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默生說,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我校著力“打造尊重文化,讓每一個生命走向幸福”的辦學理念,以“尊重差異,促進全體發展;尊重需要,促進全面發展;尊重規律,促進全程發展”為尊重教育的核心內容,讓學校走上了一條特色辦學之路。
一、每一個生命都是生命
學校管理必須關注每一個孩子。每一個生命都是生命。在老師的眼中,每一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陪著他們沐浴陽光風雨,關注每一個生命的成長和發展,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也是我們的幸福和快樂。
學校的每次活動,人人登臺,一個也不放棄,一個也不拋棄,讓舞臺不再是極少數學生的陣地,而是屬于每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舞臺的主人,成為活動的主角。比如,去年,學校舉行的經典詩文集體吟誦會,我校規定,“一個學生都不能少!”全校三千余名學生齊聚運動場,一個年級組成一個方陣,一個年級表演同一個內容,讓此次活動成為“大家”的吟誦,成為“所有人”的吟誦,也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有位平時沉默寡言的學生,動情地說:“沒想到這次活動,我也成為班級中的重要一員!”
學校在傳統的“三好學生”“優秀學生”獎項外,還設立了極富個性的“特長學生”獎。其目的是把評價的目光轉向所有的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得到鼓勵。“特長學生”評選包括“小巧手”“小演講家”“小雷鋒”“小創造家”等,涵蓋了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并采取學生自己推薦、互相推薦相結合的方式。讓所有學生參與評選,其實就是尊重教育的一種體現。特長學生的評選,讓更多的學生收獲了尊重,收獲了自信。
二、每一個生命都很生動
每一個學生都是學校真正的主角。人與人最大的區別是個性。教育必須滿足個性需求。我們尊重個性特點,大力開展“入心德育、智慧數學、七彩藝術、活力科技、大眾體育、美文閱讀、快樂英語和魅力乒乓”等八大品牌特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彰顯個性,凸顯生動和快樂。
入心德育節,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旋律,注重禮儀教育,以禮立人,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區“三結合”德育網絡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品行發展。智慧數學周,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游戲,如“數獨游戲”“小博士論文答辯”等,啟迪數學思維,開發學生潛能。七彩藝術節,孩子們潑墨揮毫、盡情高歌、飛揚熱舞、靈動彈奏間,提高藝術素養,培養審美情趣。活力科技節,航模知識講座、軍艦模型拼裝等一個個豐富有趣的科技活動,豐富了孩子的業余生活,培養了孩子勇于探索、創新的精神。大眾體育節,從兩操比賽到田徑比賽,再到趣味運動,親子共玩,師生共比,讓健康伴隨孩子每一天。美文閱讀節,吟誦經典,感受中華古典魅力;邀游書海,積累各種知識;師生同讀,厚實人文底蘊;親子共讀,提高綜合素養。快樂英語節,學生在綜觀中西的知識競賽、貼近生活的英語板報、異域風情的英語歌曲等比賽中,感受英語、運用英語、享受英語。魅力乒乓節,將國球乒乓融入每一個孩子的生活,讓乒乓的動感魅力,浸潤孩子的生命。
這些活動的持續開展,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和活動熱情,滿足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需求,讓學生的潛能得到了開發,個性得到了發展。有位教師動情地說:“在活動中,每一個生命都很生動!”
三、每一個生命都會生長
周國平說,教育即生長。我們的“尊重”教育,就是要符合孩子的生長規律,讓每一個孩子自由快樂呼吸。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針對有的教師忽視教學情感,教學樂趣,課堂中學生被“禁錮”著,缺乏思維、行為的自由,處在一種緊張壓抑的學習狀態中,提出了樂學課堂教學要求,建立心理安全、心靈自由、心情愉快的課堂。為此,語文、數學課分別構建了“四讀四問”“三學三疑”的課堂教學結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享受課堂學習的樂趣。
“教育就是解放心靈。”為了更好地解放學生,讓學生自由快樂生長,我校創造性地開展“周四無書面作業日”活動,打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把作業與課程聯系起來,以作業為載體,將課程延伸到課外,從大自然和生活中汲取素材,讓課程生活化、日常化,讓孩子們能夠愉快地學習,能夠體驗學習的快樂,從而最終形成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動力。
“周四無書面作業日”摒除傳統的語數外作業,設計德育踐行、名著閱讀、手工科技、藝術活動、社會實踐等5個類別的拓展性內容,讓學生回歸生活大課堂。孩子是幸運的。他們擁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孩子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發揮了自己的智慧,創作了一批好的作品。同時,我校周五下午開展主題實踐活動課,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僅僅作為協助者與旁觀者,集中展示周四實踐作業的成果,分享創意、喜悅與快樂。
尊重,就是在我們的眼中有每一個學生,滿足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需求,遵循每一個學生成長規律,讓每一個生命感受幸福、享受幸福、創造幸福、走向幸福。
(張桂琪,靖江市城北小學,214500)
責任編輯:趙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