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國家大力推行“節能減排”政策,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低碳經濟”也成為重點關注的課題。發電企業作為資源消耗高的企業,做好“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是促進發電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本文在低碳環境下分析發電企業發展的現狀,以及如何采取措施促進發電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字:低碳經濟;發電企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 F426.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0(b)-0000-00
從中國進入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發展非常迅猛,社會的轉型升級的進程加快,使得社會生活越來越好。隨之而來的是整個社會用電量的劇增,家庭的生活、社會的運轉,都需要進行大負荷的電量來維護和運轉。而發電企業是高能耗的企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來產生電能,維持社會用電的需求,如煤炭。在國家“節能減排”以及發展“低碳經濟”的號召下,發電企業如何在降低能耗的基礎上取得良好的發展是當前重點研究的領域,也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
1 低碳環境下發電企業發展機制研究的意義
1.1減少能耗,降低生活成本
發電企業是高能耗的企業,電能的產生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如煤炭等,在當前能源危機日益嚴重的背景下,這種資源的消耗是巨大的。此外,在人們的生活成本中,電費是非常大的部分。發電企業的目標是為了獲取最大利益,考慮到生產成本,用電價格很難下降。因此,在低碳環境下,尋求發電企業與人們生活的利益平衡點,尋找出適合發電企業發展的可持續發展途徑,有利于減少能耗,降低發電企業的生產成本,獲取更大利益,而且還能使用電價格下降,降低人們的生產生活成本。
1.2刺激新技術的研發
在當前“節能減排”政策和“低碳經濟”的大力推動下,各行各業都在進行著節能減排,但是僅僅依靠降低能源消耗的措施是不夠的,必須采用新型技術,通過使用新型技術減少能源的消耗,達到節能減排。發電企業作為技術型的企業,對技術的需求度更高。因此,發電企業必須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才能更好地促進企業發展。
1.3優化資源配置,保護社會環境
電力資源作為能源資源,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從總量上來說,我國電力資源的總量是非常豐富的,但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便非常緊缺。而且石油等資源已經處于枯竭的邊緣,再加上大量的開采和使用,對整個社會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在低碳環境和“節能減排”的背景下,研究出適合發電企業發展的機制不僅能夠促進發電企業的發展,而且能夠更佳合理地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解決資源匱乏的難題,進一步對社會環境的保護有積極影響。
1.4促進發電企業可持續發展
能源問題一直是當前世界的熱點問題,在當前能源日益緊張的現狀下,實現節能減排是各國的重點工程。顯然發電企業是高能耗的企業,其發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資源。在低碳環境下研究發電企業發展機制,促進發電企業的節能減排,有利于促進發電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2低碳環境下發電企業發展現狀
2.1能源消耗依舊是發電企業的主要發展途徑
發電企業屬于高能耗的企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資源來促進其發展。當前,發電企業依舊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主要表現在火力發電占據了重要地位,主要是在中國北方,發電廠大多是火力發電廠,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資源來進行發電和維持發電企業的發展。在中國南方,水力發電是主要發電途徑。這也反應了南北方的能源差距。
2.1先進電子電力技術普及程度不高
當前,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電力技術取得較大的發展。但在發電企業中,電子電力技術的普及程度不高,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電子電力技術的成本比較高,主要是在早期,發電企業采用先進電子電力技術需要消耗大量的資金;二是發電企業下轄的范圍廣,尤其是在偏遠地區,先進電子電力技術普及的難度比較大;三是發電企業的管理層沒有足夠的重視,思想觀念保守。這些原因都使得先進電子電力技術很難在發電企業中普及,無法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對于低碳環境下,發電企業的發展是不利的。
2.3電力結構不合理
當前,發電企業主要是采用的火力發電,水利發電和核電比較少。這種電力結構是非常不合理的,不僅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浪費,而且火力發電產生的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嚴重污染了環境,中國北方的常年不散的“霧霾”天氣,發電企業的“貢獻”非常大[2]。這就在于發電企業的電力結構不合理,從而造成了環境污染,因此發電企業在進行發展機制研究時需要考慮到此現狀,國家和政府也需要考慮到此現狀,采取有效措施,促進結構趨于合理。
3低碳環境下發電企業發展策略
3.1采用先進電子電力技術
我國的科學技術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電子技術更是取得了巨大進步。可惜的是,電子技術并沒有在電力系統中進行普及。當前的電力系統中,許多電網因技術限制還有許多安全隱患和缺陷。發電企業采用先進電子電力技術,對于促進發電企業可持續發展、維護電力設備的安全穩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未來的電力發展方向就是構建智能電網,通過電力電子技術運用到電網中,實現電網的智能化、安全化、穩定化。
3.2調整電力結構
當前,發電企業主要是采用的火力發電,其次才是水力發電,核電和風力發電最少。鑒于此種情況,需要調整電力結構,主要在于減少燃煤發電,采用可再生的原材料作為發電原料。一是進行綠色發電,采用能夠再生的材料進行發電,而降低煤炭的消耗,諸如秸稈之類的,通過處理使其成為新型發電材料[3];二是清潔發電,主要針對火力發電進行清潔處理,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減少有害氣體的產生,實現節能減排;三是增加水力發電和核電,主要是中國南方,利用自然水利條件,大力發展水力發電,而后“南電北調”。通過調整電力結構,能夠有效降低能源消耗,促進發電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3調整電力調度模式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發電企業為了在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獲取利益,一般都會通過降低成本。在電力調度上,主要表現為對電力傳輸和使用率進行限制,從而降低自身的成本,增加用戶的成本,獲取經濟效益。這種做法顯然不符合“低碳經濟”和節能減排的目標。因此,發電企業應該在電力傳輸和電力利用率上下功夫,采取有效手段減少電力傳輸中的損失,提高電力利用率。此外,還需要創新管理方式,對成本和收益進行分析,采用新技術,實現自動化、智能化,減少人員成本。通過調整電力調度模式,在不影響發電企業經濟效益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減少能耗,提高電力利用率,有利于發電企業實現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
結束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用電量的不斷增加,發電企業需要消耗更多的資源來滿足社會用電的需求。顯然,在低碳環境下,發電企業通過消耗能源獲取發展的模式是不可取的,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探尋出一條符合“低碳經濟”和“節能減排”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通過調整電力結構、采用先進電子電力技術,從而滿足社會發展所需的電能資源的供應以及促進發電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明輝.體制變遷中我國發電企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縱橫,2012,(2):44-47.
[2]王涌泉.電力電子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運用[J].價值工程,2015(5):39-40.
[3]宋藝航,何楠,張會娟等.電力市場下發電企業碳排放定價模型[J].中國電力,2013,46(10):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