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高校的擴招,高校畢業生人數越來越多,大學生就業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與挑戰。高校貧困生作為大學畢業生中的特殊群體,他們所面臨就業難的原因由他們自身、家庭、社會等造成的。貧困生就業已經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難點問題。本文試圖對貧困生的就業現狀進行調查并針對貧困生就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為我院的貧困生就業提供必要的幫助。
主題詞:高校,貧困生,就業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0(b)-0000-00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將達到749萬人,比2014年再增加22萬人,大學生就業面臨新的挑戰,廣大畢業生應選擇多條出路,為自己制造就業機會 。針對“沒有最難,只有更難”就業年,國家也實施很多就業項目,引導鼓勵更多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和擔任科研助理;切實做好就業服務,持續開展招聘活動,努力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崗位信息。重點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就業困難畢業生等群體的援助和幫扶。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貧困生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關注,高校貧困生的就業問題,已經成為創建和諧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研究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高校畢業生的規模不斷擴大,大學生的就業面臨著激烈的競爭。高校貧困生作為大學畢業生中的特殊群體,他們的自身,社會,社會等原因造成他們就業更加困難。首先,他們自身對工作具有強烈的渴求,一個貧困生若能順利就業,不僅能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而且能夠負擔起整個家庭的生計,對于維護整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次,大多數的貧困生都是利用國家助學貸款或者生源地助學貸款,幫助順利完成大學學業。貧困生面臨的就業難會導致還貸難,貧困生的順利就業,不僅有助于幫助他們按時還貸,保證了國家助學政策的可持續操作,還關系到國家助學體系的良性運行,同時,貧困生的順利就業有助于保證學校良好的聲譽,且關系著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另外貧困生更加關注自身價值,他們能認識到了教育對自身發展的巨大意義。高等教育越來越普及,入學機會越來越多,解決貧困生的就業問題對提高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持續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高校貧困生的就業存在的問題
1、嚴峻的就業形勢
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將達到749萬人,比2014年再增加22萬人。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程度超過往年,國際經濟形勢持續低迷,國內宏觀就業形勢面臨經濟放緩、就業總量持續增加和結構性矛盾突出三重壓力,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復雜嚴峻”。還有就是性別歧視使女大學生就業難,很多的用人單位由于專業性質偏重男性,但很多單位計較女性的后期待遇問題。每年求職集中就業期,會發現男生比女生更好就業。除此之外,就業環境的不公平造成就業的難度加大,有的同學利用關系,就能夠進國有企業,大型企業,事業單位。這些問題更使我們的貧困生就業更加的雪上加霜。
2、綜合能力欠缺
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大多數都是來自農村,主要經濟來源靠種田和打工,經濟困難,很多時候,父母關注比較多的就是解決家庭的生計,對孩子的期望就是為了考大學,在很多綜合能力的培養被忽略了。進入大學以后,家庭經濟困難困難學生自身存在著自卑心理,不愿意與人交流,總覺得自己不如人,有先天不足之感,缺乏進取心和競爭意識,自信心不足,從而影響了他們的自身的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自身能力有所欠缺,就會減少了他們在就業過程中成功的機會。
3、就業期望值過高
高校貧困生大多存在擇業期望值過高的現象。這些貧困生大多從小生活在貧困的家庭中,生活的艱難,親人的期望,讓他們覺得只有找份好工作才能改變家庭的困境,所以他們在求職過程中求職期望值比其他人更高。他們在求職更希望高薪水,好的待遇,相對穩定的工作。特別是一些好不容易走到大城市的貧困生,對農村的生活工作環境有著切身體驗,因此他們更希望找份好的工作留在城市,也不愿意回農村工作。他們認為既然都已經走出來,再回去總覺沒面子。他們在選擇就業區域的時候,更希望留在大城市,這會造成大城市就業的壓力。
4、就業教育的針對性不強
據調查,目前高校很多就業觀念的教育方法上面一般采取課程形式,缺乏針對貧困生的就業觀念的教育。部分貧困生對于就業有自卑心理,不愿意主動找工作,有強烈的“等,要,靠”的依賴思想。很多高校缺少對貧困生多方面的就業觀念的教育。另外很多高校看重就業率而忽視了貧困生的成長,很多老師認為他們這個特殊群體只要找到工作就行,缺少對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
四、解決高校貧困生就業問題的對策
貧困生就業問題,既關系到每個個家庭,也關系到學校發展,更關系到社會的穩定與國家的未來。作為學生培養主體的高校,必須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來充分認識貧困家庭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明確以“學生為本”的就業工作理念,從政策層面及實施措施上給予大力支持,努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貧困家庭畢業生就業支持體系。
(一)從學校方面,要建立完善貧困生的就業服務體系,高校應當根據貧困生的心理特點,完善教育和指導和服務的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作為作為高校應當給予他們這些特殊群體用人單位的信息服務,咨詢服務,指導服務等全方位的服務。就業指導老師應當多與貧困生的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目前90后的所思所想,關注他們的心理。就業指導形式應該采取多形式,不能一味的理論灌輸。更多渠道對他們開展就業教育,幫助他們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認識自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并順利的就業。高校還應該以市場導向,緊密聯系社會發展的情況,調整專業設置,已適應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還應加強自主創業的知識,了解貧困生的創業需求,提供相應的創業知識,另外一方面自主創業也是就業一種體現。
(二)從社會方面,要完善就業競爭環境。國家應該制定相關政策,完善有關法律法規,保證大學生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的利益以及用人單位的利益。應當規范就業政策,畢業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就業環境。用人單位應當規范用人機制,盡量減少用人單位的用人不公平,讓他們能意識到憑個人才能就業的,從而增加他們的就業信心。
(三) 從自身方面,增強自身的綜合能力,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貧困生自身的綜合能力不強,應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各項活動,以鍛煉其人際關系與組織協調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改變他們的自卑心理,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提高自己求職擇業的能力。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保持良好的就業心態,不盲目攀比,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值。
參考文獻
[1]崔征,關注貧困生就業問題,重視貧困生就業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122-123,126
[2]林國平,高校貧困生就業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239-242
[3]白海泉,陳艷秋,高校貧困生就業問題分析與對策[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10(2),295-296
[4]林曉蘭,貧困生就業問題及對策探析[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08(4),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