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編輯工作是整個圖書編輯出版工作的中心環節,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學性、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關系到一個出版社能否順暢運營,同時也是艱苦細致的創造性勞動。編輯工作的屬性之一就是創造性,所以創造性及創新性就是編輯工作的重點。文章根據多年從事編輯工作經驗,在介紹編輯工作創新原則的基礎上,介紹了編輯工作創新應該把握的原則,即要把傳承和發展先進文化作為編輯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用創新推動發展,要養成學習的職業習慣。同時介紹了編輯工作創新的途徑,即優化人才隊伍,創新選題策劃,創新編輯加工。供從事編輯工作的人員參考。
關鍵詞:編輯;出版;創新;原則;途徑
中圖分類號:G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0(b)-0000-00
一個出版社要持續穩定的發展,就需要創新,一個編輯部要不斷取得突破,也需要創新。因為一般來說編輯部是出版社的基本組成單元,每個編輯部運作了,整個出版社就自然而然的好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小河”里的水滿了,就自然會流入到“大河”,“大河”就會得到充足的“水源”。所以,編輯部的工作是出版社的基石,是出版社的核心工作部分,而編輯工作又是整個圖書出版工作的中心環節,所以更要提倡編輯工作的創新,下面從編輯工作創新應該把握的原則和編輯工作創新的途徑等方面詳細介紹編輯工作的創新。
1 編輯工作創新應該把握的原則
編輯工作范圍和內容涉及方方面面的問題,不可能由某一篇文章或者某一次討論就能研究出所有的對策和解決方法。但掌握一些基本的原則和落腳點,編輯人員在編輯工作創新時可以少走彎路,高效地解決問題。
1.1 要把傳承和發展先進文化作為編輯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以傳承和發展先進文化來約束思想和行為取向,便于在處理各種矛盾時,能夠協調好雙方關系,使雙方找到共同語言,相互理解、諒解和包容,從而高效地解決問題。
遵循這項原則可以幫助編輯人員在必要時弱化個人主義意識,以傳承和發展先進文化為重,在思想上達成共識,在行動上達到一致,擰成一股繩,成為一支團結而富有戰斗力的編輯隊伍,并始終沿著正確的工作方向前進。
中國原子能出版成立已經40多年了,40年來,一直把傳承和發展先進文化作為編輯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圖書質量作為第一要務,用質量贏得讀者的滿意。
1.2 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為編輯人員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好編輯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科學發展觀,關鍵是確定如何發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需要編輯人員以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態度、辯證的思維方式,結合本編輯部的實際情況,去處理編輯工作中一些帶有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問題。處理過程中,要把握問題本質,抓主要矛盾,揚長避短,做出正確的決策。
在當前圖書市場異常激烈的地競爭中,要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審時度勢,避免盲從,從而找到正確的解決之道。中國原子能出版社一直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出版工作,是企業可持續發展。
1.3 要用創新推動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當前的編輯出版事業,尤其需要通過創新來推動發展。當前出版體制改革已全面完成,下一輪出版資源整合改革已拉開序幕。我們應乘改革的形勢正好,謀求自身的新發展。
就自身而言,我們可以在制度上進行創新。比如為在圖書數量與質量這一矛盾體中找到效益最大化點,除了加強教育管理外,還應創新分配制度,加大向質量效益的力度。作為企業,出版單位從自身出發,進行創新改革能保障企業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增強企業的凝聚力,發揮員工的創造性,為企業帶來更大的效益。
多年來,中國原子能出版社一直把創新作為發展的動力,主動開拓市場,趁著中國核電發展的打好時機,為核電站、核電設備制造商等相關核電領域,出版了大量圖書。
1.4 要養成學習的職業習慣
黨中央一直在強調要建設學習型社會,學習力就等同于競爭力。就拿編輯來說,一個優秀的編輯首先要有高于其他人的知識儲備,才能具備相應的鑒別能力,生產出以知識為載體的高質量的出版物。只有有了金剛鉆,才能攬下瓷器活。而要達到這一境界,則需要通過學習來不斷完善自身、超越自身。
中國原子能出版社一直鼓勵員工加強業務學習,除了每年按照總署要求進行業務培訓外,還組織員工去兄弟單位培訓學習,交流經驗。組織員工內部之間互相學習,加強業務能力。
2 編輯工作創新的途徑
2.1 優化人才隊伍
當今時代,人才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企業要做大,就要重視人才。如果修長城,人才就是基石;如果建大廈,人才就是棟梁;如果搞企業,人才就是成功的保證。如果想把企業做大,不想當一個小作坊主,那就必須重視人才。無論干什么事業,人才都是成功的保障,出版社當然也不例外。科學發展觀中提到的“以人為本”的理念,就是黨中央重視人才深刻而又具體的表現。
編輯是出版工作的第一資本,其素質、責任感、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是辦好出版物、辦出精品、提高品位、增強權威的關鍵。一方面,可以給予編輯充分的發展空間,“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如此一來,可以調動編輯自主工作學習的熱情,使其全面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華。另一方面,應根據“個性化發展,整體性提高”的人才隊伍建設要求,出版社可以組織編輯學習出版界的新知識、新經驗、新方法,加強與國內外行業間相關學校、研究機構、出版單位的交流與合作,以幫助編輯在交流過程中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并改正。除此以外,還可鼓勵編輯參與科研項目,與作者共同承擔科研任務的寫稿工作等。
優化人才隊伍和培養人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1)培訓機制,應建立崗前職業教育和培訓制度,同時還須有一個長期、有效的崗位繼續教育制度,以保障編輯人員不斷補充多種知識和更新知識與技能。2)競爭機制,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崗位制、責任制、績效考評制向優秀人才傾斜,激勵編輯人才成才。3)激勵機制,人才的吸引、保留需要激勵,應該在強調進行物質待遇激勵的同時,尤其重視精神激勵。4)加強現代化信息技術操作的培訓,使編輯掌握計算機、網絡、自動化辦公、數字出版等基本原理與操作技能,從而充分地利用這些技能進行現代化編輯工作。同時要拓寬其知識面,提高全民素質。
2.2 創新選題策劃
創新是出版物生命力的體現。創新表現在新技術、新題材、新內容、新思想、新角度、新思路及新的表現手法上,這是圖書選題策劃的靈魂。只有出新意,選題才能上新臺階,圖書才能在市場中脫穎而出。選題策劃的創新意識有很多方面:如對一般性選題或老生常談的選題重新構思,變化視野,切換角度,也能令人耳目一新;或者是以文章體裁、行文風格、語言特色、裝幀設計乃至定價的別出心裁策劃選題,以最貼切的體式把最佳信息傳遞給讀者;同時,策劃編輯還可以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憑借自己的學養和見解進行選題策劃,進而開發出新的具有雙效益的圖書選題。
一個好的選題往往能給出版單位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也最能體現一個出版社的創新性。現在出版單位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選題策劃之間的競爭。
所謂選題策劃,就是編輯人員按照一定的方針和客觀條件,開發出版資源,設計選題、落實選題出版及行銷方案的創造性活動;或者說編輯人員根據編輯方針、市場需求和受眾需要,分析工作目標和內容設計最佳工作方案的過程。
在選題策劃上創新,就需要編輯樹立創新意識,突破傳統的束縛,獨辟蹊徑,在他人容易忽略或難以發現的地方進行挖掘,從而找到合適的選題。當然選題策劃創新須以讀者的閱讀需求為出發點和歸宿,畢竟讀者才是出版物最終的流向,經營讀者才是經營出版的未來。具體來說,廣泛收集、分析市場反饋的供求信息和同類選題的主要出版物動態,預測未來一段時間本行業的發展動態以及圖書市場的需求,然后提出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的選題策劃并對其進行科學的管理,使選題策劃真正成為幫助出版社占領市場的一大法寶。
2.3 創新編輯加工
編輯加工是一項富有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是諸多出版工作環節的重中之重。編輯加工的質量好壞關系到出版物質量的高低,甚至出版社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編輯加工過程是一項再創作的活動,是出版物最終質量高低的決定性環節,而并不僅僅是一些類似“剪刀、漿糊加紅墨水”的事務性、技術性工作。編輯將自己的智慧及創作融匯在作者的文章之中,是作者勞動的繼續。
編輯工作是一個出版社工作的中心環節,編輯人員的水平決定了一個出版社出版物的水平。一個合格的編輯人員,要負責選題策劃、作者選擇、稿件組織、政治把關、書稿審讀、協助出版和協助發行等各項工作,對書稿進行思想政治把關、文化學術評判、編輯規范潤色和出版流程控制等各環節。
編輯加工的目的是提高圖書質量,所以編輯人員在書稿編輯加工過程中,要根據不同類型書稿的特性,有針對性、有側重點地進行編輯加工。
3 結束語
編輯工作的創新原則就是要把傳承和發展先進文化昨晚編輯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用創新推動發展,要養成學習的職業習慣。編輯工作創新的途徑就是要優化人才隊伍,創新選題策劃,創新編輯加工。同時,編輯人員還要有開拓創新精神,深入覆蓋本行業領域;開闊視野,抓住行業發展來策劃優秀選題;抓大放小,去完成重大選題的策劃與組稿工作;不斷學習,提升對選題的正確評判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化的出版模式,為文化傳承做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紀萍萍,主編. 5天圓你編輯夢[M]. 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4.
[2] 蔡鴻程. 編輯作者實用手冊[M].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3] 鄭國鋒. 當代編校實務速成攻略[M]. 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0.
[4] 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編. 科學技術期刊編輯教程[M]. 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