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經濟林資產評估應根據經濟林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選擇不同的資產評估方法。產前期的經濟林林木資產評估宜采用市場成交價比較法,市場法的本質是根據替代原則,經比較分析評估林木資源的價值,類比分析被評估資產與交易資產參照物的差異,通過林分質量調整系數和物價調整系數進行科學調整后,實現準確估測資產價值的目的。產后期(包括始產期、盛產期、衰產期)的經濟林林木資產評估宜采用收益凈現值法,收益法是通過預測被評估資產在未來經營期的預期收益即未來的凈收益,選擇使用一定的折現率,將未來收益折現為評估基準日的現值,將未來各期收益現值累加之和作為評估對象評估價值的一種方法。
關鍵詞:經濟林、資產評估、評估方法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0(b)-0000-00
經濟林生長發育階段分為產前期、始產期、盛產期和衰產期,處在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經濟林資產,其價值體現和產品產量預測方法各不相同,因此應按生長發育階段來選用經濟林資產的價值估算方法。目前公認的產前期經濟林資產評估主要運用重置成本法和市場成交價比較法;始產期經濟林資產評估可以用重置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場成交價比較法;盛產期經濟林資產評估以收益法、市場成交價比較法為主,用重置成本法時要考慮成新率因素;衰產期經濟林資產評估主要是評估其木材價值。[1]本文以白城××所有人的經濟林資產評估為案例,對產前期和產后期經濟林資產評估方法選取進行淺析。
1 委托評估資產基本情況
委托評估資產位于吉林省白城市圖烏公路與滿洲帶水渠之間, 委托評估資產現狀為果園,面積8.19公頃,承包經營期40年,已經營16年,現有果樹及其苗木40356株,其中:已達盛產期果樹林面積6.29公頃,包括:16年生安梨1537株,8年生安梨810株,7年生桃李739株,8年生李子4974株,7年生葡萄23120株;未達產果期4年生安梨1537株。
2 評估方法選取
人們對經濟林資產評估提出了一些方法,這些方法各有其特點和適用范圍,但由于方法較為復雜、資料不易取得、參數難以確定,限制了這些方法的實際應用。因此,探討簡便實用的經濟林資產評估方法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均有重要的意義。本人認為產前期經濟林資產評估采用市場成交價比較法比較合理,產后期(包括始產期、盛產期、衰產期)經濟林均按收益法進行評估,方法簡單、計算容易、便于運用。
2.1 產前期經濟林采用市場成交價比較法
市場成交價比較法是將相同或類似的森林資源資產的現行市場成交價格作為被評估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其計算公式為E=K×Kb×G
K-林分質量調整系數;
Kb-物價調整系數,可以用評估基準日工價與參照物交易時工價之比或者用評估基準日的價格和交易時的價格之比。
G-參照物的市場交易價格[2]
2.2 產后期經濟林采用收益凈現值法
收益凈現值法是通過估算被評估的林木資產在未來經營期內各年的預期凈收益并按一定的折現率折算為現值,將現值累計求和得出被評估林木資產評估值的一種評估方法。
u
En=∑ (Ai-Ci)/(1+p)i-n+1
i=n
En-林木資產評估值
Ai-第i年的收入
Ci-第i年的成本支出
u-經營期
p-投資收益率
n-林分年齡
收益凈現值法應用的前提是林木資產每年都有一定收益,同時每年也有一定的成本支出,且具有一定的經濟收益期,此種方法應用的關鍵在于幾個要素的確定:①被評估經濟林各年的收益;②經濟林資產各年的成本支出;③投資收益率的確定;④林分的收獲期,一般不同品種的經濟林其收獲期不同。[2]
3 評估價值核算
3.1 經濟林資產評估中注意的問題
3.1.1經濟林的樹種和品種
不同樹種其產品價值存在差異,相同樹種不同品種的產品產量和質量也存在差異。因此,清查中必須查清待評估經濟林資產的樹種和品種。
3.1.2經濟林的產量資料
經濟林產品產量直接影響其預期收益。收集產量資料時不僅要預測當年的產量,還要預測各個生長發育階段的平均產量。這些資料一般通過對經濟林產區統計部門的統計資料或單位財務部門的檔案資料加以修正后獲取。
3.1.3經濟林產品的銷售價格
首先通過地區統計資料調查歷年來該產品的市場平均價格,再根據其價格變化趨勢,預測評估基準日的價格。
3.1.4經濟林樹種的生長發育階段
經濟林生長發育階段分為產前期、產后期(始產期、盛產期和衰產期)。其中產前期從果樹栽植或嫁接開始,到開始開花結果結束,這時期是樹木的營養生長階段;始產期從開始開花結果開始,始產期前期樹木年齡小、樹冠小、產量低,這時仍處于樹木的營養生長階段,到后期的時候,樹冠基本形成,產量逐漸增加,這時樹木從營養生長逐漸過渡到生殖生長;盛產期是經濟林產品產量大且穩定,維持時間長,一般在10-50年;衰產期指樹木開始老化,產量下降,必須開始考慮更新問題。[1]
3.2 本案例中影響經濟林資產價值的主要因素
3.2.1產品產量和銷售收入
按照經濟林由于被評估的經濟林面積較大,品種較多,單株產量計算起來較麻煩,故采用公頃產量來計算。
本案例中,4年生安梨為產前期,其余均為產后期。其中:8年生安梨,為始產期,第8-12年始產期公頃產量為12000公斤/公頃,到盛產期產量為18000公斤/公頃計算;其余品種均為盛產期,沒有衰產期。盛產期果樹的產量每年會有波動,價格也會有漲跌,由于計算期較長,故采用平均產量和平均銷售收入進行計算。
3.2.2經營成本
經濟林在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經營成本有所不同。產前期主要成本有劈山清雜、開帶挖穴、施肥定植、苗木費、防病治蟲、修枝定形、除草、管理費用分攤、林地地租等[3]。進入初產期后,經營成本減少,進入相對穩定的時期,主要成本有采摘費、撫育工資、有機肥、林地地租、防病治蟲等。本案例,由于品種多,面積大,故采用公頃平均成本進行計算,公頃成本大約為公頃收入的20%左右。[4]
3.2.3投資收益率
投資收益率含經濟利率和風險率兩個部分。經濟利率可采用中國人民銀行最新公布的 5 年期以上貸款基準利率來確定, 風險率是指林業生產中由造林失敗、火災、病蟲害、風災、雪災、旱災等自然災害及人畜破壞產生的經營風險。在經濟林評估中,投資收益率常設在 8%-10%。本案例,投資收益率定為8%。[4]
3.2.4經濟林的經濟壽命
本案例經營期為40年,現已經營16年,尚可經營24年,案例中各品種果樹的經濟壽命期均大于24年,各品種果樹在計算期內均為持續穩定的收入,均可采用收益凈現值法進行評估。
3.3 案例中主要技術指標
各樹種數量、規格明細表
3.4 資產評估
3.4.1 產前期經濟林評估價值
4年生安梨是產前期,故按市場法進行評估,依據產前期資產調查清單的數量、規格、生長狀況等因素,選擇相同品種、樹齡和規格的果樹作為參照物,通過現行市場價格信息查詢,最終確定被評估資產價值。
E=K×Kb×G
選取的參照物為2014年白城本地4年生安梨,因為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年齡、立地、氣候、經營管理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均相同, 故K=1;
因為同是2014年白城地區的果樹林,故Kb=1;。
G-參照物的市場交易價格為30元。
產前期果樹評估價值=9176株×1×1×30元/株=275280元。
3.4.2 產后期經濟林評估價值
8年生安梨為始產期;7年生葡萄、16年生安梨、8年生李子、8年生桃李均為盛產期,均用收益法進行評估。
u
En=∑ (Ai-Ci)/(1+p)i-n+1
i=n
En-林木資產評估值
Ai-第i年的收入
Ci-第i年的成本支出
u=40
p=8%
n=16
4 結束語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是指注冊資產評估師對森林資源資產進行分析估算并發表專業意見的行為和過程。開展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可以有效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資產評估相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是自然資源資產化計量的重要工具,是社會全面認識森林資源價值,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實現經濟林資產的科學評估,不僅能正確體現經濟林資產的價值量,保護經濟林資產所有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還能促進森林資源資產的合理流動,對于促進林地流轉等均有重要意義。[4]
參考文獻:
1、王強;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方法探討[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論文;2006:4;
2、中國資產評估協會;資產評估 [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4;109-111;
3、曹麗如;經濟林資產評估技術的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8;
4、陳維;淺析經濟林資產評估[J];現代經濟信息;2015(09);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