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國著名教育家烏斯基曾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化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鄙勘葋喴苍f:“學問必須合乎自已的興趣,方才可以行益?!币虼耍谡n堂教學中必須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在初中生物教學中,以創設情境激趣、運用實驗、生活實例、視頻、模型等等,開展教學活動,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嚴謹治學是教學工作的內在需要,是教師必須具備的必要的教學態度。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有嚴謹治學的態度,在生活和教學實踐中恪守和履行這一態度。從而促進教師更地專研教學,把握課堂教學規律,科學施教,不斷學習新知,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自身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
關鍵詞:情境;治學;責任;興趣;鞏固;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0(b)-0000-00
在教學這條道路上,每一位教師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套得力的教法。我從事生物教學工作已經十年,漸漸地也有了自己的一點點教法。下面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介紹:
1具有強烈的責任心
比爾、蓋茨說過:“人可以不偉大,但不可以沒有責任心。”從事教師這一特殊的行業,首先自己必須具備一份責任心。只有意識到責任所在,才能全心投入到教學中。說句實話,教師的很多工作都是良心活,只有憑責任心去實施。有了這份責任心,你才會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去鉆研教學方式;才會為了學生成績不好、不完成作業、不認真聽課、不思考等問題而去想解決的辦法;才會努力去接近學生、了解學生與學生溝通;因為這份責任心促使我們不斷的研究教學、不斷地解決問題、不斷地提醒自己不懈怠。
2認真備課,鉆研教材、教法
2.1備教材
首先,通讀教材、課標,尤其是現在教材和課標剛剛改版,對教材和課標的熟悉還不夠,所以通讀教材是很重要的一點。同時,學期第一節課,還組織學生通讀教材,使學生對本學期所學內容簡單的了解。其次,每次備課前要再次詳細通讀本節課教材、課標及教學用書。在熟悉教學內容的同時,明確教學重點、難點;哪些概念、內容是必須掌握的,哪些是一般理解的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針對上面分析的內容,采取相應的措施(觀察、實驗、資料分析、事例、比喻等)來解決教學重、難點。
2.2備學生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教學效果的成功與失敗直接取決于學生。所以必須要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掌握全班學生的一般特點,如全班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學習風氣、學習態度、優中差比例及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及障礙等;同時還要大致了解每個學生的一些基本的情況,如學生的愛好、理解能力、上課狀態、家庭環境等。作為備課的依據,以便課堂教學的順利有效的開展。
因為對學生有了解,所以在備課的時候,才能更好的采取適合的教學方式解決教學的重、難點;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運用知識。達到預期的課堂教學效果。
3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學生也只有在做感興趣的事情的時候,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來;才能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去分析、去總結、去記憶。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僅僅是強制,更多的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創設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以下是我在教學中如何創設情境教學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3.1通過師生互動,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
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要想使學生活起來,老師首先就不能板著臉、擺架子。而應當放下“架子”融入到學生當中去,多與學生交流與溝通,讓學生感到親切,營造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樂學,主動去學。記得上學期我校開展“學生最喜愛的老師”評選活動,調查喜歡的原因時,教師和藹、平等對待、親切、幽默、熱情等,這一類原因占了80%以上。從中可以看出教師對待學生態度是多么的重要。
3.2通過實驗,創設動手操作的教學情境
生物學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實驗科學,實驗探究是學生學習生物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師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去觀察、思考、推理,從中掌握知識和發現及其規律。為了使實驗的效果更好,學生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實驗,必須使學生在實驗前明確實驗步驟,有些難度大的教師可以先進行演示實驗。如:在“制作觀察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實驗時,由于新升入初中,學生對實驗操作能力較差,這時可以在學生明確步驟后,教師再做一次演示實驗,加深學生對操作過程的熟悉度,以便更有效地開展實驗。同時,通過觀察,學生會從中提出很多問題,從而會使接下來學習產生更好的效果。
3.3通過多媒體、實物、掛圖、模型等,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利用直觀教具,如實物、多媒體、掛圖、模型等教學手段來進行輔助教學,讓學生看到、感覺到、觸摸到他們不懂的知識。可以把知識由靜態轉為動態、由抽象轉為直觀、由深奧轉為淺顯。從而降低了知識的難度,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如:在講“花結構”時,課前為每個小組準備一盆正在開放的花或一枝假花,當我一走進教室的時候學生就興奮了起來,有的說,“這花好漂亮呀!”,還有的問“老師這是什么花?”,“這花能開多長時間?”等等。首先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3.4通過生活現象、實例,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生物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高于生活。在課堂教學中適時聯系實際,把學生身邊與生物有關的現象、生活事例等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針對生活中一些問題的探究,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感受到學以致用的樂趣。
例如:在講“傳染病及其預防”這節課時,可以圍繞著生活中最近發生的傳染病——流感,來分析傳染病,提出如果同學中有人得了流感,我們應當怎樣做,防止被傳染。又如在講“動物生殖”時,提出:蜻蜓點水是為了什么?因為學生分析的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所以興趣會特別的高,學習熱情自然爾然也就提上來了,那么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也就更深。
4加強基礎知識的記憶與理解
生物學典型特點是知識點多,有很多生物學知識需要學生記憶。而生物現在不參加中考這一致命傷,使學生根本就不注重。在這種情況下,課堂教學只激發學生的興趣遠遠不夠,如何讓學生真正有效記憶知識是很關鍵的一個環節。為此在教學中采取了以下做法。
4.1歸納知識,構建知識框架
每學完一節、一章、一個單元時,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可根據不同的內容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如七年級第一單元第一章認識生物,可采用了找基本知識點的方法進行,可總結為4個大點,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生物的共同特征;認識生物的方法;生物歸類法。再依據點分別引出具體的基礎知識??傊卦谡莆铡包c”的知識,并將點連成線,引導學生回顧教材的基礎知識,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理解知識及掌握知識。
4.2把握重點字詞,理解記憶
記憶的方法很多種,如編順口留、對比記憶、趣味記憶等等,教學中對于
生物概念的記憶,我最常用的方法是把握重點字詞法。在理解基礎上找出概念中幾個關鍵的字或詞來記憶概念,很有效果。如生態系統這個概念,重點字詞:空間范圍、生物、環境;組織的概念,重點字詞:細胞群、形態結構、功能。所以每涉及到概念都讓學生先找重點字詞進行記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3知識過關,強化記憶
主要通過小組過關的形式,小組長負責對組員監考。但教師要掌握重點學生(不能主動學習的)名單,多關注他們。同時,此部分學生由教師本人進行過關,這樣會使學生從心里意識到蒙混過關是不可能的,從而有效地完成班級每個學生的過關。
4.4分層作業,培優補差
作業是對課堂教學的效果再次鞏固,因為學科的特點和現狀,以及學生學習的差距,作業分層進行,分A、B、C三層,對于基礎性的作業,要求所有學生必做。對于拓展習題要求A類學生必做,B類選做,C類不做。同時,為了保證學生都能按時高效完成作業,一是強調每節第1題及結構圖的填寫,不許出錯;二是每本作業必須“精”批逐題批 ;三是發現學生作業完成不好的,或不完成的一定要進行處理,讓學生感覺生物作業必須完成。四是作業量一定要“少”,不超過15分鐘。
最后我要說,技巧的嫻熟并非教師的最高境界,教師要有極強的責任心及對學科的熱情,用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用你的智慧點燃學生的智慧。讓生物教學貼近生活,走進生活,切實為生活服務。更要憑借嚴謹的態度,嚴格的要求自己上好每一節課,規范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技巧與方法,為終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吉林的《情境教學法》
[2]馮衛東,王亦晴的《情境教學策略》
[3]《有效教學決策(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