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上海國際車展雖沒有車模助陣,但吸引了超過92萬人參觀,創下了歷史新高。對于汽車業內人士來說,零部件館盡管沒有整車館的豪車助興,但卻有極高的技術含金量,各家展臺前都人頭攢動。來自德國的舍弗勒集團就是其中的亮點之一。4月20日,舍弗勒大中華區汽車事業部總裁楊漢兵向記者介紹了舍弗勒集團2014年的運營狀況以及在中國的戰略規劃。透過舍弗勒2014年優異成績單以及未來的發展計劃和富有競爭力的創新型產品,楊漢兵表示舍弗勒在2015年將繼續一如既往開拓中國市場蓬勃局面。
楊漢兵與舍弗勒的聯系要追朔到1997年,當年他加入雷貝斯托摩擦產品(蘇州)有限公司,并于2003年出任公司總經理。就在2008年雷貝斯托并入舍弗勒,成為舍弗勒摩擦產品(蘇州)有限公司,楊漢兵繼續擔任公司總經理。現在該公司已是全球最大的單一離合器摩擦片生產商和重要的離合器摩擦材料供應商。從雷貝斯托到舍弗勒中國,楊漢兵一如既往。
在此次上海車展上,對于未來的發展戰略,楊漢兵表示:“我們將在集團‘高效驅動,馳騁未來’戰略引領下,持續發揮舍弗勒在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領域的傳統優勢,并加大在混合動力和未來電驅動方面的研發,持續深耕中國市場。”在他的眼中看到的是中國市場無限的潛力,而他更深知只有保持舍弗勒的創新精神,才能使公司在中國本土擁有更長遠的未來。
強勁增長的2014
2014年舍弗勒集團銷售額同比增長8.2%,達到121億歐元。舍弗勒中國2014年銷售額達到15.4億歐元,較2013年增長29%,占集團總額的12.7%。舍弗勒中國的銷售額是僅次于德國的舍弗勒全球第二大單個國家市場,亞太地區是銷售增長最快的市場,而中國是亞太地區的發動機。
持續投資中國市場
2014年,舍弗勒在華業務創紀錄增長。實現業績增長的原因有三點。楊漢兵指出,“首先,舍弗勒的產品具有質量優勢;其次,舍弗勒強調不斷創新,迅速根據市場變化作出反應;再者,舍弗勒為客戶提供良好的服務。”
中國汽車市場對節能減排和提高動力總成效率的產品需求量非常旺盛,這意味著產品需要更富創新力。舍弗勒在發動機全可變氣門機構、雙離合器、創新型底盤產品和P2混合動力模塊等方面的優勢,可增加單位產品的銷售價值,推動公司在中國的業務增長。
自1995年在中國投資生產以來,舍弗勒大中華區已建立起包括生產、銷售、研發后市場和技術支持在內的全面用戶服務體系和競爭優勢,產品廣泛應用于中國汽車產業和工業市場。目前舍弗勒大中華區擁有約1萬名員工,在上海安亭設有1個研發中心,太倉、蘇州、銀川、南京設有7座工廠,在北京、上海、香港、臺灣等全國各地設有20個銷售辦事處。
舍弗勒在中國的投資額每年都不低于十幾億人民幣,未來三至五年內仍會保持高位的增長。在中國的投資額遠遠高于舍弗勒集團在全球各地投資的平均水平。
楊漢兵介紹,“2014年我們確實投資額很高,接近2億歐元,這樣大的投資,底氣主要來自于我們的新項目。這些項目覆蓋國內外多個客戶的多款產品,應用在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等各個系統。舍弗勒去年在中國的增長接近30%,如此快速的增長如果沒有這樣的投資是沒有辦法支撐的。而在今后的10年里,我們還要堅持這樣的投資規模,使舍弗勒中國的發展能夠得到保證。”
擴展售后服務模式
如今全球的售后服務供應商都在往中國進軍,包括中國本土的供應商。然而,整車廠的技術門檻較高,相比之下,進入售后市場容易一些,這造成了售后市場競爭激烈的局面。而舍弗勒三大品牌Luk、FAG、INA對產品質量嚴格把控,不允許摻雜任何假冒產品。楊漢兵表示,“目前舍弗勒售后網點布局將從一線、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拓展,最終希望在每個縣城都建立一個網點。此外,舍弗勒還將以入駐京東、天貓的形式打造售后電子商務平臺。”
他強調說,“我們的汽車售后業務在中國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戰略,就是要建立一個適合中國市場的售后服務模式。不論是通過經銷商,還是產品直接到4S店,我們正摸索和建設當中,一定要把售后服務跟中國的汽車工業一起做得更好。”
舍弗勒同時還推出一些新的模式,例如電商,對于這個模式楊漢兵認為,“這將是今后一個大的發展方向,電商模式這塊業務我們每個月可以接到幾百個訂單,上千咨詢電話,售后服務業務在中國市場今后肯定會非常大,而且每年的增長可能會超過13%,舍弗勒會努力抓住這個機會。當前售后服務我們不完全只通過主機廠,也有自己的售后服務團隊。”
未來五年舍弗勒中國
汽車增速欲達15%以上
未來5~10年內舍弗勒會堅持“高效驅動,馳騁未來”的發展方向。楊漢兵強調,“今后5年,針對舍弗勒2020年規劃,大中華區汽車業務增長平均每年會超過15%。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我們很看好,也許新常態下經濟的發展沒有從前10%的增長,但5%~7%的發展在全球來說還是非常明顯的。另外,中國汽車工業會持續發展,與中等發達國家相比,在人均汽車保有量上還存在發展空間,所以我們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存有很大的空間和機會,我們也很看好中國的汽車市場。”
講到“高效驅動,馳騁未來”戰略在中國的落實,楊漢兵表示,“首先,我們會深入了解中國市場的具體情況,了解人們對交通出行的需求,就像歐洲的駕駛循環一樣,我們需要了解中國的駕駛循環,中國車主的用車習慣,同時還要了解中國的立法需求。我們會從個人的使用習慣以及汽車使用等方面來確認中國的特點。”
另外,楊漢兵補充,“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從產量而言,我們相信這一趨勢還將延續下去,在未來5年中國的汽車產量應該能夠達到3000萬輛。”
在中國市場上會有哪些技術成為重點技術?他認為會包括燃油的經濟性、節能減排,還有成本性價比以及技術上的靈活性等。“有些技術我們已經研發出來,或者在其他市場上得到應用,現在也將會逐漸在中國市場上為本土的主機廠所采用。我們會密切跟蹤市場趨勢,因地制宜地適應中國市場的發展。所以在舍弗勒‘高效驅動,馳騁未來’的戰略當中,中國一直是我們的重中之重。”
舍弗勒還在做的一項工作,是把一些全球性的解決方案在中國本土化。“舍弗勒汽車產品和技術的本土化水平已相當高,在中國,太倉工廠生產的產品向全球客戶供貨。”
中國概念車
與長安合作未來將量產
舍弗勒為應對來自環境、資源、市場和技術等方面的挑戰,提出了“高效驅動,馳騁未來”的戰略發展方向,從驅動技術、城市交通、城際交通和可再生能源等四方面開發更節能、更高效和更適用的產品與解決方案。
中國政府提出到2020年將乘用車綜合油耗降至5升/百公里的減排目標。為此,舍弗勒于2012年啟動“中國概念車”計劃。這款車采用了模塊化的P2混合動力系統結合雙離合自動變速箱,可幫助中國和世界面對未來更為嚴苛的燃油經濟性標準。
該概念車基于2013款長安逸動三廂車型,項目組將其改裝為一輛強混合動力車。整車架構和動力總成的電動化目標是通過采用并聯式混動系統以獲得最大成本效率比,因此選用了P2混動方案(電機位于發動機和變速箱之間,并允許在純電驅動時與發動機分離)。該方案只需一個驅動電機,并能夠方便地適用于現有傳統發動機和變速箱的多種組合,而無需大量的重新設計工作。
概念車采用了高效的干式雙離合器系統,這種成熟的傳遞方案可提供固有的優良動力性和舒適性。發動機為一款福特1.0升渦輪增壓3缸發動機,具有高扭矩和良好的燃油經濟性,取代了原車的4缸1.6升自然吸氣發動機。
舍弗勒中國概念車可達到3升/百公里的油耗。對此,楊漢兵解釋說,“3升是指在混合動力的狀態下進行的測試,其中還包括一些動能轉化為電能反哺至電池的過程。這款概念車中的技術都會在未來幾年內實現量產。”
楊漢兵強調,“我們會把中國概念車的技術推廣到國內的一些汽車生產廠家,比如說長安。我們會一起進行混合動力車的開發,這個車的技術已經很成熟,完全符合國家對新能源車的補貼標準。所以我強調,我們不做車,我們與整車廠不產生競爭關系,而是和整車廠一起開發新產品,為中國的汽車工業做出貢獻。”
長安2014年在中國市場是一匹黑馬,楊漢兵認為,“中國概念車項目應該說非常幸運能夠和長安合作,來實現舍弗勒在未來驅動方面的概念。長安是一家非常優秀的公司,他們對技術的追求,對現在汽車的規劃做得非常合理。長安的規劃也包括了混合動力技術,所以舍弗勒與長安的合作是全方位的。首先,我們不僅提供一些零部件,我們將提供系統性的解決方案;第二,我們不僅是跟長安合作,同時與其他國內汽車生產廠家也在討論一些合作,有很多項目正在進行中,舍弗勒可以為中國的節能減排做得更多。”
憑借全球技術實力和對區域市場的深刻理解,舍弗勒已研發出多款先進驅動概念車。作為“舍弗勒高效未來驅動北美概念車”和“舍弗勒高效未來驅動印度概念車”的延展,“舍弗勒高效未來驅動中國概念車”構成了其完美“三重奏”,并成為舍弗勒應對各區域不同需求的定制化解決方案。通過中國概念車項目,舍弗勒全面測試了其在未來高效驅動尤其是未來動力總成方面的綜合能力。
楊漢兵表示,“通過舍弗勒中國概念車項目,舍弗勒的技術專長實現了由歐洲到中國的轉移,從而在中國建立了對高復雜動力總成系統進行集成的能力。這種技術可為將來批量生產提供解決方案,并使未來高效驅動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