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評價熵指數監測右美托咪定清醒鎮靜患者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時刺激強度的可行性。方法 選擇年齡18-65歲,ASA分級I-II級的患者80例,根據實驗隨機分為兩組:右美托咪定+表面麻醉組(A組)和單純表面麻醉組(B組),于注藥前(基礎值T0)、注藥開始15min后(T1)、支氣管進入聲門即刻(T2)、檢查完成即刻(T3)、檢查完成后10min(T4)記錄兩組患者的平均無創血壓(MBP)、心率(HR)、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鎮靜/警覺(MOAA/S)評分、SE和RE值。 結果 16例患者因為不符合條件而退出研究。實驗組與基礎值T0相比,右美托咪定組患者在T1和T2兩個時間點心率和平均血壓均降低(P<0.05);而B組患者在T2時間點上,心率,血壓較基礎值增加(P<0.05)。與B組相比,右美托咪定組患者在T1,T2兩個時間點心率、血壓水平要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右美托咪定組(A組)患者在T1,T2時間點上OAA/S評分、SE、RE與T0相比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B組相比,A組患者鎮靜評分、SE、RE數值明顯較低(P<0.05)。 結論 熵指數監測與鎮靜/警覺(MOAA/S)評分在評價右美托咪定在支氣管鏡檢查中鎮靜深度時具有良好的相關性。
關鍵詞:熵指數;支氣管鏡;右美托咪定;鎮靜
中圖分類號: R72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0(b)-0000-00
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作為一種侵入性檢查,廣泛用于臨床工作中。目前較多的采用表面麻醉下行支氣管鏡檢查,患者常常出現劇烈嗆咳、躁動、支氣管痙攣、循環系統的劇烈波動,甚至誘發心律失常等嚴重的心血管不良反應。因此,尋找一種安全有效的鎮靜方法尤為關鍵。右美托咪定(Dex)是一種高選擇性的α2受體激動劑,具有鎮靜、鎮痛及抗焦慮作用,且無呼吸抑制,能較好的抑制應激反應,減少圍手術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可以提高侵入性檢查的舒適性和安全性。熵指數(Entropy)通過采集不同頻率的腦電和肌電信號,能夠監測麻醉鎮靜深度1。包括狀態熵(SE, 數值0-91)和反應熵(RE,數值0-100)兩個模塊指標。本實驗旨在通過熵指數SE和RE指標來評價右美托咪定在支氣管鏡檢查中清醒鎮靜的效果,為臨床使用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15年1月-8月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的患者80名,年齡18-65歲,ASA 分級均為 I-II級。其中男性43名,女性37名。排除標準:1,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2,長期口服抗抑郁和鎮靜藥物等影響腦電監測患者;3,體重指數大于30kg/m2的患者;4,有嚴重心肺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最終納入實驗研究的患者為64名。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n=32):右美托咪定+表面麻醉組(A組)和單純表面麻醉組(B組)。本研究經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實驗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常規禁飲食8小時,入檢查室前予霧化吸人2%利多卡因10 ml,吸入時間15 min。入室后,予開放外周靜脈,采用Datex-OhmedaS/5監護儀(Datex-OhmedaInc,美國)進行心率,血壓和脈搏血氧飽和度無創監測,同時采用5%酒精棉球及磨砂膏擦拭患者前額部皮膚,待干燥后將Entropy電極放置于患者的前額正中、外眼角處、兩側眉弓上方,并連接 Entropy模塊(Datex-Ohmeda,芬蘭)監測RE和SE。其中A組患者行支氣管鏡檢查前予右美托咪定(產品批號:15101232,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1μg/kg靜脈泵入,輸注時間為15min。繼以0.5μg/(kg·h)靜脈泵入維持,直至支氣管鏡檢查結束。輸注過程中如果血壓下降超過30%,予麻黃素6mg靜脈推注;如果心率<45次/分,予阿托品0.25-0.5mg靜脈推注。使用血管活性藥的患者排除外本研究。所有支氣管鏡檢查均由熟練掌握纖維支氣管鏡操作技術的呼吸內科醫生操作。A組患者在注藥15分鐘后,B組患者在入室后,即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1.3 觀察指標 于注藥前(基礎值T0)、注藥開始15min后(T1)、支氣管進入聲門即刻(T2)、檢查完成即刻(T3)、檢查完成后10min(T4)記錄兩組患者的平均無創血壓(MBP)、心率(HR)、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鎮靜深度的評價按鎮靜/警覺(MOAA/S)評分標準進行(5分:對正常 語調的呼名反應迅速;4分:對正常語調的呼名反應冷淡;3分:僅對大聲或反復呼名有反應;2分:僅對 輕度的搖推肩膀或頭部有反應;1分:對輕度推搖無 反應;0分:對擠捏耳垂無反應),每隔一分鐘評價一次,評分3-5分為意識清楚,1-2分為意識消失。同時記錄各評分時SE和RE的值。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7.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均進行正態分布檢驗和方差齊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采用t檢驗。若為非正態分布和/或方差不齊,采用非參數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 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年齡、體重、性別構成及檢查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和檢查時間比較(n=32)
兩組患者在支氣管鏡檢查過程中,SpO2均維持在96%以上,各時間點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基礎值T0相比,右美托咪定組患者在T1和T2兩個時間點心率和平均血壓均降低(P<0.05);而B組患者在T2時間點上,心率,血壓較基礎值增加(P<0.05)。與B組相比,右美托咪定組患者在T1,T2兩個時間點心率、血壓水平要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T3,T4心率和血壓與基礎值T0相比無明顯差異。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各時間點生命體征的比較(n=32, ±s)
注:與T0比較,*P<0.05;與B組相比,△P<0.05。
2.2 右美托咪定組(A組)患者在T1,T2時間點上OAA/S評分、SE、RE與T0相比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B組相比,A組患者鎮靜評分、SE、RE數值明顯較低(P<0.05)。在T4時間點上,各組比較無差異(P>0.05)。
表3 兩組患者各時間點鎮靜評分和熵指數指標的比較 (n=32, ±s)
注:與T0比較,*P<0.05;與B組相比,△P<0.05。
3 討論
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作為一種侵入性檢查,通過經鼻置入纖維支氣管鏡,下行經鼻咽部、聲門、氣管隆突進入支氣管進行操作,廣泛用于呼吸內科支氣管病變檢查及ICU支氣管肺泡灌洗等臨床工作中。目前較多的采用表面麻醉下行支氣管鏡檢查,因其刺激強度大,患者常常出現劇烈嗆咳、躁動、支氣管痙攣、循環系統的劇烈波動,甚至誘發心律失常等嚴重的心血管不良反應。因此找尋一種安全有效的鎮靜方法,使患者舒適的完成檢查顯得尤為重要。臨床操作中常規使用的鎮靜藥物包括安定、咪達唑侖和丙泊酚。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安定和咪達唑侖的半衰期較長,鎮靜作用時間長,檢查結束后患者神志恢復較慢;而丙泊酚雖然作用時間短,但隨著劑量的增加,容易抑制患者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加大了高危患者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的風險。
本試驗選用的鎮靜藥右美托咪定(Dex)是一種高選擇性的α2受體激動劑,具有鎮靜、鎮痛及抗焦慮作用,且無呼吸抑制,能較好的抑制應激反應,減少圍手術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右美托咪定在發揮鎮靜作用的同時,能較好的保持患者的喚醒能力,可以降低氣道痙攣和嗆咳的發生率。由于右美托咪定的良好清醒鎮靜作用,在內鏡檢查中使用能減少或避免術中低氧血癥的發生。本實驗表明,右美托咪定1μg/kg靜脈泵注15分鐘后行支氣管鏡檢查,患者無明顯的嗆咳、惡心等不良反應,能較好的耐受檢查,同時期間患者血流動力學波動不明顯,支氣管鏡檢查后患者能較快的蘇醒,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目前,評估患者鎮靜程度主要有鎮靜/警覺(MOAA/S)評分和Ramsay鎮靜評分等。這些評分系統主要是通過檢查患者對刺激的反應程度來判斷鎮靜深淺,其客觀性有一定影響。而熵指數(Entropy)和腦電雙頻指數(BIS)作為鎮靜程度的客觀指標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2。因此,探索客觀、可靠,適用于侵入性內鏡檢查的鎮靜監測手段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腦電雙頻指數(BIS)是測定腦電圖的線性成分,把不同鎮靜水平的腦電信號進行數字化處理后得到的一種量化指標,能較好的監測大腦皮層的功能狀態,是目前敏感性和特異性較好的麻醉深度監測方法之一。有實驗表明熵指數和BIS在監測麻醉深度時有較好的相關性3,4。而熵指數(Entropy)通過采集不同頻率的腦電和肌電信號,能夠監測麻醉鎮靜深度。包括狀態熵(SE, 數值0-91)和反應熵(RE,數值0-100)兩個模塊指標。熵指數除可監測鎮靜深度,同時能預測意識恢復的時間,而BIS雖能監測鎮靜深度,但不能有效的預測清醒時間5,6。熵指數中的反應熵(RE)是反應時間窗為1.92-15秒,能快速反應鎮靜深度在某一時刻的即刻變化7。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表明,熵指數監測與鎮靜/警覺(MOAA/S)評分在評價右美托咪定在支氣管鏡檢查中鎮靜深度時具有良好的相關性。在MOAA/S評分為2-4分時,熵指數能更敏感、客觀、準確的反映患者的鎮靜深度,能為微創內鏡檢查提高安全保障,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Jiahai M, Xueyan W, Yonggang X, et al. Spectral entropy monitoring reduces anesthetic dosage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 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 ,2012,26(5): 818-821.
2.Vakkuri A, Yli-Hankala A, Sandin R, et al. Spectral entropy monitoring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propofol use and faster emergence in propofol-nitrous oxide-alfentanil anesthesia.\" Anesthesiology ,2005,103(2): 274-279.
3. Absalom, A. R. and D. K. Menon. BIS and spectral entropy monitoring during sedation with midazolam/remifentanil and dexmedetomidine/remifentanil. Crit Care,2009,13(2): 137.
4. Aime I, Verroust N, Masson-lefoll, et al. Does monitoring bispectral index or spectral entropy reduce sevoflurane use? Anesth Analg,2006,103(6): 1469-1477.
5. Choi, S. R.,Lim Y, Lee S, et al. Spectral entropy monitoring allowed lower sevoflurane concentration and faster recovery in children. Acta Anaesthesiol Scand ,2010,54(7): 859-862.
6. Rath, G. P. and H. Prabhakar. Spectral entropy monitoring in a patient undergoing awake craniotomy. J Neurosurg Anesthesiol,2007,19(2): 144.
7. Wu, S. C., Wang P,Liao W,et al. Use of spectral entropy monitoring in reducing the quantity of sevoflurane as sole inhalational anesthetic and in decreasing the need for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total knee replacement surgery. Acta Anaesthesiol Taiwan,2008, 46(3): 106-111.