起共享資源、研究成果和展示宣傳的遠程平臺,形成事業上的聯合整體,保障可持續發展。

3.組織調查研究,加強業務指導,保證專業性和學術性貫穿始終。在了解、思考及研究生態博物館理論和國內外建設理念與模式、廣西區情,并對擬建項目所在地進行實地考察的基礎上,自治區文化廳編制了《廣西民族生態博物館建設“1+10工程”項目建議書》,并申請承擔國家文物局《廣西民族生態博物館模式與可持續發展研究》課題,精心組織調查研究和業務指導。2006年起,該課題組在借鑒國外生態博物館理念、貴州六枝原則和兄弟省區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全面考察廣西民族生態博物館項目所在地的文化遺產資源、群眾保護基礎,精心指導項目選址、遺產調查、可行性研究,按照規范編寫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開展業務指導和人才培訓等。各生態博物館建成后,廣西民族博物館在館內或所在村寨持續開展民族文化遺產保護知識和博物館專業技術培訓和工作經驗交流。

4.強調居民作用,動員群眾積極參與。一是在生態博物館選址、建設方案編制過程中,通過各種方式主動征求和了解當地居民的意見和建議;二是在項目實施階段,盡可能由當地居民參加施工管理,對一些民族特色、民族工藝技術要求較高的項目,都由當地有豐富經驗和技術的人員負責操作實施,確保民族工藝傳統;三是積極鼓勵當地居民自覺保護、傳承和向觀眾展現自己的文化,如村寨文化示范戶的建設。

三、廣西民族生態博物館建設成果

生態博物館的建設,把原本屬于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帶入了偏僻的鄉村,使農村居民提前享受了原本只有現代城市居民才能享受的博物館文化,大大促進了城市和農村居民的文化交流,提高了當地居民對自身文化的再認識和保護意識,帶動了所在地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經濟、文化的發展,其意義和影響是深遠的。經過10多年時間,廣西民族生態博物館的建設盡管處于起步階段,但它的創立增強了當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提高了文化保護傳承的自覺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提高了居民保護傳承發展民族文化的意識,增強了民主協商管理。通過生態博物館的展示,居民了解了本民族的深遠歷史和優秀傳統,認識了本民族的文化,看到了本民族文化的價值,增強了民族自豪感,提高了保護本民族文化遺產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生態博物館就像一扇窗戶,一些居民從博物館了解到他們平常并不在意的物品的價值,了解到習以為常的服飾、織錦刺繡、舞蹈、傳統習俗和民族建筑的獨特及對游客、專家、學者的巨大魅力,從而學會珍視、愛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一些居民開始把他們所掌握的傳統手藝、會唱的山歌向后代傳授和傳唱,把家里的傳統用具、服飾等送給博物館收藏和展示。在建設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主動幫助博物館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當地居民也開始圍繞建設進行會商、協商,表達意見,增強了民主管理、參與管理和自我管理。隨著廣西民族博物館與各民族生態博物館的互動,村民專業化管理的普及,村民對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發展的創新活力日益明顯,“1+10”優勢得到了很大的發揮。

二是擴大了民族文化遺產的宣傳,品牌作用日益彰顯。生態博物館的落成,使得這些邊遠鄉村聲名遠播,文化遺產的保護越來越受到社會和媒體的關注。民族生態博物館向社會開放,博物館觀眾進一步了解了當地民族文化,居民自覺和不自覺地傳播民族文化。隨著社會各界的關注,各種媒體積極加大民族文化遺產的深度宣傳,各界專家、學者、名流開始深入交流、探討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品牌日益彰顯。

三是增加了生態博物館所在地居民的收益,促進了旅游業發展,改善了鄉風。隨著鄉村旅游、民族風情游等特色旅游業的發展,建成較早的生態博物館已成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如龍勝龍脊壯寨、靈川長崗嶺、南丹里湖等。生態博物館所在地的傳統工藝品、紀念品銷售,也為當地居民帶來經濟實惠,增加了收入,如南丹白褲瑤染色花布、靖西壯族繡球等特色民族產品在廣西各地旅游市場均有銷售,其中繡球銷售量每年就在20萬個以上。初步統計,先后建成開放的10座民族生態博物館共接待觀眾150多萬人次,建成較早的靖西舊州壯族生態博物館平均每年接待觀眾5萬多人次,南丹里湖白褲瑤生態博物館平均每年接待觀眾3萬多人次,三江縣侗族生態博物館平均每年接待觀眾3萬多人次。外來觀眾的增加,增進了交流,促進了旅游業發展,增強了居民旅游服務意識、公共衛生意識,鄉風大為改善。

四是帶動了生態博物館所在地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了當地居民生活質量。項目所在地縣政府配合生態博物館的建設,積極協調安排有關專項資金投入項目所在地進行基礎設施、環境整治等有關項目建設,改善民生,造福群眾。如南丹縣政府調整安排2710萬元的國際援助資金,建設白褲瑤生態博物館所在地的縣鄉公路、鄉村公路和飲水工程,進行廁所改造等工程;龍勝縣政府安排1300多萬元建設龍脊村古壯寨的道路、停車場、衛生間等公共設施。這些公共設施的建設,不僅完善了生態博物館的配套服務設施,而且極大地改善了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提高了生活質量。

五是成為連片文化遺產保護的范例。隨著生態博物館理念在廣西各地的傳播和“1+10”工程建設的影響,原地保護、整體保護、動態保護、居民自我保護等深入人心,一系列連片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相繼出現。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中“河池銅鼓文化生態保護區”、“桂西壯族文化生態保護區”,金秀縣“1+6”模式(即金秀瑤族博物館、大瑤山自然生態博物館和盤瑤、茶山瑤、坳瑤、花藍瑤、山子瑤生態博物館),合山煤礦博物館、平桂礦業博物館,以及正在推動的古村落、歷史街區保護等等。

四、廣西民族生態博物館建設存在的問題

“生態博物館”是后工業化時代產生的概念,其宗旨是強調當地居民對文化遺產自我保護、管理、傳承和發展,并最終成為生態博物館的主人。但是,廣西民族生態博物館所在地區地處偏遠深山,經濟、文化、人口素質全面落后,城鎮化、工業化迫使許多中青年勞動力滯留城市,村寨內的居民大多屬于弱勢群體,生計始終是當地居民的頭等大事。因此,近10年來,在“1+10”工程建設過程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當地村委和居民參與程度低。因經濟欠發展、居民生活困難,集體經濟較弱,外出務工趨勢造成農村“386199”(38即婦女,61指小孩,99代指老人)結構越來越凸顯,當地村委和居民參與生態博物館建設程度偏低,部分生態博物館所在地區的政府部門包辦、專家指導的成份較多,村寨文化“能人”帶動和主導的理想信念難以操作。村民在文化中的角色和可持續發展仍是難題。

二是保護區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傳統民居建筑的保護與居民改善居住生活條件的矛盾越來越大。民族地區的傳統民居大多為瓦面木質結構、磚瓦木結構,甚至還有茅草屋面木架結構,傳統民居采光差、易漏水、易著火、衛生環境差等缺陷日益彰顯。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村民大多盼望建設鋼筋混凝土的樓房改善居住條件,非文化遺產管理部門也積極倡導和資助居住條件改善(如消滅茅草房、危舊房改造、消防通道建設等),而且傳統民居的維修成本往往是拆舊建新的數倍,又沒有國家資助,迫使傳統民居群“插花”、隨意拆除優秀民居等現象越來越普遍。二是村寨內的可移動文物面臨隨意被兜售和販賣的困境。外來觀眾和文物販子看到珍貴的文物經常高價收購,當地居民的趨利行為使得大量可移動文物外流。三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村寨中除文物保護單位和展示中心展出的文物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保護管理外,傳統民居和居民所有的傳世文物缺乏保護管理的法律依據和監管措施。

三是重前期建設,輕后期發展的現象嚴重。生態博物館建設過程中,地方政府積極參與,提供政策和必要人力、物力和財力,保障了生態博物館如期建成;建設完成后,除自治區文化廳和廣西民族博物館每年有一定的下撥經費外,地方政府大多重視旅游業發展,輕視文化遺產的管理和可持續發展,導致生態博物館的后期運營發展面臨較大的困難。

四是缺乏國家層面的政策扶持和統一指導。在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下,西部地區建設民族生態博物館的主要任務就是發動和引導當地居民積極參與,并逐步引導文化“能人”發揮帶頭作用,減少或避免建設發展過程中的“文化代理”和“全面趨利”。但是,到目前為止,除少數幾個省實際有少量資金扶持外,國家和省級層面都沒有出臺扶持政策,也沒有專門的項目資金。在專業指導方面,應當在六枝原則基礎上,歸納總結各省經驗,從國家層面宏觀指導全國生態博物館的建設和實踐。如制定《生態博物館建設規范》《生態博物館建設社會融資辦法》《生態博物館保護區管理辦法》,舉辦生態博物館建設高級研修班等等。

五、結語

生態博物館是一種以村寨社區為單位,沒有圍墻的

“活態博物館”。它強調保護和保存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原生性。生態博物館的概念最早于1971年由法國人弗朗索瓦·于貝爾和喬治·亨利·里維埃提出。其“生態”的涵義既包括自然生態,也包括人文生態。1986年生態博物館的概念被引入中國,并于1995年在貴州省六枝特區梭嘎鄉建立中國乃至亞洲第一個生態博物館,即梭嘎苗族生態博物館。目前中國已有各種形式的生態博物館約16個,基本建設在少數民族村寨,其實踐不僅整體保護、原地保護、自我保護及發展中保護文化遺產,同時也推動了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全面發展。

廣西民族生態博物館1+10工程無疑是生態博物館的新模式,結合該區的實際情況,開拓具有本土化特色“館村結合,館村互動”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前沿性。然而,廣西的民族生態博物館建設才剛剛起步,“1+10”的博物館體系固然是一條新路,但要真正實現民族村寨的保護與發展還有很多困難和很長的路。

(責任編輯:文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99re经典视频在线|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国产视频a|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综合678| 色综合综合网|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免费激情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99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 中文字幕 91|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不卡精品|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欧美性色综合网| 色色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国产经典免费播放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在线五月婷婷|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性欧美精品xxxx| 日本91视频| 就去色综合| 色综合激情网|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999精品视频在线| 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 在线免费观看AV| 99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欧美色图久久| 91视频精品|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中文一级毛片| 中文字幕2区| 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lhav亚洲精品| 精品视频第一页| 色男人的天堂久久综合|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伦伦影院精品一区| 亚洲最大情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日本视频91| 中文字幕亚洲另类天堂|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自在线拍|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91精品国产一区| 再看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 中文字幕在线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天天色综网|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台湾AV国片精品女同性| 成人国产三级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区|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 | 九色视频线上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