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作為學校教育的有效載體,其幸福的程度對幸福教育的實施起著關鍵作用。幸福教育離不開幸福課堂,打造幸福課堂,是踐行幸福教育重要的落腳點和突破口。
怎樣的課堂才是幸福的課堂?我們認為:幸福課堂,就是在生本教育理念觀照下,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綜合學習能力培養為目標,追求精神愉悅的輕負擔而高效能的綠色課堂。
生本教育是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它能使教育者體會到教育的真諦,享受到教育的樂趣和兒童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發展。生本教育理念體現了對生命個體的尊重,學生不再作為知識的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習得適合自己需求的知識和技能,從而完善生命個體。當我們的課堂從“師本”“課本”轉向“生本”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已經將學生真正放到了學習的主體地位。
那么,該如何打造幸福課堂呢?通過不斷的思考和實踐,我們發現:4G,是我們行動的有效指南。4G一般指的是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進入4G時代,超高的數據傳輸速度成為機器之間當之無愧的“高速對話”,給人們開創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前景。而我們所說的4G,指的是課堂的四種特性,即genuine、gay、gradual和glamorous。課堂4G,成就教師、學生、文本之間,課堂與課外的“高效對話”,架起了幸福課堂構建的快速通道。
第一個G:genuine
genuine,意思是“真實的”,“真實性”是幸福課堂的第一特性。俗話說:幸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課堂的幸福體驗來自學生個人的真實感受,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幸福的體驗也是不一樣的。生本教育的理念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所以,我們的幸福課堂首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1.幸福的課堂,要真實地還原學生的學習狀態
課堂要幸福,我們就要真實地還原學生的學習狀態,讓教師清晰地認識到學生學習的差異,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滿足他們自身的學習需求,從而感受學習的幸福。
課堂上,我們鼓勵學生“自我發現”。例如,每堂課前設定“幸福交流”環節:通過自學課文,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學生有的是從字詞的認讀和理解上談,有的是從課文內容的把握上談,有的是從語言上談,也有的從文章的布局謀篇和寫作手法上談,個性化的回答完全建立在自身理解的基礎上。有時候我們再引導大家交流:你認為這篇文章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什么?學習任務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
通過自我發現,真實地還原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把握準了學情,教學就能更好地面向全體學生,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讓每個人都能獲得學習的幸福體驗。
2.幸福的課堂,要真實地呈現學生的思維過程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學生對課堂的幸福體驗一部分來自于課堂上經歷的緊張而激烈的思維活動。真正的學習,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這就提醒我們:幸福的課堂,要真實地呈現學生的思維過程。
課堂上,我們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要學會質疑,可以從題目處質疑,從關鍵語句處質疑,從課文中看似矛盾處質疑,從文章前后聯系上質疑,從文章重復處質疑,從標點處質疑等等,讓學生有疑而思,思中求學,學得主動,學得扎實,學得幸福。
課堂上,我們鼓勵學生“自我暴露”。在學生回答后,我們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先追問:你是怎么想的,或者你的理由是什么。這樣,就讓學生把思維的過程暴露在大家的面前,不管是對還是錯,學生都能從中得到教益,有收獲就是幸福的。
第二個G:gay
gay,意思是“愉快的”。幸福是什么?是指一個人的需求得到滿足而產生喜悅快樂與穩定的心理狀態,“愉悅性”是幸福課堂的基本特性。課堂氛圍愉快,學生保持愉快的心境,學習成為一種樂趣和享受,自然就增加了課堂的幸福指數。
1.幸福的課堂,要創設師生進行平等對話的愉快心理場
在對我校學生的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課堂上最能影響他們幸福感的是教師的態度,其次是教學內容方法,再后是課堂氛圍等等。因為教師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決定了他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方法、學習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
課堂上,我們倡導“微笑禮儀”,教師要放下架子,用友善的態度、親切的舉止消除學生的心理畏懼。我們推行“幸福評價語”,做到評價具體化、細節化,如:“你傾聽得仔細,耳朵又靈,連一個詞這么細微的地方都注意到了!”又如:“你能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非常好!如果說話再完整些就更好了!”拋棄空洞化、格式化的語言,即使是批評也要注意不傷學生的自尊。通過規范教師的言行,促使學生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敢說、能說,營造師生平等對話的愉快心理場。
2.幸福的課堂,要把握教學張弛有度的愉快節奏場
課堂教學是有節奏的。如果教學長時間處于快節奏,學生的神經緊繃,容易身心疲勞;如果長時間處于慢節奏,學生的注意力也容易渙散。學生與學生是有差異的,太快了,學困生跟不上;太慢了,學優生難向前。課堂不是優等生表現的舞臺,也不能因為學困生而浪費大部分學生的時間,要尊重差異,把握好符合生命節律的課堂教學節奏,張弛有度。例如:在教學中,教學內容簡單的,學生自學可以學懂的,或內容比較有趣的,可以快節奏進行。內容比較難的,比較枯燥抽象的,或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則要“慢動作”,提問后要留出較多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教師放慢些語速適當講解,讓學生來得及消化。把握“張弛有度”的節奏場,不僅能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陶冶學生的身心,體現的是對學生的尊重,收獲的是學生學習的幸福。
幸福的課堂,讓學生在一種愉快的氛圍中平等對話、張弛有度,利用場效應,激活學生的學習欲望,主動而快樂地學習。
第三個G:gradual
gradual,意思是“漸進的”。生本的課堂是區別于考本、本本、師本的,是區別于短期行為的、唯分數的課堂,是人的發展的漸進的課堂。我們的幸福課堂是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綜合學習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課堂,因此,“漸進性”是幸福課堂的必然特性。
1.幸福的課堂,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漸漸獲得成長
課堂上,我們兼顧全班學生,尊重學生差異,力求通過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讓每一個孩子在成功和進取中漸漸感受到學習的幸福。
生本教育鼓勵先學,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直至不教而教。課前,我們通過“導學單”引導學生自學,導學單分成常規導學和提升導學兩部分。常規導學主要以認讀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為主;提升導學主要以尋找文章的特色為主,如結構上的特色、語言上的特色、寫法上的特色等等。學生根據“導學單”完成相應的項目,就可以得到相應的分值,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區間分值確定其完成情況的等第。也就是說對于學困生而言,他完成的或許只是一小部分,但也能得到“優”;而學優生則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
課中,我們引進“微課”理念,設計“幸福導學”環節,精心選準一個點導學,然后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如教學《煙臺的海》一課,教師通過導學“冬天煙臺的海”,教給學生方法:(1)找一找:這個季節的煙臺的海的特點是 " " ;(2)分一分:請你根據景和人用“/”給這一自然段分層;(3)悟一悟:找出描寫海的句子讀一讀,你認為作者寫得好在哪里?其余的三個季節由小組通過此方法合作學習,然后交流學習情況。導學旨在精講,合作旨在實現優勢互補,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成長。
2.幸福的課堂,學生的各項能力都能漸漸獲得提升
生本教育的兒童觀告訴我們: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潛能無限,是教育教學中最重要的學習資源。要借助于學生的本能力量的調動,形成教育的新的動力方式和動力機制。課堂,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養。幸福的課堂,我們要培養的是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讓學生的各項能力都能漸漸獲得提升。
課堂上,我們經常會安排多樣化的學習任務。教學古詩,重在意境的把握和情感的體悟,我們給學生提供了朗讀、繪畫、吟唱等學習任務,讓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種達成學習目標;教學寫人的文章,重在人物特點的感知和寫作方法的習得,我們給學生提供制作人物卡片、文字人物素描、口頭人物介紹等學習任務,讓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種達成學習目標。如此種種,在于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畫等學習行為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表達力。課堂上,我們鼓勵學生一問多答或一題多解,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在去異求同的過程中達成共識,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從而提升學習力。
幸福的課堂,學生是基點,能力的增長是生長點,學生在合作中共贏,在探究中共生。哪怕是一點點,對學生而言就是成長,有成長就有幸福。
第四個G:glamorous
glamorous,意思是“富有魅力的”。魅力,就是對人的吸引力,課堂有魅力,學生心向往之,樂此不疲地享受課堂學習,上課就不再是一件枯燥無趣的事。因此,“魅力性”是幸福課堂的表象特性。
1.幸福的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富有魅力的強大磁場
人的學習動機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內部動機也叫內驅力,是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學習的重要力量。幸福課堂,就是要讓課堂成為一個強大的學習磁場,激活學生的內驅力。
課堂上,我們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夾竹桃》一課時,告知學生目標就是:(1)讀懂夾竹桃可貴的韌性和帶給“我”的許多幻想;(2)學習作者用對比襯托表現事物的寫作方法;(3)句式仿寫:“我”幻想它是 ,它居然就是 " 。 " , " 。學生明白將學習什么,有助于他們在課程與生活之間建立聯系,也會幫助他們把先前的知識從長時記憶提取到短時記憶中,與教師講授的新知識結合在一起,直接參與學習。
課堂上,我們呈現“有效的引導材料”,搭起“智力腳手架”,以此來喚醒學生的能動性。教學《錢學森》一課時,呈現錢學森的人生經歷,以此為引導材料,讓學生學習后對錢學森這個人物有大概的認知,產生興趣,知道這篇課文要學的就是錢學森“強烈的愛國精神”。引導材料是多樣化的,因文而異,但不管哪一種,都要使學生發現學習的意義,積極而成功地參與學習。
2.幸福的課堂,是學生展示的富有魅力的絢麗舞臺
生本教育的教師觀告訴我們:教師應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動學生的“纖夫”。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不見自我”,把教學內容從一大堆知識點轉變為知識的“靈魂與線索”,來創造最大的空間,迎接學生積極飛揚的學習。幸福課堂,應該如一個富有魅力的絢麗舞臺,讓學生成功學習,精彩演繹。
課堂上,適時“角色體驗”。例如《姥姥的剪紙》一課,文中有一段“我”和姥姥的對話,教學時可以和學生分角色朗讀。尤其是當學生讀完:“姥姥,你從我手指縫里偷著往外看了!”可以讓學生做一個撒嬌的動作,并拖長調子“嗯”了一聲,頓時一個“耍賴”的孩童形象赫然出現。當平面的文字在入情入境的體驗中轉化為立體的形象時,他們學得更有興趣了。
課堂上,有效“隨文練筆”。觀察插圖,想象補白,在思涌時練筆;借鑒形式,創新表達,在得法時練筆;借助媒體,描繪精彩,在趣生時練筆;多元解讀,個性寫話,在情濃時練筆……適時地隨文練筆,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展示學生的創造才能,切實增強閱讀實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當文字的細流從孩子的心田汩汩流出,他們收獲的是別樣的幸福。
幸福的課堂,把學習權還給學生,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舞臺,創造精彩,魅力無限,吸引著他們快樂學習,成功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渴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在生本理念的觀照下,課堂4G,給了學生一個幸福的課堂、一種幸福的學習生活!
(陸海云,江陰市第二實驗小學,214416)
責任編輯:宣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