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職業院校從規模擴張到內涵建設的轉型,創新發展,內涵建設、質量提升是每一所職業院校所面臨的共同課題。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徐州財經分院緊緊圍繞內涵發展這條主線,構建了“立德樹人育人理念、培養模式品牌標識、課程改革科研引領、督導保障制度創新、師資隊伍團隊建設、校企聯動三圓同心、技能大賽全面覆蓋、學校管理數字支撐”的教育教學質量提升體系,在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了有效的探索與實踐,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和推廣價值。
關鍵詞:職業教育;內涵建設;質量提升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5)04-0053-03
一、樹立“立德樹人”育人理念,開展
“成功起跑線——入學教育體系”建設與實踐活動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徐州財經分院充分認識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確立了“學做人、學做事、學知識、學技能”育人宗旨,將德育作為重要抓手貫穿于教書育人的全過程。不斷創新、完善德育內容,拓展德育途徑,豐富德育方法,注重教學改革中人文素質的課程體系與模塊建設,實施了《德育學分實施細則》,形成了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激勵機制,構建了由學校、家庭、社區、企業及學生五位一體德育工作立體網絡體系。啟動了具有校本特色、成效顯著的育人工程,學生綜合素質大大提升,一批批高素質、高技能人才脫穎而出。
學校通過“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特色項目建設立德樹人,將公民素質教育、職業素養教育、職業生涯教育、專業技能培養融為一體,建立了由4個制度、4個平臺、4個載體、4個專題構成的“成功起跑線——入學引領教育實施方案”。讓學生在入學之初就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養成良好的行為意識,培養高雅的禮儀交往能力,掃除不良的心理障礙等,為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基礎,為未來成人、成才做好鋪墊,走上成功起跑線,走好幸福人生路。
二、加強人才培養品牌標識,
形成了“三品一特”的專業優勢
學校圍繞增強專業吸引力、競爭力,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主線,構建了具有“品牌標識”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著眼“品牌經營、特色發展、示范引領”的專業辦學特色,推進專業品牌化特色化建設,形成了“三品一特”的專業優勢,即會計、電子商務、計算機網絡技術被評為省級品牌專業,證券投資與管理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
學校構建具有“品牌標識”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建立了會計類專業“雙證融通、雙向融合、五段遞進現代學徒制”、商貿類專業“企業實踐、學訓合一”、信息技術類專業“項目主導、工程實踐”為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了人才培養質量與專業水平的整體提升,打造了人才培養的專業“品牌標識”。
學校把專業文化建設作為提升專業軟實力的關鍵,把專業名師建設作為提升專業吸引力的關鍵,把實習就業基地建設作為提升專業吸納力的關鍵,把服務社會能力作為專業輻射力的關鍵,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專業文化建設氛圍。我國著名財政學家許毅教授的題詞——“理財家的搖籃”已成為學校的品牌標識。
三、推進督導保障制度創新,
構建了“323教學質量監控評價體系”
學校強化教學過程管理與質量監控,創新建立了“323”教學質量監控評價體系。即“政府—學校—社會”三方參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條線運作;“校內教學—頂崗實習—畢業生跟蹤”三個階段鍛造。
學校以“323教學質量監控評價體系”特色項目建設為載體,以全程、全面、全員教育督導的立體架構為目標,探索教學督導新機制、新內容,拓展督導資源,創新督導方法,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科學合理、效果突出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學校實施“一把手工程”,建立了校長負責、教學檢查辦公室牽頭、職能部門及系/部協調配合的教學督導網絡。借助于行業學會與校企合作平臺,聘請行業、企業專家作為校外督導,使校內外督導形成合力。
學校建立檢查與反饋信息平臺,吸納學生參與教學環節管理,參評率達100%,教師授課質量優秀率及學生對教師教學的滿意率均在96%以上。“323教學質量監控評價體系”的構建和實施,成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
四、創新課程改革“科研引領”機制,開展
微課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實踐研究”專題活動
學校創新教科研激勵機制,開展教育教學質量專題研究,提升教科研引領教育教學改革的能力,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
聚焦課堂質量,以科研促課改,是學校科研工作近年來形成的一個重要特色。學校組織開展了校本特色的兩期微課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實踐研究”專題活動,共完成了220個教學專項實踐研究課題,教師參與率達到100%。這不僅提升了教師課堂教學能力,而且促進了教學質量水平的整體提升。兩年來學校在省級“兩課”評比中獲得了16個“省級示范課”、10個“省級研究課”的優異成績。
學校通過教育教學研究專題實踐,形成了一大批優秀教科研成果。2014年,在公開刊物上發表論文165篇,市級以上論文評審中獲得獎項45個,主編出版教材16部,獲得專利2個,省級15個課題順利結題、19個課題獲得立項。
五、注重師資隊伍建設,
實施“1126”師資團隊建設工程
學校重視教師隊伍專業化建設,積極培養教育教學骨干和專業帶頭人,打造高水平的教學名師和領軍人才,實施了“1126”師資團隊建設工程,即“一個平臺、一個核心、雙線并進和六個能力”工程。“一個平臺”指校企融合平臺,立足校企求雙師;”一個核心”是指以師資團隊為核心,重在團隊協作;”雙線并進”是指崇德尚技,即一條線是“德”,包含師德與德育,一條線是業務成長;”六個能力“分別是指專業建設能力、課程改革能力、實訓基地建設能力、技能大賽指導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對外服務能力,著力能力提升。“1126”師資團隊建設工程實施以來,教師的專業素質、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教學團隊的“拳頭”作用初步顯現,可持續發展的人才梯隊逐漸形成。特別是打造了一支由職教領軍人才、全國優秀教師、全國職教名師、教授、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市級專家、拔尖人才組成的教學名師與專家隊伍,培育了一支重要的教學骨干力量,支撐學校專業發展的11名院級專業帶頭人、18名校級專業(學科)帶頭人。建成了10個在專業建設、教學改革、教科研等工作中成績突出的教學團隊,其中校級優秀專業教學團隊4個、院級優秀專業教學團隊2個。
六、形成“三圓同心”體系,
壯大“鵬程財經職教集團”
學校不斷創新校企合作路徑,拓寬校企合作領域,嘗試校企合作新形式,探索出了“開門辦學,服務企業,校企聯手,培育人才”的校企合作之路,牽頭組建并逐步壯大了“鵬程財經職教集團”,建設了“三圓同心、層次分明”的校企合作體系。與12家企業單位形成“核心層”合作關系,與26家企業單位形成“緊密型”合作關系,與258家企業單位形成“松散型”合作關系。不同層次的合作關系,展現了梯級的校企合作深度和廣度。
引企入校,與京東商城共建“京東校園實訓中心”,探索建立了“教學時間定班實訓,課余時間企業兼職”的雙重運行模式,校企合作模式與力度進一步加強。
設立“財緣會計咨詢服務中心”,為社會開展審計、驗資、資產評估、會計咨詢、會計代理等服務,形成了良好的產學結合機制;開設了多種形式的“訂單”培養、企業冠名等校企合作班;創新探索了把專業教學放在企業、把企業培訓引進學校,校企雙方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確定課程內容,共同完成教學、專業實訓任務的形式;完善校內面試制度,提高學生競爭能力,創新建立了“企業家講堂”制度。深化校企合作,廣開就業途徑,涌現出一批就業典型和創業明星。
七、實現技能大賽“全面覆蓋”,
國賽省賽成績斐然
學校堅持“以技能大賽促專業建設、以技能大賽出職教明星、以技能大賽創學校品牌”的育人理念,營造了“常態開展,人人參與,促進課改,重在普及,提高質量,創造佳績”的良好局面。
項目開發,實現了專業學科全覆蓋。結合省、市賽項目和學校專業結構,學校開發了職業素養、專業技能相結合的競賽項目,共設置財會類、信息技術類、商貿類、基本技能類4大類19個項目。其中基本技能類項目,旨在加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如應用文寫作、英語口語、書法、求職材料制作等。基本技能類項目,面向全體學生,沒有門檻限制,給學生更多的展示空間和成長機會。這些措施成為促進學生成長的助推器。
機制創新,實現了技能大賽參與的全覆蓋。在校級技能大賽中,創新“班級推薦+學校隨機抽號”的競賽方式,自主開發了“技能大賽選手隨機抽號系統”,實現了班級、學生的全覆蓋。這種競賽程序是,首先在班級內部開展技能比賽,并由班級推薦選手,然后由學校通過“隨機抽號系統”確定班級的隨機選手,兩者組合,確定各班級參加技能大賽的最終選手名單。這種方式極大地調動了每個班級、每個學生參加競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了廣大學生學技能、練技能的熱情。
學校在省級技能大賽中共獲得44枚金牌、58枚銀牌、56枚銅牌,在國賽中也取得了5金2銀1銅的良好成績。學校連續多年獲得“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先進學校”、“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專業優勝獎(財會類)”、“徐州市職業學校技能大賽(國賽、省賽)先進單位”、“徐州市職業學校技能大賽特等獎”等榮譽。
八、搭建校園管理數字平臺,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學校加快教學信息化步伐,積極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先后投入1000余萬元建立了無線有線網絡全覆蓋的數字化校園平臺,完成了“統一身份認證、統一信息門戶、統一數據標準”三大基礎平臺與“協同辦公、教務管理、科研管理、學工管理、人力資源”五大業務系統的建設及整合,有效提高了學校管理與教學信息化水平。
學校全面推進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完成了“數字化資源與網絡學習中心”平臺建設,整合了現有的網絡教學平臺、鳳凰創壹軟件有限公司、會計專業教學資源庫、雅信達英語學習平臺等110門的課程資源,為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與水平不斷增強,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提供了良好保障。
(責任編輯:章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