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創始人、日本著名企業家盛田昭夫說過:“成功,不是靠理論,不是靠計劃,也不是靠國家政策,而是人,只有人才能使企業獲得成功。”這里所說的人,不僅是指CEO、技術人員或者銷售人員,還包括企業里的每一個個體。對于學校,也同樣如此。無論是叱咤風云的校長,還是普普通通的教師,乃至默默無聞的清潔工,在一個優秀的學校里,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他們的傾心盡力,學校才能蓬勃發展,樹立口碑,贏得贊譽。
2011年開始,為弘揚崇明精神,學校設立了“感動崇明校園人物”評優項目。入選條件:在某一方面能傳遞正能量,推動大家向上向前,不求高大全。五年來,入選“感動崇明校園人物”的有教師(包括臨時代課教師)、學生、家長、清潔工、教師家屬等等。入選的理由也各不相同,頗有“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局面。聽聽他們的頒獎辭——
“他的妻子遭遇突如其來的車禍,成為植物人,身為丈夫,他全身心傾情守護。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如同被復制,天天精心照料,日日細心呵護,擦拭、聊天、陪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在無望中守候著一絲希望,在無奈中捍衛著家庭的完整。他,以一個中國男人最樸素的方式詮釋了對妻子不離不棄的忠貞;他,以一位科學教師的才華與智慧發揚學校科技特色,譜寫出人民教師的責任與情懷。他的名字叫戴相順。”
“有這樣一位教師,她將個體化的寂寞之旅升格為群體的結伴而行。將學校的有志青年組建成一個草根團體,開展一系列培根活動,一個人,帶動一群人,領著大家一起走,攜起手,向前走。她讓學校的語文教學水平向更高處攀登,再攀登,將語文教學的本質向更深處漫溯,再漫溯。她的名字叫唐婉,她的團隊叫向日葵。”
……
五年的堅持,不同的典型被發現,被扶植。更為感觸的是“感動崇明校園人物”這一項目設立的意義遠遠大于評選結果。大家在評選中,逐步達成了一致的共識:風景,就在身邊,就在那看似平常的每一天,就在那看似平常的每個人,你,我,他,都可以站成一方獨特的風景。大家對教育有了自己的理解:教育,不是把人趕上獨木橋去擁擠,而是要為人開一扇窗,把更廣闊的空間和領域展現在大家眼前。
于是,“崇明講壇”成為校園的“百家講壇”,有特長的老師和家長,帶領孩子穿越在不同的精彩中。“崇明書架”成為集會開場,愛好閱讀的“你方唱罷我登場”,與大家共享閱讀之樂。樂于寫作的,在“崇明故事”里記錄下我眼中的你和我,品嘗著“沒有一天不值得記述”之樂。大家都在各自擅長的領域里實現著自我價值,樂此不疲……
于是,每天一檔的晨會,學生成為講臺前的主角。每周一次的升旗儀式,學生的才華在彩虹臺前飛揚。每年一屆的小能人評比,群星閃爍,才人輩出。
在崇明校園中,每個人都在自覺做最好的自己。一個教師,一種風格;一個班級,一種特色;一個孩子,一種特點,人人都有亮點。說到某一個學生,老師或孩子們對他的特點如數家珍,甚至細致到呼啦圈一次能轉多少個。
當每個人都成為一個獨特的教育風景點,這無數的景點匯聚在一起,校園才能成為一方百舸爭流,欣欣向榮的教育風景區。
(曹慧,句容市崇明小學,212499)
責任編輯:顏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