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是事關基層政權建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改革,鄉鎮調整合并后,地理面積、人口數量、社會構成、區域形態等都會相應發生較大變化,必然對各鄉鎮的社會行政管理和服務職能提出新的要求,這也是對設置并依托于鄉鎮的基層公安派出所工作的一次重大檢驗。面臨當前階段鄉鎮行政區劃重大調整改革的機遇,在公安派出所主動推行新一輪警務建設改革,是創新社會治安管理的必然趨勢。當務之急,應當選擇好體制模式和運行機制,進行卓有實效的公安派出所建設和發展的工作創新。
關鍵詞:鄉鎮區劃調整、派出所改革、工作創新、建議
中圖分類號:F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0(b)-0000-00
“郡縣治,天下治”。在我國縣級行政區劃中,鄉鎮屬于治理社會的基礎層次和基本平臺,對鄉鎮行政區劃進行結構優化調整,是事關基層政權建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以湖南省為例,該省鄉鎮區域平均面積和平均人口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鄉鎮數量居我國中東部地區第一、位居全國第二,僅次于四川,精簡勢在必行。目前,湖南省在新一輪鄉鎮區劃調整改革工作中,目標任務為合并鄉鎮500個以上,減幅約25%;合并建制村16000個以上,減幅約39%,要求2016年底前全面完成。這些重大舉措的實施,無疑對公安機關的社會治理能力又是一次現實而緊迫的重大考驗。筆者圍繞著在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這一重大布局下,如何改革和創新公安派出所工作,提出幾點參考意見和建議。
1 在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大機遇中,改革和創新公安派出所工作的幾點思考
(一)審時度勢,提升“服從和服務于大局”的觀念。公安機關是一個重要的執法和社會管理部門,其所屬派出所的隊伍建設狀況、控制能力的強弱、執法質量的差異、服務水平的好壞、民警素質的高低等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整個公安機關乃至黨和政府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更關系到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小治安好了,大治安才靠譜”,這是一條不可或缺的必由之路。
鄉鎮合并調整后,地理面積、人口、社會結構等都會相應變化,必然對各鄉鎮的社會行政管理和服務職能提出更高要求,同時這也是對派出所工作的一次重大檢驗。派出所作為我國縣一級公安機關的派出機構,設立和扎根于鄉鎮,必須要有全局意識,要提升觀念,在維護黨委政府的重大戰略部署面前,不能躊躇不前,等待觀望,要變被動為主動,自覺跟進時代發展的步伐。公安機關不僅要忠于職守,主動當好黨委政府參謀和助手,推進黨委政府制定的改革措施順利進行,而且要在機遇中,發展自我、提升自我,推進派出所工作的改革。
(二)緊抓機遇,主動作為,要用前瞻性、戰略性的思維方式,實現改革路徑的新突破。派出所工作創新問題的實質,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結構的優化選擇與構建。公安機關要主動爭取整合社會基礎資源力量,緊抓機遇,主動而為,找準定位,發展和壯大自己。派出所的設立是“人造”的而不是“天然”的,雖然其擔當的基本任務大體一致,但由于各派出所的工作范圍地域、承擔任務等不盡相同,因而又有類型多樣化、個性化特征。因此,對具有不同“個性”特征的派出所,在作用、功能和定位上也應區別對待,改革派出所工作,既要有形式上的發展變化,更要有質的飛躍。
(三)強化主體責任意識,有所作為,樹立起全面擔當的理念。建立責任體系,省級公安機關要負責頂層設計,市級公安機關為責任主體,縣級公安機關為實施主體。要切實擔負起主體責任,有所作為,樹立抓是本職、不抓是失職、抓不好是瀆職的理念。以鄉鎮區劃調整改革為契機,理順派出所工作體制和機制,適應社會變革的要求,對于確保派出所職責和任務的順利完成具有直接的現實意義。
2 在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大背景下,改革和創新公安派出所工作的幾點措施和建議
充分利用新一輪鄉鎮區劃調整的改革機遇,在公安派出所推行警務調整改革,是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創新社會治安管理的必然要求。
(一)對派出所進行分類型建設。整合鄉鎮區域發展資源,同步根據鄉鎮區劃調整改革的要求,加強對重點調整區域內派出所建設的指導,通過對派出所的體制模式、運行機制和內部結構進行與時俱進的改革創新,來做實做強派出所。重點著力做大做強縣級人民政府駐地鎮公安派出所,強化其綜合承載力,優化警力資源配置、提升警務運作水平。對于不同類型的派出所改革,不搞“一刀切”,如縣級政府駐地鎮派出所、中心派出所、一般派出所,在創建標準上應該區別對待。
(二)對派出所整體警務管轄范圍進行必要的同步調整劃分,設置派出所的片區警務中心(室),實行駐片式警務。從實際出發,綜合考慮服務人口、居民需求以及地理條件等因素,爭取資源條件,進行改型應用,合理規劃派出所片區警務中心的設置,改善人民群眾與公安機關接觸的渠道。在被合并鄉鎮人民政府原駐地設置派出所的片區警務中心(室),作為治安管理和服務群眾的窗口,要向服務方面進行更多的傾斜。
(三)探索新型農村社區警務建設。科學調整配置派出所民警的警務責任區,合理規劃警務半徑,消除責任盲區,真正使派出所警務的點、片、面三者有機結合,形成結構合理的運作機制,對勤務方式進行必要的調整變化,提升警務效能,進一步與現代世界警務接軌。
(四)提升派出所警務平臺檔次。美國著名的學者西蒙(Simon)曾經說過,有效的開發社會資源的第一個條件是有效的組織結構。組織結構,是組織內部各有機構成要素相互作用的聯系方式或形式,它涉及組織內部管理幅度的確定、層次的劃分、機構的設置、管理職能的確立。應當從政策導向、制度設計、資源配置上切實向基層傾斜,充分發揮基層民警的創造性,提升民警綜合素質,既做到一警多能,又做到能夠形成合力。
(五)進一步強化派出所警務保障。充分利用鄉鎮區劃調整中所帶來的有利資源條件,把派出所基礎設施建設置于先導性的位置,同步加快派出所的硬件設施建設,改善基層派出所民警管理社會、服務群眾的環境條件,充分發揮派出所的職能優勢,真正做到“物其所用、盡其所能”。
綜上所述,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深化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我國實行鄉鎮行政區域調整重組,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發展的必由之路。新一輪的改革布局,涉及面廣、減幅大、時間緊、任務重,對包括公安工作在內的黨和政府的各項事業影響深遠、意義重大。黨委政府要從戰略高度、長遠規劃上,加強對公安工作的領導,統籌調動社會資源力量,切實解決派出所建設和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公安機關要因勢利導,有所作為,自覺適應社會變革要求。否則,公安工作特別是派出所建設等各項事業,就會貽誤時機,“落伍掉隊”,處于被動狀態,公安基層基礎工作就會停滯倒退。
參考文獻:
1、薄貴利、樊繼達.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戰略與路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
2、李雪冰、王智軍、劉佩鋒.傳承與創新---新時期公安派出所改革專論〔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2.12;
3、向黨.中國警務改革戰略〔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0.3;
4、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 關于開展鄉鎮區劃調整改革工作的意見〔Z〕.湖南:湘發(2015)15號, 201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